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我從脫貧攻堅一線來】駐村第一書記鍾毅:靠青紅脆李脫貧的山村 又種上羊肚菌

發布時間:2020-04-09 12:02:00來源: 四川新聞網

  【開欄語】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黨(dang) 全國全社會(hui) 共同努力下,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jue) 定性成就。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nong) 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dang) 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這是一場硬仗。

  今年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後,我國將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世界上沒有哪一個(ge) 國家能在這麽(me) 短的時間內(nei) 幫助這麽(me) 多人脫貧,這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yi)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不斷鞏固脫貧成果、接續推進全麵脫貧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離不開奮戰在脫貧一線的扶貧幹部、普通群眾(zhong) ,靠的是各崗位奮鬥者勇於(yu) 擔當的攻堅精神,靠的是廣大人民自立自強的不懈努力。即日起,四川新聞網特別策劃推出【我從(cong) 脫貧攻堅一線來】專(zhuan) 題報道,聚焦脫貧攻堅一線奮鬥者,通過這些一線奮鬥者的親(qin) 身經曆,看變化,找辦法,總結過往戰績、探尋創新經驗。我們(men) 一起努力,堅決(jue) 打贏這場硬仗。


鍾毅在地裏查看羊肚菌種植情況


疫情期間,鍾毅召集村兩(liang) 委、駐村工作隊安排疫情防控和產(chan) 業(ye) 發展工作


大寺村種植的羊肚菌

  最近一段時間,四川阿壩州汶川縣灞州鎮大寺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鍾毅很是高興(xing) ,當地試種的第一批羊肚菌3月底成功上市,並且很快就供不應求。

  但對於(yu) 當地村民來說,羊肚菌還是個(ge) “新鮮玩意兒(er) ”。在這個(ge) 坐落於(yu) 汶川縣城西北部的小山村,平均海拔2200多米,是一個(ge) 典型的高半山古羌村落。曾經的大寺村,由於(yu) 山高林密、交通不便等原因,2014年被評為(wei) 省級貧困村。全村共有2個(ge) 村民小組,88戶313人,其中貧困戶18戶63人。

  近年來,省林草局在脫貧攻堅對口幫扶中,先後投入資金、項目,實施產(chan) 業(ye) 幫扶,改善硬化通村道路,大寺村人居環境得到全麵改善。當地村民在幫扶中大力發展青脆李、紅脆李等果木,2017年,18戶貧困戶全部脫貧,大寺村成功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當地村民不僅(jin) 嚐到了致富甜頭,觀念也發生了轉變,從(cong) “要我脫貧”變為(wei) “我要脫貧”。

  在這樣一個(ge) 靠著青紅脆李脫貧致富的山村,咋個(ge) 又種上羊肚菌了呢?故事還得從(cong) 駐村第一書(shu) 記鍾毅說起。

  種植單一

  他決(jue) 定從(cong) 土地上做文章

  2019年1月,鍾毅被省林草局派至汶川大寺村接任第一書(shu) 記職務。剛到村裏時,看到“前任”第一書(shu) 記和當地村兩(liang) 委已經帶領村民擺脫貧困,在較好的“家底”麵前,鍾毅顯得有些困惑。

  “剛來這裏,看到村民的產(chan) 業(ye) 發展還很不錯,收入也還可以,自己也不清楚應該怎樣做好扶貧工作。”鍾毅說,第一次來到村裏看到1200多畝(mu) 李子樹都已掛果,村民人均收入突破1.2萬(wan) 元。  想要在這好基礎上幹出成績,幫助村民們(men) 賺到更多的錢,鞏固脫貧成效,鍾毅深入到了農(nong) 戶家中,進行仔細“摸排”。在幾個(ge) 月的時間裏,他就摸清了村民們(men) 的全部家底。而就在這個(ge) 時候,汶川“8.20”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發生了,道路中斷,村民種植的“致富果”遭受重創。

  “去年李子最低僅(jin) 賣到了0.7元一斤,產(chan) 業(ye) 抗風險能力不強,一旦發生極端的情況,全村脫貧攻堅成效就會(hui) 受到威脅。”經過前期的工作開展,鍾毅發現,村裏單一的種植模式,使得村民的收入很不穩定,如何為(wei) 鞏固脫貧加上一道保險,研究生專(zhuan) 攻林業(ye) 知識的他,決(jue) 定從(cong) 土地上做文章。

  經過多次實地走訪了解,他發現,李子銷售完成後11月至來年4月,樹下的土地完全空出來。而此時,正是羊肚菌種植的最佳時間,於(yu) 是,他說幹就幹,邀請省林科院、農(nong) 科院的專(zhuan) 家來到村裏指導村民開展羊肚菌種植。

