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測顯示:青海湖“水-鳥-魚”生態係統持續向好
3月3日是第七個(ge)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3日,青海省發布《青海湖生態環境保護狀況》。多項指標表明:青海湖“水-鳥-魚”生態係統持續向好。
青海湖地處青藏高原東(dong) 北部,作為(wei) 我國最大的內(nei) 陸鹹水湖,維係著青藏高原生態安全,被稱作“氣候調節器”和青藏高原物種基因庫。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何玉邦介紹,2008年,青海省啟動實施為(wei) 期10年的《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yu) 綜合治理規劃》,項目總投資15.67億(yi) 元,主要實施了人工增雨、濕地保護、退化草地治理、沙漠化土地治理、河道整治、陸生生物多樣性保護、青海湖裸鯉保護與(yu) 恢複、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能力建設等工程。
據了解,2019年青海湖水位達到3196.24米,15年間水位持續上升3.27米;水體(ti) 麵積達到4549.38平方公裏,與(yu) 2004年同期相比擴大304.88平方公裏。
至2018年,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完成濕地生態修複治理麵積1.2萬(wan) 畝(mu) ,實施休牧、禁牧、輪牧47萬(wan) 畝(mu) ;實施生態效益補償(chang) 項目,恢複與(yu) 修複鳥類棲息地生態環境,改善黑頸鶴營巢區,黑頸鶴由2007年的40餘(yu) 隻增長到2018年的130餘(yu) 隻,青海湖區域鳥類由1996年的164種增加到了目前的225種;青海湖獨有的瀕危物種普氏原羚種群由1994年的300餘(yu) 隻增加到2018年的2000餘(yu) 隻。
僅(jin) 分布在青海湖及青海湖流域的青海湖裸鯉被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對維係青海湖流域“水—鳥—魚”生態鏈和生物多樣性發揮著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2019年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達到9.3萬(wan) 噸,而在2002年,青海湖裸鯉的蘊藏量僅(jin) 為(wei) 2592噸。
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副局長哈承科說:“目前青海正在積極推進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將青海湖納入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建設,我們(men) 要切實保護好青海湖,築牢生態安全屏障,讓青海湖永遠碧波蕩漾。”
《青海湖生態環境保護狀況》參考資料和數據主要來源於(yu) 中科院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監測報告、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年度監測報告,以及青海省水利廳水文局、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漁政處、省林業(ye) 和草原局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湖呈現“三增三減一不變”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3月3日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當日,在青海西寧發布的《青海湖生態環境保護狀況》表示,青海湖呈現“三增三減一不變”態勢,生態環境持續向好。[詳細] -
青海湖水位已恢複至20世紀60年代初期水平
統計顯示,2019年,青海湖流域平均降水量為447.7毫米,較常年偏多二成。其中青海湖流域各地降水量在444.2至451.2毫米之間,天峻、剛察較常年均偏多二成。[詳細] -
【生態文明@濕地】一分鍾“打卡”大美青海湖
冬季的青海湖浩瀚飄渺,水天一線。作為地域遼闊、草原廣袤的青藏高原上的一顆“明珠”,青海湖在夏季每天有數萬遊客慕名而來。而在冬季旅遊淡季,這裏依舊是水禽的集中生活和繁殖育雛的場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