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黨旗紅】以黨建為引領 牧民端上“草飯碗” 摘掉“窮帽子”
近年來,位於(yu)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大武鄉(xiang) 的格多村,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將基層戰鬥堡壘建在脫貧攻堅和生態環保一線,根植在牧民群眾(zhong) 心中。
2016年,格多村黨(dang) 支部利用扶貧資金150萬(wan) 元建成格多村飼草種植基地,引導全村188戶603人通過整合到戶產(chan) 業(ye) 資金、草場入股等多種方式率先在大武鄉(xiang) 開展人工種草實驗。
9月16日拍攝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大武鄉(xiang) 格多村的飼草種植基地。新華網 潘彬彬 攝
飼草種植基地建成以來,格多村黨(dang) 支部堅持以保護生態環境、擴大產(chan) 業(ye) 規模、帶領群眾(zhong) 致富為(wei) 目標,整合爭(zheng) 取各類資金,不斷擴大產(chan) 業(ye) 規模,現已發展成為(wei) 擁有6000畝(mu) 草場,各類先進機械齊全的飼草種植銷售基地。
至2019年,格多村飼草基地累計實現經濟收入230.67萬(wan) 元,牧民們(men) 端上了“草飯碗”摘掉了“窮帽子”,闖出了一條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脫貧致富新路子。
格多村村民藏木改查看飼草種植基地黑麥的長勢。新華網 潘彬彬 攝
格多村村民藏木改對收割機進行檢查,準備收割。新華網 潘彬彬 攝
格多村村民藏木改駕駛收割機收割飼草種植基地的黑麥。新華網 潘彬彬 攝
格多村村民藏木改駕駛收割機收割飼草種植基地的黑麥。新華網 潘彬彬 攝
格多村村民藏木改駕駛收割機收割飼草種植基地的黑麥。新華網 潘彬彬 攝
格多村村民新初駕駛打捆機進行飼草料打捆。新華網 潘彬彬 攝
打捆後的飼草料。新華網 潘彬彬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邊疆黨旗紅】邊警之花楊心茹:三尺驗證台書寫忠誠堅守
從事邊檢工作七年來,楊心茹查驗了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出入境旅客15萬餘人次,交通運輸工具3000餘輛(列、架)次,未發生一起執勤差錯,準確率100%。[詳細] -
【邊疆黨旗紅】從相加到相融 融合黨建帶來小廟子村大變化
在小廟子村采訪的過程中,記者發現,家家戶戶門前都配有分類垃圾桶,趙會傑告訴記者,小廟子村的垃圾分類其實很早就開始推進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