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六旬教師二赴高原 圓孩子“音樂夢”
圖為(wei) 趙興(xing) 洲和久治縣民族中學的學生合影。受訪者提供
今年60歲的趙興(xing) 洲是上海市嘉定區楊柳初級中學的一名生物老師。2019年,他報名參加上海市嘉定區教育局對口援青支教工作,因擅長多門樂(le) 器、組織過樂(le) 隊,趙興(xing) 洲被任命前往海拔約4000米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民族中學,擔任該校唯一的音樂(le) 老師。
2019年10月,他初到久治縣,嚴(yan) 重的高反使他徹夜難眠,所有人都以為(wei) 他堅持不過一周。
“我每次去給學生上課就會(hui) 忘記高反的難受。”半個(ge) 月後趙興(xing) 洲逐漸適應了高原生活。
久治縣民族中學配有鋼琴、二胡、小提琴、架子鼓等20多種樂(le) 器,但因為(wei) 當地急缺音體(ti) 美老師,故這些樂(le) 器一直塵封在倉(cang) 庫中,年久失修、缺少零件,學生們(men) 甚至沒上過一節音樂(le) 課。
第一次給學生們(men) 上課的情景趙興(xing) 洲記憶猶新,學生們(men) 好奇地盯著那些樂(le) 器,眼睛裏“閃著光芒”。
圖為(wei) 趙興(xing) 洲教學生拉小提琴。受訪者提供
“大多數學生都是藏族,能歌善舞是他們(men) 與(yu) 生俱來的天賦,但其實音樂(le) 課並不是簡單的唱歌課,還應該學習(xi) 樂(le) 理知識,懂得音樂(le) 鑒賞。”趙興(xing) 洲便從(cong) 基礎樂(le) 理入門,教他們(men) 識譜、試唱、樂(le) 器,一個(ge) 月後大部分學生都會(hui) 讀譜了。
經師易遇,人師難遇。在趙興(xing) 洲得知很多學生此前沒有機會(hui) 學樂(le) 器後,他主動提出利用自己午休時間教他們(men) 喜歡的樂(le) 器,學生們(men) 熱情高漲,最多時有15個(ge) 學生同時學。
13歲的丹增更宗跟著趙興(xing) 洲學習(xi) 電子琴,不到一學期就能邊彈邊唱。將來她想考取音樂(le) 學院,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麵的世界。
趙興(xing) 洲沒有多餘(yu) 的休息時間,他笑稱自己是“閑不下來”的人。
在了解到果洛州60名音樂(le) 老師中隻有12名老師學過音樂(le) 專(zhuan) 業(ye) 後,趙興(xing) 洲為(wei) 他們(men) 開展了為(wei) 期一周的專(zhuan) 業(ye) 培訓。每逢周末,他還會(hui) 去青少年活動中心為(wei) 當地教師、大學生等音樂(le) 愛好者答疑解惑。
圖為(wei) 趙興(xing) 洲教學生彈電子琴。受訪者提供
2020年7月,他結束一年的支教工作,返回上海。但他卻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久治縣民族中學的學生們(men) 。
“上學期臨(lin) 走前,我和學生們(men) 約定,這學期爭(zheng) 取還要來給他們(men) 上音樂(le) 課。”9月16日,年近六旬的趙興(xing) 洲再次趕赴久治縣民族中學,履行與(yu) 藏族學生們(men) 的約定。
趙興(xing) 洲一下車就被學生們(men) 團團圍住。
“趙老師,你終於(yu) 回來了!”
“趙老師,我們(men) 想死你了!”
“趙老師,你不來都沒有老師給我們(men) 上音樂(le) 課。”
……
“再次回到久治,我想在做好藏族學生音樂(le) 啟蒙工作的同時,組建一支小樂(le) 隊,未來我想帶他們(men) 去上海參加音樂(le) 節,帶他們(men) 去看看大山外麵的世界。”趙興(xing) 洲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春澆灌高原上的“格桑花”
一年的支教經曆,讓童心感受到高原生活的艱苦,更看到在我國西部尤其是高寒高海拔地區教師資源的緊張、藏族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她深深地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詳細] -
北京老師支教青海玉樹 “三件事”感受最深
自2010年“4·14”玉樹地震以來,北京累計投入對口支援資金2億多元,用於玉樹州的教育設施建設,劉海雅支教的“四高”,便是從對口支援資金中拿出2000萬元啟動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