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共話“兩路”】我的父親慕生忠(上)

發布時間: 2024-07-08 15:42:00 來源: 新利平台


圖為(wei) 1982年,慕生忠將軍(jun) 重回格爾木,講述修築青藏公路的故事 

  世上的道路千千萬(wan) ,卻有這麽(me) 一條,讓無數人魂牽夢繞,立誌這輩子必須走一趟。它,便是通向世界屋脊的青藏公路。 

  如今,青藏公路不僅(jin) 承擔著繁重的進出藏物資運輸任務,也是人們(men) 口中“說走就走”的旅行地的必經之路。每天,運輸車、工程車、越野車和小轎車穿梭於(yu) 此,絡繹不絕。 

  來往於(yu) 路上的人們(men) 或許對“慕生忠”這個(ge) 名字感到陌生。然而,正是他主動請纓修建青藏公路,手握一把鐵鍁,帶領部隊和民工,以愚公移山的勇氣和毅力,在戈壁灘上奏響了築路凱歌,於(yu) 1954年將汽車開到了拉薩。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一個(ge) 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ge) 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慕生忠將軍(jun) 那一代築路人,就是民族的英雄、國家的先鋒。 

  慕生忠將軍(jun) 的女兒(er) 慕曉峰永遠也無法忘記30年前在昆侖(lun) 山口的那一刻。1994年10月25日,當她和家人一道將父親(qin) ——“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將軍(jun) 的骨灰撒向莽莽昆侖(lun) 之時,晴空萬(wan) 裏的高原突然降起漫天大雪。將軍(jun) 伴著青藏公路長眠,與(yu) 天路融為(wei) 一體(ti) 。 

  再憶父親(qin) ,她思緒萬(wan) 千;回首往事,她眼淚綿綿…… 

  劈山架橋築天路 


圖為(wei) 1954年,青藏公路修築大軍(jun) 的駱駝運輸隊 

  1953年春,西藏遇到了空前的糧食饑荒,幾萬(wan) 進藏解放軍(jun) 麵臨(lin) 斷糧的危險。中共西北局決(jue) 定成立運糧縱隊,時任西北軍(jun) 區進藏支隊政治委員的慕生忠臨(lin) 危受命,承擔起為(wei) 進藏部隊運送糧食與(yu) 補給的艱巨任務。運輸總隊從(cong) 寧夏、青海、甘肅、內(nei) 蒙古等地,先後買(mai) 了兩(liang) 萬(wan) 多峰駱駝運糧。 

  隊伍浩浩蕩蕩從(cong) 青海格爾木出發,冰凍嚴(yan) 寒、狂風呼嘯、高原缺氧、忍饑挨餓,上雪山、下峽穀,翻昆侖(lun) 、抗病魔,步履艱難地前進著。由於(yu) 高寒缺氧和路途艱險,運糧途中,被稱為(wei) 生命禁區的連綿雪原,植被缺乏,給習(xi) 慣於(yu) 吃高草的駱駝帶來極大的災難,人畜死亡成為(wei) 常態。 

  雪地無高草,自帶的草料不幾天就吃完了,身軀高大的駱駝不得不彎下脖子去啃地皮上的草根。很快,一匹匹都瘦成了骨頭架子,有的淌著傷(shang) 心的淚滴倒在了路旁。運送200萬(wan) 斤糧食,來回一趟就用了7個(ge) 多月時間,付出了30多人犧牲、4000多峰駱駝相繼倒下的代價(jia) 。於(yu) 是,慕生忠將軍(jun) 萌發了一個(ge) 強烈的念頭:援助西藏建設,必須修建一條通行無阻的公路! 

  就在駝隊向西藏運糧的同時,運輸總隊先後派出木輪大車和膠輪大車探路隊,向拉薩探路,為(wei) 公路修築提供了決(jue) 策依據。得到中央軍(jun) 委副主席彭德懷的支持,經中央批準,慕生忠擔任築路總指揮,青藏公路修築拉開帷幕。 


圖為(wei) 1954年,築路大軍(jun) 修過楚瑪爾河的場麵 

  當年慕生忠從(cong) 北京籌到30萬(wan) 元的修路款和物資後,準備帶領運輸隊的駝工大幹一場。可是在駝工中卻流傳(chuan) 著這樣的說法:“青藏高原上根本不能勞動,一幹重活就會(hui) 死人。”於(yu) 是,民工隊伍中人心惶惶,甚至有人開始逃跑。 

  慕曉峰聽說,那時候父親(qin) 就將這些人召集到一起做思想工作,說:“青藏高原的確太苦,你們(men) 一定要回家,我也不強留。我帶著大家來運糧,糧運不過去,你們(men) 能走我不能走。這樣吧,大家臨(lin) 走之前,幫我開一天荒,往地裏種點兒(er) 蘿卜籽,我好留下來待命,自己養(yang) 活自己,行不行?”於(yu) 是,第二天一大早,將近100名駝工來到荒灘上,揮起鐵鍬開荒。一天下來,所有的駝工都安然無恙。父親(qin) 又把這些人集合起來說:“誰說青藏高原上不能幹重活?大家開了一天荒,這活也不輕嘛。修路就跟開荒差不多,有什麽(me) 可怕的?”經過講道理、安撫等各種努力後,最終大家都同意留下,於(yu) 是一支由駝工組成的築路隊在格爾木集結完畢。 

  慕生忠將軍(jun) 曾說:“修青藏線,如果沒有這些駝工,我連修路的權利都爭(zheng) 取不到。”慕曉峰說:“是父親(qin) 在第二次進藏時身先士卒,與(yu) 駝工們(men) 生死與(yu) 共、同甘共苦,在駝工中樹立了很高的威望,他的威望和人格魅力征服和影響了駝工們(men) 。” 

  1954年5月11日,青藏公路在格爾木破土動工。慕生忠將軍(jun) 帶領1000多名民工、工兵和10輛卡車,在“生命禁區”的青藏高原,僅(jin) 用7個(ge) 月零4天的時間,就修通了從(cong) 格爾木到拉薩1000多公裏公路,創造了新中國公路建設的奇跡。 

  修路中經曆的艱難困苦和生死考驗,父親(qin) 對兒(er) 女們(men) 很少提起,很多情節都是後來記者采訪父親(qin) 時他們(men) 才知道的。“小時候父親(qin) 給我們(men) 講修路的事情,說晚上他們(men) 就睡在冰天雪地裏,早上起來頭發都凍住了,要用剪刀剪掉頭發才能起來。我們(men) 起初都不相信,後來在整理父親(qin) 留下的詩稿中才知道這都是真的。” 

  慕曉峰說,“有一年,聽哥哥姐姐們(men) 說家裏來了一個(ge) 蓬頭垢麵、胡子拉碴的人,原來是父親(qin) 從(cong) 青藏線回來了——第一眼根本沒有認出是他。”慕曉峰清楚地記得,父親(qin) 在修建青藏公路時一路上寫(xie) 下了近30首詩。其中,“頭枕昆侖(lun) 巔,腳踏怒江頭。零下30℃,露宿桃兒(er) 久。上蓋冰雪被,下鋪永凍層。仰麵朝星鬥,熊鹿是近鄰。”就是當時的真實寫(xie) 照。(新利平台 特約通訊員/左中有 該文收錄於(yu) 《開拓者——西藏格爾木基地老一輩工作者走訪記》,編發時有調整,圖片源自原文配圖)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