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西藏新聞 > 藏區動態

鮮水河畔的期待

康錦謙 溫競華 發布時間:2020-06-23 13:31:00來源: 新華網

(圖文互動)(1)鮮水河畔的期待

  6月13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康巴高原植物園”內(nei) ,卓瑪拉姆在整理花卉。新華社記者 尹恒 攝

  初夏的鮮水河灑滿陽光。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一座“康巴高原植物園”正進入最後施工階段。玻璃溫室展覽館內(nei) ,43歲的卓瑪拉姆穿行在花兒(er) 的海洋中,嫻熟地修枝剪葉,不時招呼著旁邊的設備操作員,調節室內(nei) 的溫濕度和光照。

  卓瑪拉姆曾是道孚縣鮮水鎮孜龍村一名貧困戶。三年前,她聽說家門口要建設植物園,這讓她大吃一驚:“我們(men) 鮮水河邊全都是沙石地,糧食都種不出,還想建植物園?”

  很快,這座麵積近400畝(mu) 的高原植物園破土動工了,還要請村裏貧困戶去幹活。有村民動了心:去務工既能在家門口掙錢,還方便照顧家庭。

(圖文互動)(3)鮮水河畔的期待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康巴高原植物園”玻璃溫室展覽館一角(6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尹恒 攝

  記者了解到,為(wei) 了改善土質,道孚縣林業(ye) 和草原局請來專(zhuan) 家對植物園進行整體(ti) 規劃設計,經過一番努力,成功在這片沙石地上開辟出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地。

  植物園負責人何行銘告訴記者,植物園為(wei) 當地老百姓提供了大量就業(ye) 崗位,在園區建設過程中,當地務工人員最多時有100多人。植物園建成後還能長期為(wei) 當地老百姓提供就業(ye) 崗位。

  通過在園區內(nei) 務工,孜龍村有貧困戶脫了貧,消息傳(chuan) 開,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植物園的建設中。

(圖文互動)(2)鮮水河畔的期待

  6月13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康巴高原植物園”內(nei) ,工作人員在操作自動澆灌設備。新華社記者 尹恒 攝

  何行銘介紹,植物園建成後主要研究高原地區植物品種多樣性,通過引種、馴化、培育,讓更多植物能在甘孜州高原上生長,使甘孜州在植被恢複及生態環境構建上具有更多選擇。

  目前植物園已引進了落葉鬆、金葉垂榆、康定木蘭(lan) 、五小葉槭等具有高原特色的植物,總占地麵積5200平方米的兩(liang) 棟現代化溫室展覽館內(nei) ,現有花卉183種。園區內(nei) 還設計了3.2公裏的騎遊環線,遊客可以盡情欣賞不同植物的生長方式。

  記者從(cong) 植物園一處入口推開絳紅色的木門,感覺自己仿佛突然置身於(yu) 植物的童話世界,放眼望去,成片成片的波斯菊隨風起舞,各式數不清的高原植物迎著陽光肆意生長。

  “基礎設施建成後,一輛輛卡車拖來各種苗木,有些我們(men) 都不認識,感覺挺新鮮。”卓瑪拉姆說。

  “我很喜歡鮮花,自己在家也種了很多花,在這工作又學到了更多養(yang) 花技術。希望以後這個(ge) 植物園掙錢了,能為(wei) 我家帶來更多收入。”在溫室展覽館養(yang) 護花卉的卓瑪青初說。

  何行銘身穿正裝,在園區內(nei) 四處查看施工狀況。他告訴記者,經過三年的建設,植物園預計今年就要開放了,“還沒開始營業(ye) ,來植物園觀光、賞花的遊客就不少了。”何行銘拍打著剛裝好的景區扶欄,心情非常好。

  “麻孜鄉(xiang) 脫貧攻堅造林合作社”負責承包園區部分建設工作,負責人梁登龍告訴記者,植物園附近的幾個(ge) 村一起成立了這個(ge) 合作社,幾個(ge) 村子的貧困戶都過來務工,看著植物園一天天成型,大家更有幹勁了。

  正在園地裏除草的索拉旺姆告訴記者,她正在攢錢,“等植物園開園後,把自家屋子改造成民宿接待遊客。”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