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賞文物 知曆史——走進包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博物館

發布時間: 2024-07-03 16:46:00 來源: 新利平台

  日前,2024年“全國網絡普法行·內(nei) 蒙古站”記者一行來到包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采風,再次聆聽母親(qin) 河的故事。

  包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博物館坐落於(yu) 包頭市南部、黃河北岸的小白河濕地景區,分設序廳、史前黃河、千麵黃河、人文黃河、治理黃河、生態黃河、未來黃河七大主題展廳,濃縮黃河文化精華,展示人民治黃成就,彰顯民族文化自信。

  展覽緊密圍繞黃河自然生態與(yu) 令人歎為(wei) 觀止的濕地生態,重點展示黃河本身的生命史、包頭區域曆史文化和濕地文化。漫步其中,觀眾(zhong) 可以了解黃河源頭的溯源和曆朝曆代治理黃河水患的豐(feng) 功偉(wei) 績。

  在展覽陳列的眾(zhong) 多展品中,較為(wei) 吸引記者的是一件件不同曆史時期的青銅和陶製品,雖然鏽跡斑斑,但工藝精美,紋路清晰閃亮。最重要的是這些文物不僅(jin) 代表著當時的社會(hui) 生產(chan) 力,也反映了當時人們(men) 的審美觀念和情趣,有極高的曆史和藝術價(jia) 值,且為(wei) 研究不同時期的曆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據了解,九原郡(包頭)是戰國、秦漢時期的軍(jun) 政重鎮、交通樞紐、戰略橋頭堡,是中原王朝與(yu) 北方遊牧民族匈奴、突厥等關(guan) 係的交會(hui) 點,是中原王朝北出陰山、南下關(guan) 中的咽喉之地,這一地帶也是晉陝文化與(yu) 蒙元文化融合形成西口文化的核心區域。包頭所在的黃河幾字灣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民族融合的聚居之地,各民族的文化在這裏交流融合且大放異彩,各族兒(er) 女在這中華大地上不斷地演繹著一幕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動故事。如今,這些珍貴的曆史文物早已褪去曆史的塵埃,以嶄新的姿態陳列在博物館,它們(men) 猶如一本厚重的曆史書(shu) ,需要我們(men) 逐字逐句細讀慢品。(新利平台 記者/龍真多吉)

  
圖為(wei) 包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博物館 攝影:龍真多吉

  
圖為(wei) 商代三足陶鬲 攝影:龍真多吉

  
圖為(wei) 商代灰陶單耳鬲 攝影:龍真多吉

  
圖為(wei) 戰國青銅馬麵具飾  攝影:龍真多吉

  
圖為(wei) 戰國動物紋青銅飾件 攝影:龍真多吉

  
圖為(wei) 漢代黑陶扁壺 攝影:龍真多吉

  
圖為(wei) 漢代黃釉陶瓶 攝影:龍真多吉

  
圖為(wei) 漢代綠釉鋪首銜環紋陶罐 攝影:龍真多吉

  
圖為(wei) 馬家窯文化彩陶雙耳壺 攝影:龍真多吉

  
圖為(wei) 新近紀羚羊頭骨化石 攝影:龍真多吉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