  試種成功

  村民一畝(mu) 地可收入2萬(wan) 元

  在大寺村村民餘(yu) 祥家裏,有近30畝(mu) 土地幾乎全部栽種青、紅脆李。去年,受泥石流及李子價(jia) 格下跌影響,餘(yu) 祥收入大幅減少。

  “隻栽種李子,也不是長久之計。”餘(yu) 祥說,全國各地大規模開展李子種植後,價(jia) 格也在逐年下跌。當得知鍾毅要帶領大家發展林下羊肚菌種植後,他立即報名加入。在疫情期間,遇到種植上的技術難題,餘(yu) 祥還通過微信及時和省農(nong) 科院等專(zhuan) 家聯係,尋求幫助。

  “羊肚菌試種成功,今年李子一摘完我就要開始大麵積種植了。”餘(yu) 祥說,他前期試種了2畝(mu) 地羊肚菌,預計每畝(mu) 收入300至500斤,扣除相關(guan) 成本後,預估每斤可賺65元。記者初步估算,餘(yu) 祥種植一畝(mu) 羊肚菌最少可獲得21000元。

  貧困戶張玉華依托20畝(mu) 李子樹和養(yang) 蜂收入,2016年一家4口成功脫貧。村裏開始嚐試羊肚菌試種後,張玉華也報了名,並拿出1畝(mu) 土地試種。“去年李子收入11萬(wan) ,蜂蜜賣了2.8萬(wan) ,羊肚菌試種成功後,收入還會(hui) 更好。”張玉華說。

  記者了解到,大寺村試種的第一批3畝(mu) 地羊肚菌預估可產(chan) 出800至1000斤,3月25日正式上市銷售後,已在電商平台上線,按照168元/2斤的價(jia) 格進行銷售。“目前已經預定了800斤。”

  鞏固成果

  產(chan) 業(ye) 發展、生態旅遊兩(liang) 手抓

  “羊肚菌種植試點已經成功,今年我們(men) 計劃擴大種植規模。”鍾毅告訴記者,今年計劃發展50至80畝(mu) 羊肚菌,同時幫扶單位省林草局給予資金支持,用於(yu) 開展“以獎代補”,充分調動當地村民種植羊肚菌的積極性,以此擴大產(chan) 業(ye) 規模。

  3月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座談會(hui) 上強調,要多措並舉(ju) 鞏固成果,加大產(chan) 業(ye) 扶貧力度,種養(yang) 業(ye) 有自己的規律,周期較長,要注重長期培育和支持。

  “按照這個(ge) 思路,我們(men) 不僅(jin) 要把羊肚菌的種植試點做成功,還要擴大規模進行再發展。”鍾毅說,羊肚菌不僅(jin) 要種得出,還需要賣得出、價(jia) 格好。目前,當地積極貫徹落實有關(guan) 精神指示,發展壯大集體(ti) 經濟,以“雲(yun) 上大寺”為(wei) 名,成立農(nong) 林合作社,並申請注冊(ce) 商標,謀求品牌化發展,增加產(chan) 品附加值。後續,還計劃加入“四川扶貧”公益商標並申請綠色食品認證等。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大寺村雖然已經成功脫貧,但後續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men) 去做。”鍾毅認為(wei) ,發展羊肚菌產(chan) 業(ye) 不僅(jin) 可以鞏固脫貧成果,也是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打下堅實的基礎。“鄉(xiang) 村能不能振興(xing) ,關(guan) 鍵是看人。產(chan) 業(ye) 興(xing) 才能留住人,讓年輕人實現家門口就業(ye) 。”

  “80後”的餘(yu) 祥原本計劃到外地去謀求發展,現在,他意識到羊肚菌種植更有希望,便放棄了外出的打算,還成為(wei) 了村裏培養(yang) 的後備幹部。

  為(wei) 推動全麵脫貧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記者了解到,當地正大力發展旅遊經濟,依托現有的冰瀑、高山杜鵑、萬(wan) 畝(mu) 杉樹林等資源,開展生態旅遊,將綠水青山變為(wei) 老百姓致富增收的金山銀山。

  “最近,我正在和保險公司談合作,希望將全村範圍的旅遊資源納入保險,並通過合作社對旅遊資源進行經營,進一步壯大集體(ti) 經濟的實力。”鍾毅說,種養(yang) 殖的發展是第一產(chan) 業(ye) ,生態旅遊的發展是第三產(chan) 業(ye) ,第一產(chan) 業(ye) 看天吃飯,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發展生態旅遊,將會(hui) 成為(wei) 老百姓持續增收的另一個(ge) 重要途徑,實現可持續發展。(汶川縣委宣傳(chuan) 部、縣融媒體(ti) 中心供圖)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