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青海班瑪縣:多元化搭建就業載體 多途徑拓寬增收渠道

發布時間:2020-07-10 08:49:00來源: 今日班瑪

  就業(ye) 是民生之本、脫貧之首,就業(ye) 穩則民心安,就業(ye) 實則脫貧成色足。近年來,班瑪縣堅持把促進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ye) 作為(wei) 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鞏固提升脫貧攻堅後續發展的有力抓手,多元化搭建就業(ye) 載體(ti) ,務實解決(jue) 貧困戶就業(ye) 問題,並取得顯著成效。多元就業(ye) 促進多元增收已成為(wei) 班瑪脫貧攻堅後續鞏固的新舉(ju) 措。截至目前,班瑪縣按照有2人以下勞動力家庭實現1人穩定就業(ye) ,有3人以上勞動力家庭實現2人穩定就業(ye) 的既定目標,1809戶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家庭完成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ye) 2532人,戶均1.4個(ge) 穩定就業(ye) 崗位。“就業(ye) 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超額實現。

  搭建扶貧車間就業(ye) 載體(ti) ,讓貧困戶實現在家門口就業(ye) 。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鄉(xiang) 一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布局,班瑪縣八鄉(xiang) 一鎮、32個(ge) 村、6個(ge) 易地搬遷安置點共建成民俗手工、農(nong) 畜產(chan) 品加工、藏茶生產(chan) 、民族服飾加工等扶貧車間47個(ge) ,提供貧困戶就業(ye) 崗位350個(ge) 。35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培訓在自家門口實現就近就業(ye) 。

  搭建生態管護就業(ye) 載體(ti) ,公益性崗位讓貧困戶變身“工薪族”。脫貧攻堅期間,班瑪縣將國家扶持解決(jue) 和自身發展消化結合起來,通過爭(zheng) 取國家三江源生態保護,設置林管員、草管員等管護崗位1450個(ge) ,通過發展壯大村集體(ti) 經濟開發村級公益設施管護、村內(nei) 環境整治、保潔、物業(ye) 、老弱病殘孤等弱勢群體(ti) 日間照料等公益崗位256個(ge) ,通過政府機關(guan) 用工需求,設置政府機關(guan) 服務類公益崗位107個(ge) 。1813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變身“工薪族”,拿到每月1800元左右的穩定收入,在自己的“責任田”實現就業(ye) 。

  搭建產(chan) 業(ye) 鏈條就業(ye) 載體(ti) ,讓貧困戶轉型為(wei) 產(chan) 業(ye) 工人。班瑪縣立足區域資源優(you) 勢和產(chan) 業(ye) 基礎,統籌規劃安排2.5億(yi) 元打造犛牛、青稞、蔬菜、藏茶、鄉(xiang) 村旅遊、民俗手工藝等六大產(chan) 業(ye) 帶,建成紅色旅遊、綠色農(nong) 林、金色民俗三大產(chan) 業(ye) 園,19個(ge) 有機畜牧業(ye) 養(yang) 殖基地,13個(ge) 青稞、蔬菜、藏茶種植基地,推動產(chan) 業(ye) 規模化、特色化、現代化融合發展,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模式,不斷擴展延申產(chan) 業(ye) 鏈條,通過企業(ye) 帶動、技能培訓、專(zhuan) 業(ye) 指導等形式,在全產(chan) 業(ye) 鏈條創造就業(ye) 條件,吸納貧困戶務工。289名貧困戶在多個(ge) 產(chan) 業(ye) 鏈從(cong) 事生產(chan) ,轉型為(wei) 產(chan) 業(ye) 工人,實現就地就業(ye) 。

  搭建電子商務就業(ye) 載體(ti) ,讓貧困戶成為(wei) 農(nong) 畜產(chan) 品的銷售員。班瑪縣投資500萬(wan) 元,在全縣建成一個(ge) 縣級電商服務中心、4個(ge) 鄉(xiang) 級電商服務站、13個(ge) 村級電商服務點,從(cong) 貧困戶中優(you) 先選擇有一定知識水平的待業(ye) 青年40名,通過培訓成為(wei) 電商銷售員,借助互聯網銷售班瑪農(nong) 畜產(chan) 品,得到穩定報酬,實現在家就業(ye) 。

  搭建多方企業(ye) 就業(ye) 載體(ti) ,讓貧困戶成為(wei) 企業(ye) 員工。班瑪縣根據貧困戶家庭成員的年齡機構、就業(ye) 願望對接全縣國營企業(ye) 、民營企業(ye) 、項目施工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按照企業(ye) 用工崗位需求與(yu) 貧困戶的就業(ye) 需求,建立了貧困戶家庭勞動力台賬、貧困戶就業(ye) 意願台賬、企業(ye) 用工崗位需求台賬、技能培訓台賬、就業(ye) 服務台賬、就業(ye) 跟蹤台賬,實行就業(ye) 扶貧“六本帳”信息指南操作,將政府掌握的勞動力資源和企業(ye) 掌握的勞動市場資源優(you) 化配置,采取企業(ye) 需要什麽(me) ,貧困戶想幹什麽(me) ,政府培訓輸送什麽(me) 的“菜單式”“訂單式”一對一服務窗口,創造了供需匹配完善的就業(ye) 服務體(ti) 係。累計舉(ju) 辦扶貧就業(ye) 招聘會(hui) 6場次,提供就業(ye) 崗位150個(ge) , 86名貧困勞力進入多方企業(ye) ,成為(wei) 企業(ye) 員工,實現穩定就業(ye) 。

  搭建合作社就業(ye) 載體(ti) ,讓貧困戶成為(wei) 合作社經濟組織的管理者。班瑪縣結合養(yang) 殖業(ye) 、種植業(ye) 、旅遊業(ye) 三大產(chan) 業(ye) 發展布局,相繼建成養(yang) 殖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19個(ge) ,種植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11個(ge) ,旅遊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2個(ge) ,貧困戶將自家草場、土地入股到合作社集中經營,1943戶貧困戶全部加入合作組織從(cong) 事生產(chan) 經營活動,其中62名貧困人口參與(yu) 合作社管理,成為(wei) 村集體(ti) 經濟、合作社經濟組織的管理者,得到穩定報酬,實現村內(nei) 就業(ye) 。

  搭建自主創業(ye) 就業(ye) 載體(ti) ,讓貧困戶翻身當“老板”。班瑪縣設立金融風險金600萬(wan) 元,按照放大5倍的規模開發了富民小額貸、能人大戶生產(chan) 貸等金融服務產(chan) 品,為(wei) 372戶貧困戶發放貸款1860萬(wan) 元,為(wei) 23家能人大戶發放貸款1140萬(wan) 元,帶動貧困戶487戶。在政府的鼓勵、幫助、引導和扶持下372戶貧困戶通過創辦了超市、賓館、飯館、炒麵加工、汽車修理、蔬菜種植、犛牛育肥等多途徑的經營主體(ti) 自主創業(ye) ,實現了“老板”夢。

  山不棄寸土方為(wei) 高,海不擇溪小方為(wei) 大,班瑪縣在就業(ye) 扶貧的路上,不錯過任何機會(hui) ,不放棄每一個(ge) 貧困戶就業(ye) 崗位,千方百計為(wei) 貧困戶增收提供更好更多的便利條件,推動貧困戶實現靈活就業(ye) ,多種渠道增進收入。貧困戶“等靠要”的思想得到徹底轉變,自謀出路、自主創業(ye) 已蔚然成風。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