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宗山號角】張雲:有責任讓世界人民了解江孜抗英鬥爭的曆史

發布時間: 2024-07-07 17:00:00 來源: 新利平台

  編者按:120多年前,英帝國主義(yi) 第二次武裝侵略西藏。江孜宗山上吹響了反抗侵略,保家衛國的號角。2024年7月1日,“宗山號角——紀念西藏江孜抗英保衛戰120周年主題展”在西藏文化博物館開幕,同時,由www.easyfundingllc.com文化保護與(yu) 發展協會(hui) 和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聯合舉(ju) 辦的“紀念江孜抗英鬥爭(zheng) 120周年學術研討會(hui) ”也順利舉(ju) 辦。在120年後的今天,回望和紀念這段曆史,對現實有什麽(me) 樣的啟示,讓我們(men) 聽聽專(zhuan) 家們(men) 怎麽(me) 說。 

  張雲(yun)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曆史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主要研究藏族古代曆史、文化,特別側(ce) 重唐代吐蕃、元代吐蕃和清代西藏地方曆史研究,兼及民族關(guan) 係問題、西藏當代現實問題、涉藏對外傳(chuan) 播問題研究。 


圖為(wei) 張雲(yun) 研究員 攝影:張萌萌 

  江孜抗英鬥爭(zheng) 是中華民族意識覺醒的重要標誌 

  張雲(yun) 研究員介紹,近代以來帝國主義(yi) 入侵中國,是在中國傳(chuan) 統封建社會(hui) 盛極而衰的重大轉折時期發生的。英國為(wei) 侵略www.easyfundingllc.com,采取的手法多種多樣,前期派人冒充探險家、遊曆者甚至是僧人,進行地圖測繪、文物調查、製造邊界事端等,無所不用其極。 


圖為(wei) 英軍(jun) 繪製的勘測草圖,拍攝於(yu) 紀念西藏江孜抗英保衛戰120周年主題展 攝影:楊月雲(yun)  

  英國的侵略行徑遭到了西藏各族人民的強烈的反對,現在通過專(zhuan) 家學者對資料的深入發掘,發現當時不僅(jin) 是西藏地方政府,還有駐藏官員、清軍(jun) 以及來自四川等其他地區的力量,也在支援西藏。江孜抗英鬥爭(zheng) 是全國抗擊外國侵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人民在帝國主義(yi) 侵略麵前,中華民族意識覺醒的重要標誌。 

  盡管當時的政府軟弱無能,但是人民仍然堅強不屈,不管是戰士還是普通民眾(zhong) ,為(wei) 了保護自己的家園,即便舍棄生命也在所不惜。江孜抗英的軍(jun) 民也震撼了侵略者,曾參與(yu) 此次侵略的英國軍(jun) 官瓦代爾後來在書(shu) 中寫(xie) 道,西藏人的英勇舉(ju) 世無雙。 

  還原曆史真相是再挖掘、再思考、再深入的過程 

  張雲(yun) 說,詳盡的史實證明,英國侵略者有備而來,在西藏劫掠了大量文物,事後卻自稱“使團”“遠征”“收藏收集”,妄圖粉飾侵略行徑,為(wei) 赤裸裸的搶劫辯護。更加令人發指的是,當年的侵略者今天仍然在造謠汙蔑中國,歪曲曆史事實,製造、炒作根本就不存在的“西藏問題”,以此遏製中國發展。 


圖為(wei) 紀念西藏江孜抗英保衛戰120周年主題展現場,觀眾(zhong) 通過膠片機了解被英國劫掠的西藏文物 攝影:楊月雲(yun)  

  近代以來帝國主義(yi) 入侵、中華民族麵臨(lin) 前所未有危機的時候,各行各業(ye) 都在為(wei) 救亡圖存做貢獻,教育救國、實業(ye) 救國……最成功的就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用馬克思主義(yi) 理論武裝、組織、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最終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國的學者也有肩負家國擔當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近代邊疆學的興(xing) 起,一方麵總結曆史經驗、有助於(yu) 我們(men) 更加有力地抵禦外辱,另一方麵起到了喚醒民眾(zhong) 關(guan) 心邊疆民族地區、凝聚民族意識的重要作用。 

  圖為(wei) 創刊於(yu) 1904年的《東(dong) 方雜誌》,雜誌首卷對英國侵略西藏一事進行了詳盡報道。拍攝於(yu) 紀念西藏江孜抗英保衛戰120周年主題展 攝影:楊月雲(yun)  

  回顧曆史、紀念江孜抗英,還可以延伸到很多方麵,包括我們(men) 現在西藏工作的“四件大事”: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國家統一,邊疆穩定為(wei) 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而隻有強大起來才可以抵禦外辱,才能更好地實現發展。生態方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我們(men) 不僅(jin) 要建設富強的中國,也要建設美麗(li) 的中國,這是中華民族百年夢想的再提升、再發展。強邊和穩定的關(guan) 係就更密切了。有了強大的國防,當年軟弱的中國,已成為(wei) 過去,即便從(cong) 前的侵略者還有不切實際的覬覦,但在中國強大的實力和中華民族凝聚力麵前,他們(men) 的幻想也隻能是幻想。 

  我們(men) 不能忘記江孜抗英鬥爭(zheng) 的曆史,相關(guan) 紀念活動也是學術界再挖掘、再思考、再深入的研究契機。我們(men) 不僅(jin) 要還原真相,撥亂(luan) 反正,和歪曲曆史的醜(chou) 惡行徑作鬥爭(zheng) ,同時有責任把這段曆史讓中國人民、也讓世界人民了解清楚。(新利平台 記者/楊月雲(yun) 張萌萌)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