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那曲:瓊科寺酥油花 讓愛國愛教優良傳統在指尖呈現

發布時間: 2024-08-08 16:59:00 來源: 新利平台

  酥油花,其名為(wei) “花”,卻比“花朵”更加豐(feng) 富、美麗(li) 。每一位第一次看到酥油花的人,都會(hui) 因其精致、絕美而讚歎不已。

  酥油花的產(chan) 生,一說始於(yu) 青藏高原的原始宗教苯教,為(wei) 了減少在祭祀活動中對動物的殺戮,教徒們(men) 用糌粑捏成各種祭祀動物形狀,並用酥油在供品上點綴以小小貼花,被稱之為(wei) “朵瑪”;一說源於(yu) 公元641年唐朝同吐蕃聯姻時,文成公主攜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入藏,將其供奉於(yu) 大昭寺,按照儀(yi) 軌,供奉佛和菩薩的貢品有六色,即花、塗香、聖水、瓦香、果品和佛燈,可當時天寒草枯沒有鮮花,隻能用酥油塑花獻佛;一說起於(yu) 宗喀巴大師的夢境,夢見荊棘變為(wei) 明燈,雜草化為(wei) 鮮花,無數奇珍異寶,五光十色,燦爛奪目,醒後即刻組織藝僧用酥油製作重現夢中勝境。無論哪種說法,酥油花從(cong) 宗教貢品到傳(chuan) 統技藝的演變,都是藏族人民向善向上的具象化呈現。


圖為(wei) 瓊科寺內(nei) 的傳(chuan) 統主題酥油花作品 攝影:王淑

  在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索縣瓊科寺三層高的展廳內(nei) ,陳列著瓊科寺僧人近年來創作的各式各樣酥油花作品。這裏展出的不僅(jin) 有宗教人物、飛禽走獸(shou) 、山林樹木等傳(chuan) 統題材作品,還有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進鄉(xiang) 村、56個(ge) 民族天安門大聯歡、那曲振興(xing) 新麵貌等各類與(yu) 時俱進的內(nei) 容。一件件精致的酥油花作品,不僅(jin) 是對傳(chuan) 統手工技藝的傳(chuan) 承與(yu) 發揚,更融入了寺院僧尼對黨(dang) 和國家的熱愛,注入了更多新的時代內(nei) 涵。


圖為(wei) 瓊科寺內(nei) 的酥油花作品 攝影:趙振宇


圖為(wei) 瓊科寺內(nei) 的酥油花作品 攝影:趙振宇

  瓊科寺酥油花2018年被列入西藏自治區第五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這個(ge) 展廳裏最大的一幅作品,是我們(men) 寺院內(nei) 20多名僧人花10天時間製作完成的。我們(men) 寺院每年都會(hui) 有符合時代旋律的新時代題材作品創作產(chan) 生,我希望通過我們(men) 一年一年、一點一滴的努力,能夠終有一日將酥油花申報為(wei)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瓊科寺酥油花非遺傳(chuan) 承人阿旺西尼說。

  阿旺西尼學習(xi) 酥油花製作已有6年多的時間,近年來他與(yu) 寺院僧尼圍繞愛黨(dang) 愛國、民族團結、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主題創作了大量作品。


圖為(wei) 瓊科寺僧人阿旺西尼正在進行酥油花作品創作 攝影:趙振宇

  鮮花易逝但酥油花長久,瓊科寺僧人通過指尖上的酥油花作品,弘揚了藏傳(chuan) 佛教愛國愛教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讓西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新利平台 記者/王淑 趙振宇)

(責編: 陳濛濛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