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公園示範省青海生態保護治理成效初顯
《青海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示範省建設白皮書(shu) (2019)》(下稱《白皮書(shu) 》)19日在西寧發布,白皮書(shu) 顯示,中國國家公園示範省生態保護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
地處青藏高原的青海南有“中華水塔”三江源,北是“中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祁連山,東(dong) 北為(wei) “中國內(nei) 陸最大鹹水湖”青海湖,西部橫亙(gen) “萬(wan) 山之祖”昆侖(lun) 山、世界自然遺產(chan) 可可西裏及中國“聚寶盆”柴達木盆地,目前青海也是中國首個(ge) 承擔雙國家公園(即三江源國家公園、祁連山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的省份。
《白皮書(shu) 》介紹,目前青海已建立包括三江源、祁連山2個(ge) 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11個(ge) 自然保護區,14處水產(chan) 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及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等在內(nei) 的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109處,總麵積達26.58萬(wan) 平方公裏,占青海省國土總麵積的36.8%。
據了解,上述自然保護地涵蓋三江源、青海湖、祁連山、柴達木盆地及湟水流域等生態板塊,這也是青海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的體(ti) 製基礎。
根據《白皮書(shu) 》,目前青海已確立依法、綠色、智慧、科學等9大國家公園建設理念,以及探索建立多元投入、科技支撐、公眾(zhong) 參與(yu) 、合作交流、社區共管等15個(ge) 國家公園建設管理體(ti) 係,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國家公園建設模式。
此外,《白皮書(shu) 》還介紹,青海以山水林田湖草係統保護修複為(wei) 核心,通過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係統保護修複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該省草原植被蓋度提高到57.2%;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26%;三江源區濕地麵積增加到近5萬(wan) 平方公裏;青海湖麵積擴大319.38平方公裏,青海省濕地麵積達到1.22億(yi) 畝(mu) ,位居中國第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三江源生態進入局部好轉與局部退化並存階段
三江源地區水源涵養量年均增幅達到6%以上,草地覆蓋率、產草量分別比十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生態狀況呈現出總體穩定的局麵,進入了局部好轉與局部退化並存的新階段。[詳細] -
三江源水源涵養量年均增幅6%以上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製試點以來,生態功能得以鞏固,水源涵養量年均增幅達6%以上,草地覆蓋率、產草量分別比十年前提高11%、30%以上。[詳細] -
監測顯示:青海湖“水-鳥-魚”生態係統持續向好
3日,青海省發布《青海湖生態環境保護狀況》。多項指標表明:青海湖“水-鳥-魚”生態係統持續向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