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紅原日幹村:昔時紅星照耀 如今“五星”致富
10月初,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陰雨綿綿。一大早,該縣瓦切鎮日幹村村民西西尼多就開始收拾屋子,“去年外出打工家裏環境沒整好,丟(diu) 了一顆‘星’,今年一定要像2018年一樣拿到‘五星’。”西西尼多說。
紅原縣平均海拔約3500米,當年紅軍(jun) 長征時曾從(cong) 這裏走過。一直以來,紅原是深度貧困縣,當地百姓收入主要依靠傳(chuan) 統牧業(ye) 和旅遊。由於(yu) 氣候惡劣、條件艱苦,當地部分貧困群眾(zhong) 存在脫貧主動性差和依賴性強的心理。
“這種‘等靠要’思想對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是很大的障礙。抱有‘福利餡餅’思想的人即便脫貧了,也很有可能再度返貧。”紅原縣瓦切鎮副鎮長、日幹村包村幹部阿辦刀交說,“2015年,紅原縣率先在日幹村試點‘星級激勵’評定機製,將全村5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星級評定範疇,為(wei) 的是‘扶貧先扶誌,扶貧必扶智’。”
他介紹,“星級激勵”的具體(ti) 做法是對貧困戶按照“三強四好”的標準,即“感恩意識強”“勤勞致富強”“誠實守信強”“遵紀守法好”“衛生環境好”“教育支持好”“家庭和睦好”,按1至5星的評價(jia) 體(ti) 係評定,並在年末再進行綜合評定。被評為(wei) 5星的貧困戶,將分別授予“奮進之星”“勤勞之星”“誠信之星”“法禮之星”“衛生之星”“教育之星”和“和睦之星”榮譽。
日幹村33歲的脫貧戶澤讓傑在鎮上開辦了一個(ge) 小賣部,兩(liang) 個(ge) 孩子也都上了學,評星活動開始後,她因“勤勞致富”和“教育支持”方麵表現突出,在年度綜合評定中獲得“五星”,得到了政府獎勵的一頭價(jia) 值3000元的犛牛。
“對於(yu) 貧困戶來說,物質上的激勵很重要。對被評為(wei) 5星的貧困戶,我們(men) 給予一定的生產(chan) 生活必需品和生產(chan) 資料等作為(wei) 獎勵。”紅原縣相關(guan) 負責人說,在精神激勵方麵,召開全村群眾(zhong) 大會(hui) 對5星戶進行公開表彰,鼓勵貧困戶向他們(men) 看齊;同時,在解決(jue) 發展資金、勞動力就業(ye) 等具體(ti) 困難上對他們(men) 給予更多政策支持;對積極支持鄉(xiang) 村工作、文化水平較高、組織協調能力較強的5星戶,優(you) 先考慮納入村“兩(liang) 委”後備隊伍,條件成熟的優(you) 先發展為(wei) 黨(dang) 員,優(you) 先選拔為(wei) 村“兩(liang) 委”委員。
記者了解,雖然瓦切鎮日幹村在2019年實現整村脫貧,在貧困戶中實施的“星級激勵”評定機製如今仍在有效運行,脫貧後的群眾(zhong) 更加看重榮譽的擁有、精神的富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海拔3500米高原蔬菜豐收 四川紅原人有了自己的菜籃子
“今年是第一年試種,明年就可以規模化種植了。以後再擴大到120畝,本地人吃蔬菜就不愁了。”作為該蔬菜種植園區的試種負責人,旦真貢對目前試種的效果很滿意。 [詳細] -
一圖看懂四川紅原“星級評定”扶貧扶誌新路徑
破解“精神貧困”是做好穩定脫貧的重中之重和難中之難。近年來,四川阿壩州紅原縣探索出“星級評定”扶貧扶誌新路徑。[詳細] -
增收致富,牧民“靠的是濕地保護”
“我們家裏原來有2000多畝草場,‘退牧還濕’後,家裏隻有1000多畝草場。”索郎紮西說。瓦切鎮、麥窪鄉和色地鎮產業結構調整中,共涉及169戶牧民“退牧還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