easyfundingllc.com
home

香格裏拉市民族小學:寓教於樂 和聲共融 民族團結之花在此綻放

發布時間: 2024-05-30 20:25:00 來源: 新利平台

  雲(yun) 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裏拉市民族小學始建於(yu) 1980年。多年來,學校始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作為(wei) 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內(nei) 容,以各類豐(feng) 富多彩的教學教研活動為(wei) 載體(ti) 、充分挖掘民族文化教育資源為(wei) 抓手,逐步形成了愛國主義(yi) 教育、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道德與(yu) 法治教育全麵發展格局,讓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的種子在孩子們(men) 的心中生根發芽,成長為(wei) 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的新生力量。 


圖為(wei) 大課間在操場上跳集體(ti) 舞的學生們(men)

  走進香格裏拉市民族小學,各民族文化和諧交融的氛圍迎麵撲來。學校大門設計融合了各民族大團結的文化元素,榮譽牆上每一塊獎牌都講述著一個(ge) 個(ge) 精彩的民族團結進步故事,民族文化牆上民族知識簡介全麵而生動。一樓設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展廳,中華文化手工展廳;二樓基調為(wei) 紅色,展現56個(ge) 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時代主旋律;三樓基調為(wei) 天藍色,象征全校師生在黨(dang) 的領導下快樂(le) 學習(xi) 和生活。

  正在大課間休息的同學們(men) ,在老師的帶領下紛紛湧向操場,伴隨著歡快的舞曲跳起了藏族鍋莊;合唱團的孩子們(men) 唱起了該校自主編創的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24字童謠,孩子們(men) 挺拔的身姿和鏗鏘的歌聲,盡顯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學校還開設了非遺課堂,將尼西土陶製作、唐卡繪畫、藏式餅幹製作、京劇臉譜繪畫、白族紮染、彝族服飾製作等引入非遺課堂教學和課後延時服務,成立社團、把非遺資源轉化為(wei) 課程內(nei) 容,弘揚民族文化;同時,學校還邀請了一批非遺傳(chuan) 承人、藝術家和專(zhuan) 家學者作為(wei) 輔導老師,他們(men) 的到來為(wei) 孩子們(men) 提供了寶貴的學習(xi) 和交流機會(hui) 。這些專(zhuan) 業(ye) 人士不僅(jin) 傳(chuan) 授技藝,更重要的是傳(chuan) 遞了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和尊重,以及對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的責任感。在他們(men) 的悉心指導下,孩子們(men) 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這些傳(chuan) 統技藝,同時也培養(yang) 了他們(men) 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香格裏拉市民族小學的實踐和探索,讓我們(men) 看到了孩子們(men) 的美好未來和無限可能。在這裏,民族團結之花不僅(jin) 綻放在校園的每一個(ge) 角落,更在孩子們(men) 的心中生根發芽,成為(wei) 他們(men) 成長道路上的寶貴財富。(新利平台 記者/楊眉笑 張萌萌) 


圖為(wei) 合唱團的學生們(men)  


圖為(wei) 學生們(men) 體(ti) 驗京劇臉譜繪畫


圖為(wei) 學生們(men) 體(ti) 驗民族服飾裁剪


圖為(wei) 學生們(men) 製作的二十四節氣工藝品


圖為(wei) 學生們(men) 製作的展示各民族人物形象的手工作品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