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新農人”的返鄉致富路
王磊從(cong) 核桃種植園內(nei) 走過(4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26歲的藏族小夥(huo) 王磊是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曲瓦鄉(xiang) 城馬村的一名“90後”種養(yang) 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2017年,在外學習(xi) 音樂(le) 的王磊回到家鄉(xiang) ,創辦藝術培訓班的同時,經營起一家種養(yang) 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養(yang) 殖中華蜂、土雞、土豬,種植核桃、羊肚菌等,大力發展林下種養(yang) 殖特色產(chan) 業(ye) ,通過“黨(dang) 支部+合作社+基地+農(nong) 戶”以及扶貧車間的模式,帶動37戶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ye) 增收。
今年以來,在當地政府支持下,王磊進一步擴大規模,拓展電商渠道、建設觀光走廊、親(qin) 子農(nong) 場和休閑體(ti) 驗區,發展生態觀光農(nong) 業(ye) ,促進農(nong) 旅融合。
“做一個(ge) ‘新農(nong) 人’,一定要熱愛農(nong) 村,如今我們(men) 的農(nong) 產(chan) 品銷路已經打開,下一步還要提升品質,讓更多鄉(xiang) 親(qin) 共同致富。”王磊說。
這是王磊經營的種養(yang) 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基地(無人機照片,4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王磊(右)在整理養(yang) 殖中華蜂的蜂箱(4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王磊在查看核桃樹的生長情況(4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王磊從(cong) 林下散養(yang) 的土雞旁走過(4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王磊在扶貧車間內(nei) 查看雞苗孵化情況(4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王磊(左)和同伴一起將土雞蛋包裝好準備發貨(4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王磊(右)與(yu) 合作社農(nong) 戶一起修建觀光走廊(4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王磊(後)和同伴查看電商平台銷售情況(4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甘肅省甘南州:牧民發展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路修好了,牧民的房屋翻新改造了,牧民發展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在合作市主管扶貧工作的副市長旦正道吉看來,這些變化,都得益於甘南州正在大力推進的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詳細] -
甘肅省甘南州:環境變美 村民變富
牧草青青,五顏六色的小花盛開在草原上。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尕秀村村民貢保加的牧家樂裏,藏族歌手嘹亮的嗓音引來遊客陣陣歡呼。酸奶、糌粑、酥油茶,遊客在這裏親近草原。[詳細] -
甘南州:脫貧攻堅摘“窮”帽 群眾致富奔小康
甘肅省甘南州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瞄準發力重點,圍繞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脫貧增收產業發展等項目,不斷增加貧困群眾造血功能,幫助困難群眾徹底拔窮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