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yu) 青海湛藍穹宇之下,140餘(yu) 名來自香港的青少年,懷揣著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yu) 向往,踏上了“港澳青年看祖國”的文化探索征途。這不隻是一場普通旅行,而且是一次心靈與(yu) 自然和諧共鳴的深刻體(ti) 驗,是對祖國壯麗(li) 山川的深情致敬,亦是對自我成長邊界的勇敢拓展。
圖為(wei) 香港青少年在青海省自然資源博物館前合影。攝影:李泓慶
礦石尋蹤之旅
上午9時,身披一襲金色霞衣的青海省自然資源博物館,如一座知識燈塔,引領這些香港學子們(men) 步入時光長廊。在“礦物晶體(ti) 廳”,一堂生動的地質課正以最直觀的方式展開。學生們(men) 緊跟講解員的步伐,對每一種礦物質都充滿好奇。他們(men) 提出的問題,既天真爛漫又不乏機智。
圖為(wei) 香港青少年參觀礦物晶體(ti) 。攝影:桑吉
當一行人駐足於(yu) 神秘莫測的紫晶洞前,同學們(men) 的好奇心被徹底點燃,紛紛發問:“這些水晶能摳下來嗎?”麵對這群躍躍欲試的小探險家,講解員耐心解釋,水晶硬度極高,非但不易取下,還可能傷(shang) 及稚嫩的手指。為(wei) 了滿足他們(men) 的好奇,講解員鼓勵大家親(qin) 手觸摸,感受自然造物的堅硬與(yu) 細膩。於(yu) 是,同學們(men) 小心翼翼地將手伸向那些閃爍著誘人光芒的晶體(ti) ,體(ti) 驗了一把與(yu) 自然寶藏的親(qin) 密接觸。
圖為(wei) 紫晶洞。攝影:李泓慶
在琳琅滿目的礦物展區,每一種礦石的亮相都會(hui) 引來一陣陣“價(jia) 格探秘”:“這個(ge) 貴嗎?”“可以賣多少錢?”講解員巧妙地將知識與(yu) 趣味結合。在介紹雌黃時,借機解釋成語“信口雌黃”即源出於(yu) 此。有同學接話道:“下次再信口雌黃就讓他咬一口!”引來周圍一陣笑聲。
圖為(wei) 雌黃等礦物。雌黃是一種黃赤色的雞冠石。古人在黃紙上寫(xie) 字,寫(xie) 錯了就用雌黃塗掉重寫(xie) 。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luan) 說或妄加評論。攝影:李泓慶
來自香港仁濟醫院第二中學初三學生蕭宇茜對礦物世界頗有興(xing) 趣,青海的豐(feng) 饒自然資源令她眼界大開。她說:“這個(ge) 地帶沒有想象中的資源匱乏,相反,青海擁有豐(feng) 富的礦物和其他資源。”
共守綠色家園的誓言
從(cong) 城市森林到高原綠洲,這些香港學子的心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仁濟醫院第二中學的高一學生張色耀被青海獨有的生態環境深深吸引,見到了在香港從(cong) 未見過的高原鼠兔、兔猻等生物。他希望設立更多生態保護區,讓雪豹等珍稀動物自由奔跑。
圖為(wei) 香港青少年參觀高原特有物種藏野驢和野犛牛的標本。攝影:桑吉
他的同伴鄭梓濠則因《可可西裏》中的藏羚羊曾經瀕臨(lin) 滅絕的故事而心痛,他說:“政府和人民都有一份義(yi) 務去保護這些自然生物,這是國家的寶藏,也是人類和生物文明的瑰寶。”
圖為(wei) 香港青少年拍攝鼠兔標本。攝影:易文文
致敬前輩足跡
在“風雨曆程廳”,同學們(men) 見證了一代代地質找礦人的青藏科考精神。在曆史與(yu) 現實的交響中,這些香港學子們(men) 對老一輩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張色耀感慨於(yu) 地質工作者的堅毅:“那時候科技很不發達,很多工作隻能靠人力,他們(men) 在這種嚴(yan) 寒惡劣的環境下,竟然還為(wei) 我們(men) 國家勘探到這麽(me) 多種類的礦石。”
圖為(wei) 香港青少年在“風雨曆程廳”參觀。攝影:李泓慶
鄭梓濠說:“我去過寧夏青銅峽,了解了廣大老一輩人的革命熱情和對國家建設的忘我投入。無論是寧夏還是青海,與(yu) 我們(men) 南方相比,環境都更加惡劣,所以他們(men) 的這種精神令我非常感動。”
圖為(wei) 香港青少年在“風雨曆程廳”參觀。攝影:李泓慶
午後雪豹之約
博物館最後一項活動是觀看有關(guan) 雪豹的影片,現場還玩起了“大家來找豹”的互動遊戲,為(wei) 下午的雪豹近距離研學活動預熱。仁濟醫院第二中學高二學生吳蒽妍表示自己從(cong) 紀錄片中了解過一些關(guan) 於(yu) 雪豹的知識,她和蕭宇茜都覺得雪豹的斑紋很有意思,通過博物館學習(xi) 才知道每隻雪豹的斑紋竟然是不一樣的,每一隻都是大自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午後,一行人踏入西寧野生動物園,當真正站在雪豹麵前,同學們(men) 那份對野生動物和大自然的敬畏與(yu) 喜愛,讓這次研學活動更顯意義(yi) 非凡。除雪豹之外,大家還看到很多此前隻聞其名,卻素未謀麵的動物,覺得非常有趣。香港裘錦秋中學(屯門)高一年級的幾名同學表示,對青海的生態環境有了新的認識,接下來最期待的就是久仰大名的茶卡鹽湖。相信那片天空之鏡將會(hui) 映照出他們(men) 更加廣闊的視野與(yu) 夢想。
圖為(wei) 西寧野生動物園的雪豹。攝影:香港裘錦秋中學(屯門)梁妙珠老師
圖為(wei) 香港青少年在西寧野生動物園門口合影。攝影:桑吉
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來內(nei) 地學習(xi) 、就業(ye) 、生活,促進粵港澳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麵交流、深度交融,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重要指示精神的引領下,此次“港澳青年看祖國”活動不僅(jin) 架起了兩(liang) 地青少年心靈相通的橋梁,更激發了他們(men) 對生態保護的熱忱和對國家發展的自豪感。這不僅(jin) 是地理意義(yi) 上的“兩(liang) 路”,更是心靈與(yu) 認知的雙重旅程,為(wei) 促進香港與(yu) 內(nei) 地青少年的交流,增強國家認同感與(yu) 向心力,留下了寶貴的一頁。(新利平台 記者/李泓慶 易文文 桑吉 趙振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