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裏育新機——甘肅省迭部縣紮尕那村發展旅遊脫貧致富
紮尕那村位於(yu)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這裏秀峰環拱,“紮尕那”即“石匣子”。站在高處望去,蒼翠的群峰間雲(yun) 氣繚繞,山穀的藏式村落中,當地人開的餐館和藏家樂(le) 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與(yu) 別具風情的景致一起,向來自各地的遊客發出邀請。
“紮尕那名氣很大,這次來看看,嘿,真不錯。”一位來自北京的遊客指著身後的天成尕那美朵民宿酒店對記者說,“這酒店條件不錯,要預訂得抓緊咯。”
90後回村了
天成尕那美朵民宿酒店隸屬於(yu) 迭部縣格宗遊客接待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屬於(yu) 達日村的村集體(ti) 經濟,由蘭(lan) 州讀友傳(chuan) 媒集團有限公司運營。達日村是紮尕那下轄的四個(ge) 自然村之一。
“以前打工什麽(me) 都幹過,洗過碗、備過菜。我想能在家門口掙錢也不錯,就加入了合作社。”桑傑才讓負責酒店的賬目管理和日常運營,他今年28歲,2018年返鄉(xiang) 工作。
桑傑才讓說,打工時並沒有機會(hui) 接觸正規的酒店管理工作。參加合作社後,桑傑才讓才有機會(hui) 一邊經營、一邊學習(xi) 。
每年十月中旬,紮尕那天氣轉寒,景區關(guan) 閉,酒店員工就會(hui) 去蘭(lan) 州參加業(ye) 務培訓。“培訓讓我們(men) 意識到服務行業(ye) 的禮儀(yi) 態度、管理方式都需要學習(xi) 。”桑傑才讓說。目前,酒店有11名員工,以本村青年和建檔立卡戶為(wei) 主。
“現在想想,回來對了。”桑傑才讓說,回到家鄉(xiang) ,參加酒店運營管理,這些經曆讓他確定了未來的職業(ye) 發展道路。
在紮尕那,乃至整個(ge) 迭部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鄉(xiang) 工作。紮尕那旅遊業(ye) 的興(xing) 起,為(wei) 年輕人帶來了在家門口就業(ye) 和發展的機會(hui) 。給客人牽馬、編藏式發辮,當導遊、做廚師、開民宿……正如桑傑才讓所說,隻要不懶,人人都能在家門口掙到錢。
開墾處女地
在“紮尕那景區”概念出現以前,這裏猶如一片被遺落的世外桃源,出去的人少,進來的人也不多,當地人過著半農(nong) 半牧、自給自足的生活。
“農(nong) 業(ye) 農(nong) 業(ye) 靠不住,牧業(ye) 牧業(ye) 靠不住,一家一年賣上兩(liang) 三頭牛,就掙幾百塊錢,收入很低。”達日村老支書(shu) 阿吉回憶起村子的過去說。
2007年開始,迭部縣委縣政府開始大力宣傳(chuan) 紮尕那的旅遊資源。時任村支書(shu) 的阿吉眼看著旅遊業(ye) 一天天發展起來,遊客一年比一年多,阿吉想,半農(nong) 半牧的方式必須改變,應該集合全村的力量搞旅遊業(ye) 。
2013年,借著合作社政策的東(dong) 風,達日村注冊(ce) 了格宗遊客接待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沒有資金,就召開村民大會(hui) ,動員每戶家庭貸款5萬(wan) 元,26戶家庭合計130萬(wan) 元,再加上阿吉個(ge) 人出資30萬(wan) 元,共籌到160萬(wan) 元。
2017年,酒店的裝修初步完成,家具都配置齊了,打算再過兩(liang) 三個(ge) 月就正式開業(ye) 。但阿吉怎麽(me) 想都不放心,酒店裝修檔次不高,很難吸引客人,缺乏管理人才,後續經營成問題。於(yu) 是,阿吉萌生了把酒店承包給專(zhuan) 業(ye) 團隊的想法,最終與(yu) 蘭(lan) 州讀友集團簽訂了十年合同。
現在呈現在遊客麵前的天成尕那美朵民宿酒店,是經過專(zhuan) 業(ye) 裝修設計、重新改造升級後的成果。自2018年酒店營業(ye) 以來,合作社每年能拿到50萬(wan) 元的承包租金。
“和第三方簽訂合同的時候,我們(men) 要求員工一定要用村上的人。咱們(men) 要培養(yang) 自己的旅遊人才,十年以後,村上自己經營酒店就沒問題了。”阿吉說。
在保護中發展
“黨(dang) 委統領,支部引領,黨(dang) 員帶頭,群眾(zhong) 參與(yu) 。”這是益哇鎮鎮長、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劉繼宏對達日村合作社發展模式的概括。達日村合作社的發展,也是紮尕那旅遊業(ye) 發展的一個(ge) 縮影。
幾年前,紮尕那的遊客以攝影師、畫家為(wei) 主,如今在紮尕那可以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車,甚至不乏國際友人。這片遺世獨立的桃花源,打破了往日的寂靜,一切都開始快速變化。
迭部縣委縣政府對紮尕那自然風光一以貫之的重視和宣傳(chuan) ,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逐年增加的遊客,讓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旅遊業(ye) 發展的前景。這幾年,幾乎家家戶戶都在新修房屋開民宿,做導遊、辦餐廳、當司機,村民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技能提高了。收入好了,村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提高了。有房、有車,已經是紮尕那年輕人對生活的基本要求。
截至目前,紮尕那村群眾(zhong) 自主經營主體(ti) 已從(cong) 2013年的10戶發展到現在的146戶,日接客量達3000人以上,農(nong) 牧村群眾(zhong) 年人均純收入從(cong) 2013年的5100元增長到2019年的11000元。
阿吉擔任村支書(shu) 的那幾年,去過四川、青海、貴州等不少旅遊景區參觀學習(xi) ,每去一次,回來就給群眾(zhong) 講一次,講景區先進的管理方式,特別是地方資源如何保護。阿吉說:“一定要保護好紮尕那的原始風貌,隻有保護好環境,旅遊業(ye) 才能長久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才能端好這碗‘生態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紮尕那村的“詩和遠方”
為拉近與外來遊客的距離,雲才讓給自己取了個充滿詩意的新名字:雲飛。他期盼著自己的生活,如山間靈動的白雲,越來越高,越來越好。[詳細] -
甘肅:打造紮尕那生態旅遊養生特色小鎮
9日,紮尕那生態旅遊養生特色小鎮開工儀式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舉行。這是甘南州為促進旅遊扶貧,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又一有力舉措。 [詳細] -
甘肅紮尕那吃上“生態飯” 返鄉青年“留下來”
“鄉村振興對於返鄉青年是一次好機會。”桑傑才讓說,其所在的民宿酒店有9名服務員,全部是“90後”,更多的青年了解家鄉的新變化,都願意“留下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