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西藏新聞 > 藏區動態

脫貧後的四川甘孜農牧民:在家門口走上了“致富路”

呂楊 發布時間:2020-02-14 13:1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春節剛過,位於(yu)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縣天氣陰冷。一大早,嶽紮鄉(xiang) 八科村村民肖學鳳獨自一人下地勞作,對自家的花椒樹進行修枝,在花椒樹旁還空著3月份種植黃金莢所用的土地。

  丹巴縣是嘉絨藏族聚居縣。近年來,依靠特色農(nong) 業(ye) ,不少貧困戶摘了“窮帽”。尤其是八科村大力種植的黃金莢,這種外殼呈金黃色的無莖四季豆,讓每畝(mu) 土地的收益從(cong) 不到1000元增長到超過6000元,成為(wei) 當地農(nong) 牧民脫貧增收的重要渠道。

  八科村村主任蔣朝林說,2018年以前,當地缺乏銷售渠道,村民每天背著背篼搭車去縣城售賣,價(jia) 格不高。直到2018年5月,某電商平台到村裏考察,將黃金莢引入超市銷量倍增,黃金莢從(cong) 此真的變成了“黃金”。現在全村80%以上的村民都加入到了黃金莢的種植隊伍中,平均每戶每年就能增收7000元,山裏的菜蔬在家門口賣成錢,老百姓不僅(jin) 開心更是改變了自產(chan) 自銷的想法。

  【同期】(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嶽紮鄉(xiang) 八科村村主任蔣朝林)(全村)平均每家人(種黃金莢)就是在八九分地,一畝(mu) 地,(增加)收入平均達到7000元左右。以前都說黃金莢我們(men) 都是種來吃,怎麽(me) 會(hui) 變成錢,現在老百姓說的是,家門口就能把(黃金莢)賣成錢。明年起我們(men) 想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如果能夠銷售量大的話,我們(men) 可以全村覆蓋,我們(men) 附近村好些(村民)都願意種植(黃金莢)。

  【解說】依靠著黃金莢,肖學鳳家在2019年順利脫貧,現在家裏冰櫃、電視、無線網全有了,5口人都換了新床,打開冰櫃看著滿滿一櫃的肉和凍貨,肖學鳳就樂(le) 得合不攏嘴。

  【同期】(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嶽紮鄉(xiang) 八科村村民肖學鳳)像往年我們(men) 純粹沒什麽(me) 收入,就靠種植幾棵玉米,喂一兩(liang) (頭)豬,到年底還不是就(靠)這兩(liang) (頭)豬。我們(men) 今年就種了一畝(mu) 半(黃金莢),我的(新)床、衣櫃這些都是今年才買(mai) 的,電視這些都是今年(買(mai) )的。繼續這樣下去,有經濟來源的話,樓上我(比如)買(mai) 沙發,買(mai) 個(ge) 什麽(me) (東(dong) 西)我都心裏想(有底氣)。

  【解說】如果說特色農(nong) 業(ye) 是丹巴縣發展出的致富新路,那麽(me) 鄉(xiang) 村旅遊業(ye) 就是當地的“傳(chuan) 統強項”。該縣中路鄉(xiang) 、聶呷鄉(xiang) 等地,依托特色民居甲居藏寨,自上個(ge) 世紀90年代末就發展民宿,搞旅遊接待。目前丹巴縣全縣旅遊從(cong) 業(ye) 人員達1700多人,普通民居接待戶的年收入達8萬(wan) 到10萬(wan) 元。

  不少藏族民眾(zhong) 靠旅遊業(ye) 發家致富的同時,貧困戶也實現了家門口就業(ye) 。44歲的洛太正忙著修新房子,以前性格孤僻的他隻喜歡一個(ge) 人喝悶酒,在村幹部的幫助下他學習(xi) 了水電工,並在民宿上班。經過努力洛太在2018年底脫貧了,2019年攢了幾萬(wan) 塊錢後他決(jue) 定擴建房子,等疫情過去了辦個(ge) 民宿,掙錢脫單。

  【同期】(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聶呷鄉(xiang) 喀哢村村民洛太)以前房子比(現在)小得多,而且也比較破,像自己家裏麵就沒有什麽(me) ,別說電氣化的(家電)了,隻有一個(ge) 燒火的(爐子)。精準扶貧國家扶持以後,錢也一點一點有了,開始買(mai) 那些電氣化的(家電),家裏買(mai) 些家具。把房子新修了,就準備搞個(ge) 旅遊接待(民宿),打造出來之後,掙點錢娶媳婦。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