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西藏新聞 > 涉藏動態

奮戰4600米海拔的無人區,探訪高原電網建設現場

胡朝輝 陳雅文 發布時間:2020-05-19 16:13:00來源: 人民網-四川頻道


電力工人正在甘孜理塘-下壩35千伏輸電線路133號塔作業(ye) 。侯濤 攝


甘孜理塘-下壩35千伏輸變電工程133號塔施工現場。王鷞 攝

  初夏季節,內(nei) 地早已草木繁盛,高原腹地還是一片枯黃,藍天白雲(yun) 下散落著一個(ge) 個(ge) 悠閑的“黑點”,那是犛牛。車上的記者因為(wei) 高原反應頭痛欲裂,顧不上欣賞雪山美景。從(cong) 海拔3900多米的“世界高城”——理塘縣城出發,經過一段盤山公路爬升到更高的海拔,就可以看到對麵的山腰上嶄新的鐵塔沿著河穀排好了隊,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零星的鐵塔還在吊裝塔材,身著橘色工作服的電力工人一片忙碌。

  5月14日,記者來到國家電網在四川甘孜的一個(ge) “三區兩(liang) 州”深貧地區電網建設項目——甘孜理塘—下壩35千伏輸變電工程的施工現場,探訪高原電網建設故事。

  海拔4600米的電力施工

  今天進行施工的塔位海拔達到4600米,這個(ge) 地方有一個(ge) 很有詩意的名字“達森卡”,屬於(yu) 無人區,是整個(ge) 四川省“三區兩(liang) 州”深貧地區所有電網建設項目中海拔最高的一個(ge) 施工點。

  在該工程133號鐵塔下,12名電力施工人員正在進行導線展放工作,有的負責展放,有的負責拉線,有的負責監管現場安全,各司其職。他們(men) 要根據地形情況、導線長度、耐張段長度合理布線,然後用牽引繩拖拽著走板,走板牽引著導線開始展放導線。塔架上的電力工人,必須時刻關(guan) 注走板姿態,隨時調整,以便於(yu) 走板順利進入滑槽。他們(men) 技術嫻熟,有條不紊。

  高原天氣總是多變,陰晴不定,七八級的大風和大雪說來就來。為(wei) 了保證安全,風一旦超過5級,塔上的作業(ye) 人員就必須下塔避險。“這裏的風特別大,吹在臉上就像是刀劃在臉上一樣。趁著現在風不大,得抓緊時間幹。”施工人員王毅說完話轉身繼續手裏的工作。

  “為(wei) 了確保工程如期完工,我們(men) 隻有加派人手,增加了6個(ge) 組,在人員和物資投入,是正常施工的2倍以上,最大限度的縮短工程周期。雖然我們(men) 麵臨(lin) 很多的困難,但是大家都會(hui) 一一克服的,一定按期完成建設任務。” 在現場負責管理的國網甘孜供電公司建設部專(zhuan) 責譚東(dong) 篤定的說。

  電力施工隊員每天早上6點就起床,7點到達施工現場,而這個(ge) 時候氣溫基本都在零下十幾度,晚上7點結束一天的工作。

  事實上,這些電力建設者都是“外地人”,剛來時也和記者一樣高原反應嚴(yan) 重,表現就是幹點活就氣喘籲籲,夜裏睡不著覺。“躺在帳篷裏翻來覆去,頭疼、沒電、手機也沒信號,聽著遠處的狼叫聲音和呼呼的風聲,那感覺確實不好受。”工程項目經理曾繼波介紹。無法忍受惡劣的環境,施工隊不停的有人走,然後新的一批人再補充上來。“剩下的就是精兵強將了!”

  正是挖蟲草的季節,“蟲草大軍(jun) ”不時路過電力施工點,他們(men) 會(hui) 停下腳步饒有興(xing) 趣的圍觀“外地人”的放線工作,他們(men) 現在已經知道:這個(ge) 夏天不會(hui) 再為(wei) 用電發愁了。

  甘孜理塘—下壩35千伏輸變電工程是專(zhuan) 門解決(jue) 理塘下壩片區用電難題的重點項目,完工後將大大提升供電可靠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線路長度70.83千米,杆塔數量253基,變電容量6.3兆伏安。全線80%以上位於(yu) 海拔4200米以上的無人區。


必須5分鍾吃完午飯,不然飯菜就全涼了。王鷞 攝

  5分鍾必須吃完的午餐

  劉旭是甘孜理塘—下壩35千伏輸變電工程2標段施工隊隊長,他和他的12個(ge) 兄弟是這片無人區裏僅(jin) 有的“居民”。這些“居民”有著共同的體(ti) 貌特征:曬傷(shang) 的紅色臉龐和裂開的嘴唇,那是高原強輻射、低氧、低氣溫帶給他們(men) 的“徽章”。

