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共話“兩路”】土登彭措:西藏交通現代化建設助力傳承弘揚藏醫學文化

發布時間: 2024-08-14 09:34:00 來源: 新利平台

  編者按:傳(chuan) 承弘揚“兩(liang) 路”精神暨交通變遷與(yu) 青藏高原現代化研討會(hui) 期間,18新利官网平台入口記者采訪了多位專(zhuan) 家學者,共憶“兩(liang) 路”傳(chuan) 奇,共話“兩(liang) 路”精神。

  土登彭措,曾任西南民族大學藏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編大型藏文工具書(shu) 《藏文辭海》;在核心刊物發表論文50餘(yu) 篇,公開出版20餘(yu) 部學術專(zhuan) 著,《藏族曆史綱要》等著作獲得省部級社會(hui) 科學獎;翻譯《月球存有液態》自然科學著作一部(漢文翻譯成藏文);參與(yu) 和承擔“藏蒙醫學曆史與(yu) 現狀研究”等若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並擔任子課題負責人;先後到美國、英國、意大利等十多個(ge) 國家多所大學授課;迄今共參加過21次與(yu) 藏學有關(guan) 的國際性會(hui) 議,並發表演講和提交論文。


圖為(wei) 土登彭措 受訪者供圖

  記者:請您簡單談一談當年在交通閉塞的高海拔地區從(cong) 事醫療工作的經曆。

  土登彭措:二十世紀70年代,我曾在名醫雲(yun) 丹彭措的私塾處學習(xi) 藏醫。1975年3月,政府成立了八邦公社(現為(wei)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麥宿片區工作委員會(hui) 八邦鄉(xiang) )第二合作醫療站,恩師雲(yun) 丹彭措和他的三個(ge) 學生(我,鄧都和普嘎)一同在此工作。八邦公社距離縣城約54公裏,當時無任何現代交通工具。若有急症患者,人們(men) 隻能用馬匹將其送往縣人民醫院,路上常要花費十幾個(ge) 小時。據我回憶,當時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是急性闌尾炎。從(cong) 合作醫療站到牧戶生產(chan) 隊之間30多公裏,而從(cong) 夏季牧場到合作醫療站之間40多公裏,若有重症患者,人們(men) 通常騎馬或徒步前來通知醫生出診。醫療站裏的醫生一般是背著藥箱徒步出診。若遇到重症患者和接生工作,則夜晚也需出診。對於(yu) 合作醫療站裏的醫生而言,救治病人是我們(men) 的職責,立刻出診是我們(men) 的任務。

  1977年夏,該地區爆發麻疹疫情,我當時被派往一個(ge) 名為(wei) “澤珠郭”的聚落。當拿著公社衛生所分配的西藥抵達該地後,我發現情況堪憂:至少有三十名兒(er) 童感染上麻疹,且牧戶之間相距較遠。其中,瑪多丹一家八口除他本人外,妻兒(er) 皆患病。為(wei) 減輕他的壓力,我在行醫之餘(yu) 還需助其勞動。早上為(wei) 病人打完針後,我將牲畜放養(yang) 山上。晚上為(wei) 病人打針前,我又需要將牲畜帶回。如此四五天,我既當醫生,也當助手。

  在當時,除交通不便和醫療條件堪憂外,藥物也異常稀缺。我們(men) 一般隻能使用當地藥材來製作一些常用藥物;除此之外,公社的衛生所有時也會(hui) 有些西藥,藏紅花、沉香和肉蔻等需要購買(mai) 的藥材也很稀少。1977年秋,麥宿區區長多吉紮巴在八邦的一戶農(nong) 民家中留宿。晚上十點多我被要求出診,原因是區長流鼻血不止。當時合作醫療站中隻有我一人,除一些草藥外,醫療站中並沒有其他藥物。到了那裏,隻見區長躺在床上,鼻子裏塞了棉花且流血不止。事出突然,我向師母曲吉詢問是否有用於(yu) 止血的藥物,如藏紅花和熊膽;而她將僅(jin) 剩的一點藏紅花都交給了我。我把藏紅花放在熱水中充分浸泡後,讓區長將藥水喝下。不多時,鼻眼處便不再流血。第二天,八邦公社的幹部們(men) 將這一情況上報給麥宿區和德格縣。第三天,麥宿區派出藏醫澤珠多吉和西醫四郎澤仁,病情好轉的區長隨他們(men) 一同回到了麥宿區。我心裏的石頭也終於(yu) 落了地。

  記者:以德格縣為(wei) 例,簡述西藏交通現代化建設對於(yu) 偏遠地區的醫療衛生事業(ye) 有何意義(yi) ?

  土登彭措:2015年,我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蒙藏醫學曆史與(yu) 現狀研究”。為(wei) 此,我考察了四川省、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區等與(yu) 藏醫發展有著密切聯係的省份,其中特別考察了自己故鄉(xiang) 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的醫療衛生事業(ye) ,並對其發生的巨大變化而感到欣喜。對此,我有幾點需要特別說明。

  一、德格縣藏醫院和德格縣人民醫院已成為(wei) 大多數患者方便就醫的醫療機構。牧民騎摩托或坐車前往,慢則一個(ge) 小時多,快則隻需三四十分鍾就可以到達。若遇到重症患者,也可以直接到成都就醫。曾經致死率極高的急性闌尾炎已不再令人懼怕。

  二、成都各藥材市場為(wei) 西藏醫療發展提供了助力。當地的醫生可以隨時收集到本地的各類藥材,而那些需要采購的藥材也可輕鬆獲得。僅(jin) 需幾分鍾,醫生們(men) 就可以為(wei) 患者提供藥物,這大大方便了民眾(zhong) 和醫生的日常需求。

  三、在幹草上生孩子的曆史已一去不複返。德格縣多半嬰兒(er) 都是在縣人民醫院接生,部分條件較好的家庭選擇到成都生孩子,這已成為(wei) 了慣例。四十年滄桑巨變,隨著西藏交通日益現代化,醫療條件也有了質的飛躍。

  記者:藏醫藥是我國醫學領域的瑰寶。青藏高原交通事業(ye) 發展對傳(chuan) 承弘揚藏醫學文化產(chan) 生怎樣的積極作用?

  土登彭措:藏醫學是具有完整體(ti) 係和理論框架的古典醫學典範。青藏高原交通事業(ye) 對增進人民生活福祉,為(wei) 藏醫學提供跨地區交流的機會(hui) ,以及開拓其國際視野等有著舉(ju) 足輕重的作用。若要讓藏醫學在新時代作出巨大貢獻,需要秉持“藏西醫結合”的理念。例如,昌都藏醫院就開展了“藏西醫結合”的項目並獲得了豐(feng) 碩的成果(可以進行小型外科手術)。該醫院的醫生克珠是中央民族大學培養(yang) 出來的藏醫人才,參加工作後在重慶進修了兩(liang) 年,學習(xi) 了西醫的急救知識。如今他不僅(jin) 可以實施傳(chuan) 統藏醫治療,也可以開展西醫的急救小型外科手術。隨著青藏高原交通事業(ye) 不斷發展,我相信這樣的情況不會(hui) 是個(ge) 例,本土醫學將煥發新的生機活力,在偏遠地區人們(men) 也將享受到“藏西醫結合”所帶來的醫療福利。(新利平台 記者/李一凡 王茜 陳浩力 張萌萌 袁星宇 夏炎)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