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碌曲:旅遊村中的“標杆”是怎樣煉成的?
從(cong) 牧場“退休”後的格日紮西,比以前更忙了。除了照顧孫子外,他還打理民宿、開咖啡館……日子過得充實又滿足。
格日紮西正在打掃客房。新華網 宋燕 攝
今年56歲的格日紮西是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一處草原牧民定居點——尕秀村的牧民。隨著年齡漸長,他將牧場和牛羊交給兒(er) 子後,便“閑”了下來。沒想到,有一天又能重新“上崗”。這個(ge) 機會(hui) 得益於(yu) 尕秀村向旅遊村的華麗(li) 轉身。
尕秀村一角。新華網 宋燕 攝
提起曾經的尕秀村,環境衛生髒亂(luan) 差是人們(men) 的普遍印象。村裏垃圾亂(luan) 堆亂(luan) 放、院裏人畜混居、路上塵土飛揚……盡管擁有秀美的草原風光,又毗鄰國道213線,可是南來北往的人頂多下車拍張照片,就匆匆離去。
2015年,甘南州全麵鋪開城鄉(xiang) 環境綜合整治,通過多種措施打造“全域旅遊無垃圾”示範區,掀起了一場“環境革命”,尕秀村也開啟了“美顏”模式。
村道上的牲畜糞便不見了,土路鋪上了塑膠、水泥,獨具特色的藏式門樓、民居與(yu) 休閑廣場、花壇苗圃、帳篷城、生態科普長廊相得益彰……短短幾年時間裏,尕秀村由藏在草原腹地、不為(wei) 人知的村子,成為(wei) 甘南州“全域旅遊無垃圾樣板村”,成功“進階”遊客紛至遝來的網紅旅遊村、國家4A級景區。
尕秀村生態科普長廊。新華網 宋燕 攝
定居在這裏的牧民們(men) 瞅準“商機”,相繼開起了牧家樂(le) 、民宿。格日紮西就是村裏第一批吃上“旅遊飯”的牧民。他不僅(jin) 將家裏閑置的兩(liang) 間房收拾成民宿,還在院子裏辟了條廊道,裝修成了咖啡館。
“村裏的基礎設施好了,有人氣了,做民宿以及做些小買(mai) 賣心裏也有數了。”他說。許多開辦牧家樂(le) 、民宿的家庭從(cong) 旅遊服務業(ye) 中得到了實惠。現在,尕秀村僅(jin) 牧家樂(le) 就有52戶,戶均淨收入達3萬(wan) 餘(yu) 元,全村旅遊從(cong) 業(ye) 人員300餘(yu) 人。
今年,通過甘南州文化旅遊“一十百千萬(wan) ”工程建設,尕秀村以農(nong) 牧戶自籌3萬(wan) 元,政府補貼2萬(wan) 元為(wei) 基準,全麵啟動精品牧家樂(le) 改造提升工程。
尕秀村一角。新華網 宋燕 攝
把草原當作背景來烘托,把村莊當作風景來打造,把庭院當作盆景來培育,尕秀村成了遠近聞名的生態旅遊“標杆村”。
“以前牧民收入主要靠傳(chuan) 統畜牧業(ye) ,現在多了條旅遊路。”碌曲縣文體(ti) 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高峰說,這些年來,政府不斷加大對尕秀村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大力扶持、引導,激發了牧民的內(nei) 生動力,一個(ge) 綠色發展的良性循環在尕秀村逐漸成形。
旅遊業(ye) 的發展、從(cong) 業(ye) 崗位的增加,讓村裏的牧民從(cong) 牧場走向市場,從(cong) 做家務走向做生意,許多牧民把牲畜賣掉專(zhuan) 門從(cong) 事旅遊服務業(ye) ,草場得到修養(yang) 、生態不斷改善,實現了“青山綠水”與(yu) “金山銀山”的雙豐(feng) 收。
有了尕秀村的實踐經驗,碌曲縣又將目光投向了同在國道213線上的貢巴村。這裏位於(yu) 碌曲縣南部,地處四川黃龍、花湖、拉卜楞旅遊黃金線的中心,又有離國道最近的天然牧場。“我們(men) 正在將貢巴作為(wei) 尕秀的‘姊妹篇’來打造,但又各具特色。”高峰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甘肅碌曲草原“環境革命”秀本色 “尕秀”蝶變呈藏式風情
據統計,目前尕秀村共有旅遊從業人員300餘人,去年開辦牧家樂的家庭從旅遊服務業中受益,有些牧家樂去年收入甚至達13萬元,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詳細] -
甘肅省甘南州尕秀村的華麗蝶變
今年以來,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唯一的村級4A級旅遊景區尕秀村依托獨特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文旅資源,對全村進行景區化提升改造。[詳細] -
甘肅藏區打造精品“牧家樂”:從遊牧生活到“庭院經濟”
自從搬遷至定居點,牧民們通過發展“庭院經濟”賺了錢,尤其精品“牧家樂”,成了每到夏季五湖四海遊人必到的“打卡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