  在施工最初,為(wei) 了節約1個(ge) 小時的“上班時間”,他們(men) 就在海拔4600米的施工點附近搭帳篷住宿。天一黑,無人區大雪飄飛,手機沒有信號,隻能用發電機發一會(hui) 兒(er) 電,高原反應與(yu) 想家的苦楚說不清哪個(ge) 更強烈。劉旭調侃:在夜晚大家就是“與(yu) 狼共舞”。到了4月,為(wei) 了減輕高原反應,他們(men) 把“家”搬到了海拔約4100米的地方,施工人員晚上睡不著、頭痛等症狀得到了一定的緩解。

  劉旭是眉山丹棱人,3月初工程複工後就一直沒有回過家,隻在手機有信號的時候才能通過視頻聯係家人,從(cong) 眉山到理塘,最初劉旭並不適應這裏的環境,通過喝口服液、吸氧來克服身體(ti) 的困難。“最開始真的想過放棄,想回到平原工作,一咬牙也就堅持了,現在看到工程快完工了,還是覺得很開心。”劉旭說。

  中午12點,到了開飯時間。一輛皮卡把大家的午飯送到了施工點。“一聲令下”,電力施工隊員迅速拿著自己的餐具圍坐在“兩(liang) 菜一湯”周圍。零下幾度的氣溫和大風讓盛飯菜的桶一打開蓋子就失去了“熱氣”,除了接受記者采訪的昌幫滿,其他人不再說話,大口大口吃飯喝湯,極為(wei) 迅速,不到5分鍾時間,午餐結束!

  正當記者勸工人們(men) 慢點吃的時候,有人道出了玄機:“5分鍾不吃完,飯菜就全涼了。”

  高原上,他們(men) 已經習(xi) 慣了這樣的吃飯速度。


阿曲大叔家的燈泡因電壓低亮度不夠。胡朝輝 攝


阿曲大叔家的電壓穩壓器。胡朝輝 攝

  阿曲大叔的電壓穩壓器

  “現在的電一到冬天就不行,電壓很低,家電電器完全不能用。”理塘縣下壩片區四禾村的阿曲大叔說起用電就很頭疼。他對即將到來的穩定用電非常期待。

  據當地的村幹部介紹,5月是一年中村裏“燈泡最亮”的時間,因為(wei) 大部分人都出去挖蟲草了,全村的用電負荷並不高。事實上,燈泡還是隻有很低的亮度,幾十平方的客廳用了一盞200瓦的燈泡還是很昏暗,電壓明顯不足。在阿曲大叔家裏,記者看到一台在平原地區已經是“古董”的電器——全保護多功能電壓穩壓器,這可是當地村民的家家必備,上麵顯示著:輸入電壓123伏,輸出電壓159伏,遠遠達不到220伏的標準電壓。阿曲大叔家的電飯煲、電磁爐、冰箱、電視機等電器,都沒法正常啟動。

  據了解,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下壩片區下轄3個(ge) 鄉(xiang) ,海拔3800米至4600米,常年氣溫都在零下5-10攝氏度,因為(wei) 曆史原因至今未與(yu) 國家電網主網聯網。該地區隻由一座1994年投產(chan) 的小型水電站對三個(ge) 鄉(xiang) 805戶供電,年有效供電時間不足3000小時,到了冬天枯水期,幾乎無法使用,嚴(yan) 重製約著當地農(nong) 戶生活、生產(chan) 用電。

  整個(ge) 下壩片區的用電難題在多年以來一直未得到解決(jue) ,冬季從(cong) 10月起到第二年4月都是用電荒時間,隻能在家點蠟燭才能滿足照明需要。由於(yu) 近年來生態保護要求提高,上山砍柴受到限製,冬天燒柴取暖也成了難題。

  “馬上工程就要完了,大家的用電就穩定了。”5月14日,下壩四禾供電所的歐珠朋措告訴阿曲大叔6月底就能用上穩定的電。甘孜理塘—下壩35千伏輸變電工程建成投運後,將有效縮小電網供電半徑,實現下壩片區電網與(yu) 國家電網主網聯網,切實提高當地用電穩定性,解決(jue) 下壩片區805戶用戶的日常生活、農(nong) 牧種養(yang) 殖、產(chan) 品初加工等用電問題。

  據了解, 由於(yu) 近一段時間工程進展順利,甘孜理塘—下壩35千伏輸變電工程將於(yu) 6月20日前投運。四川“三區兩(liang) 州”深貧地區電網建設10千伏及以下項目已經全部完工,35千伏及以上項目目前已經完成95%,將於(yu) 今年6月30日全部完工。

  記者手記:在理塘的采訪中,電力施工隊員說最多的還是堅持、堅守。一句話說出口很容易,可長時間在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施工,這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艱難不僅(jin) 是身體(ti) 的不適,還有長時間和家人的分別。他們(men) 說“要是膽子小,風一吹,還不敢上那個(ge) 塔。”可采訪中他們(men) 一直保持著笑容。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