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援青十聚力 山海同心奔小康
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作出了天津對口支援青海省涉藏州縣的重大決(jue) 策。十年來,天津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guan) 於(yu) 對口支援工作的一係列部署要求,堅持“中央要求、黃南所需、天津所能”,特別是按照“升級加力、多層次全覆蓋、有限無限相結合”的思路,用真心、講真情、動真招,著力搭建“六位一體(ti) ”工作體(ti) 係,通過資金注入、項目援建、產(chan) 業(ye) 扶持、智力幫扶等“十聚力”方式,全方位開展對口支援青海省黃南州工作,有力助推黃南曆史性消除絕對貧困,成為(wei) 黃南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重要力量。
聚力項目建設 開展產(chan) 業(ye) 協作
天津市對口援青工作開展以來,始終堅持援建資金“向民生傾(qing) 斜、向基層傾(qing) 斜”,累計落實援助資金10.35億(yi) 元,實施援建項目227個(ge) ,其中,2020年實施援建項目42個(ge) 。同時,還援助1億(yi) 元用於(yu) 補足當地職校建設資金缺口,援助8500萬(wan) 元用於(yu) 規劃建設黃南州科技館,追加3800萬(wan) 元用於(yu) 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濱海新區在黃南州打造了澤庫津濱扶貧創業(ye) 孵化園,創建了同仁婦女手工編織創業(ye) 基地,實施了“天津·黃南”生態農(nong) 牧業(ye) 科技示範園項目。瀞度水廠在當地完成投資近3億(yi) 元,累計向5400名貧困勞動力發放扶貧資金600餘(yu) 萬(wan) 元,成為(wei) 津青兩(liang) 地經濟合作的成功典範。農(nong) 牧業(ye) 良種工程、母畜犛牛合作社等,惠及十多個(ge) 村的貧困戶,設施特色農(nong) 業(ye) 成為(wei) 促進當地群眾(zhong) 增收的新亮點。
聚力民生改善 實施健康扶貧
把解決(jue) “行路難、飲水難、如廁難、脫貧難、看病難”擺在優(you) 先位置,十年來,天津市在援青工作中實施牧民村落人居環境改善、偏遠鄉(xiang) 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貧困村飲水安全、鄉(xiang) 村環境整治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等農(nong) 牧區生產(chan) 生活條件改善項目,著力破解“小實事”背後的“大民生”。
被藏族群眾(zhong) 親(qin) 切地稱為(wei) “聯心路”的澤庫縣城至東(dong) 科日村、郭澤多至夏宗果公路相繼建成,同仁縣黃乃亥鄉(xiang) 重點貧困村飲水安全工程,一次性解決(jue) 了720戶3053人及10876頭牲畜的吃水問題。
同時,升級“組團式”醫療援青,黃南州醫院組團式幫扶團隊累計診療患者765人次,手術152台,6項醫療技術填補州醫院空白,並為(wei) 當地培養(yang) 本土醫療技術骨幹。黃南州還與(yu) 濱海新區簽訂跨省醫保定點醫療機構服務協議,使藏族群眾(zhong) 可以享受到國內(nei) 頂尖的醫療資源,惠及當地27萬(wan) 參保人員。
聚力智力人才 深化教育援青
十年來,天津市持續舉(ju) 辦“名師、名醫、名企、名家、名匠”的“五名進黃南”等係列活動,探索創新“培訓+實踐、基教+職教、對接+嫁接、智力+智慧”的智力援青“四加”模式。推動津青兩(liang) 地科技合作,認真規劃建設黃南州科技館,協調天津智囊研究機構,開展黃南蘭(lan) 西城市群規劃前期重大問題籌劃研究。
同時,選優(you) 配強援派幹部人才,實現了“黃南所需”和“天津所能”的有機統一。截至目前,天津市共選派了4批122名黨(dang) 政幹部和專(zhuan) 業(ye) 人才、黃南選派了10批54名黨(dang) 政幹部,互相交流掛職鍛煉,互訪考察超過5500人次。
在教育援青方麵,天津市堅持援教項目優(you) 先實施、學校設施優(you) 先改善、支教老師優(you) 先保障、農(nong) 村教育優(you) 先支持的“四優(you) 先”原則,抓好校舍改造,提升學校辦學條件。持續深化“組團式”教育幫扶,2019年黃南州高考文理科上線率均為(wei) 100%,刷新黃南高考曆史紀錄。
聚力結對幫扶 支持消費扶貧
十年來,津青兩(liang) 地全麵開展結對認親(qin) 活動,有力促進了援受雙方交往交融,引導各族群眾(zhong) 感黨(dang) 恩、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在省市和州區兩(liang) 個(ge) 層麵合作框架的輻射下,津青雙方簽訂了包括政府部門、經濟功能區、公檢法司、工青團婦在內(nei) 的140餘(yu) 個(ge) 幫扶合作協議。同時,津青兩(liang) 地建立了完善的對口支援交流機製,開展交流活動年均300餘(yu) 批次。積極搭建產(chan) 業(ye) 引導、對接、服務平台,開展“津青一家親(qin) ”訪學教育活動和“萬(wan) 企幫萬(wan) 村”活動。
天津援青前指和廣大援青幹部人才協助當地製定消費扶貧產(chan) 品、企業(ye) 名錄,組團參加“津洽會(hui) ”、消費扶貧展銷會(hui) 和食品博覽會(hui) ,打好“黃南綠色有機牌”。加強商貿企業(ye) 與(yu) 電商平台的合作,將電商服務延伸到每個(ge) 村,在津設立黃南州特色產(chan) 品展銷平台,協調加油站、便利店展賣黃南特色產(chan) 品,支持尖紮沿黃鄉(xiang) 鎮保鮮庫及交易市場建設,組織開展“天津人遊黃南”、“旅遊人才幫扶”等特色活動,擴大黃南旅遊品牌影響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天津援青幹部張力:為了脫貧攻堅,我們真的在奮力跑
張力在尖紮縣工作交流群中最後留言:“回首往事的時候,這會是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祝願我的尖紮百姓早日過上小康生活。”[詳細] -
精準醫療援助藏區居民 以黃南經驗打造天津扶貧新模式
作為精準醫療扶貧的一項重要內容,醫療服務下基層讓澤庫縣64個村的76000多名農牧民不用往返到州縣的大醫院去檢查,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為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