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阿壩若爾蓋生態護林員:“民間力量”築起森林“防火牆”
“義(yi) 務打火隊”日常訓練。若爾蓋縣林業(ye) 和草原局供圖
從(cong) 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城北上,草原風光逐漸“褪去”,行至四川省與(yu) 甘肅省交界處,群山和茂密的原始森林映入眼簾。若爾蓋縣鐵布鎮臘子溝村坐落在這裏,當地村民除日常勞作外,心裏還有一件共同的大事——守護好村子後麵的大山和森林。
2016年起,村民俄尖澤裏當起了村裏的生態護林員,這是阿壩州專(zhuan) 門為(wei) 州內(nei) 建檔立卡貧困戶設置的生態公益性崗位。臘子溝村有2.48萬(wan) 畝(mu) 森林,由16名生態護林員看護。在他們(men) 的日常工作中,防火是重中之重。
村民接受防火常識教育。若爾蓋縣林業(ye) 和草原局供圖
每天去森林裏走走看看,已經成為(wei) 俄尖澤裏的習(xi) 慣。他所負責的1500多畝(mu) 森林被劃成了幾個(ge) 片區,從(cong) 家裏到距離較遠的片區要走上幾個(ge) 小時。“巡山”時每當看到上山的村民,俄尖澤裏都會(hui) 上前提醒他們(men) “不許用火”。“每個(ge) 人都能把‘護林防火,人人有責’背得滾瓜爛熟,但親(qin) 口告訴他們(men) ,我心裏才踏實。”俄尖澤裏說。
“我們(men) 村附近有一座‘神山’,每逢重大節日,四麵八方的老百姓都要進山祭拜。要是以前,他們(men) 會(hui) 在山上生火、做飯、燒水。”俄尖澤裏回憶。但如今,隨著防火意識逐漸深入人心,幹糧和熱水已經成為(wei) 人們(men) 進山的“安全標配”。
在臘子溝村駐村隊員梁晶看來,生態護林員對該村的生態建設有很大幫助。在村裏要求下,他們(men) 不僅(jin) 要在“巡山”時做到“見人提醒”,平時村裏開大會(hui) 的時候,也要向村民普及防火知識,增強村民的防火意識。此外,生態護林員還要具有險情判斷能力。“例如,如果遇上雷暴天氣,要第一時間向村裏反饋,以便啟動應急預案。”梁晶說。
“之前發生的涼山火災給我們(men) 敲響警鍾,若爾蓋縣整個(ge) 林業(ye) 和草原局正全力以赴做好防火工作。”望著遠處的森林,若爾蓋縣林業(ye) 和草原局副局長付誌勇表示,幅員麵積10620平方公裏的若爾蓋縣擁有240萬(wan) 畝(mu) 森林,在覆蓋著厚厚的朽木層和枯木層的林區,一旦發生火災,其所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為(wei) 了把火災風險降至最低,今年若爾蓋縣對172個(ge) 煨桑點(藏族祭祀時焚燒鬆柏等物品的點位)進行規範性標準化管理,並排除電路、電線隱患點256個(ge) 。
為(wei) 提高當地防火、救火能力,若爾蓋縣還籌備建立專(zhuan) 業(ye) 的“防火隊”,在每個(ge) 靠近森林的村寨,都相應地設有一處防火哨,防火期內(nei) 長期駐紮著幾名生態護林員。同時,由各個(ge) 鄉(xiang) 鎮當地民兵組成的“義(yi) 務打火隊”在上崗前,都會(hui) 接受若爾蓋縣林業(ye) 和草原局的專(zhuan) 門培訓,並配有消防裝備、發電機、滅火水槍、水泵等專(zhuan) 業(ye) 設施。下一步,若爾蓋將加強防護林帶、隔離帶以及航空取水點建設,並打造一支綜合性應急、搶險隊伍,讓防火“常態化”。
“不能有麻痹心理,隨時都要提高警惕。”付誌勇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四川首個狼生態保護監測站在若爾蓋成立
記者29日從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若爾蓋狼生態保護監測站於今日(29日)在四川省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揭牌成立。[詳細] -
“高山柳沙障”見證四川阿壩草原沙化治理變遷
在西倉村,經過多年治理,約3000畝沙化土地已被青草和灌木覆蓋。西倉村的改變是若爾蓋縣8萬餘畝沙化土地發生巨變的縮影,今天的若爾蓋已很難見到成片裸露在外的沙地。[詳細] -
四川若爾蓋濕地:優良生態吸引大量黑頸鶴繁衍生息
每年3月下旬都有上千隻黑頸鶴從雲南大山包和貴州草海等地飛回若爾蓋,若爾蓋濕地優良的生態環境,吸引了大量的黑頸鶴在此繁衍生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