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教育優先發展讓“格桑花們”上學不再難

尚傑 萬瑪加 發布時間:2020-10-20 10:48:00來源: 光明日報

  16歲的藏族姑娘央吉拉毛,跳起歡快的卓根瑪舞蹈,來慶祝自己進入新學校讀高中。“學校就在家門口,再也不用跟姐姐一樣,到離家千裏的外省讀高中了!”她興(xing) 奮地說。

  今年9月,央吉拉毛和其他577餘(yu) 名學生,進入了青海師大附屬玉樹實驗學校就讀。這所學校是青海省玉樹州的第五所民族高中,也是囊謙縣境內(nei) 的第一所高中。首批招收的14個(ge) 教學班中,藏族生源占到95%以上。

  學校的硬件設施讓央吉拉毛和同學們(men) 歡喜不已。寬敞明亮的教學樓、宿舍樓、教師公寓樓、食堂一應俱全,現代化的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實驗室內(nei) 設施齊全,標準化的音樂(le) 、美術、書(shu) 法專(zhuan) 用教室個(ge) 個(ge) 不差。

  對莘莘學子更具吸引力的是,玉樹州政府將這所學校整體(ti) 委托給經驗豐(feng) 富的青海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自主辦學,由其派出30名骨幹老師領銜授課,首都師範大學全程提供智力支持。每個(ge) 教室配置有常態直錄設備,能夠與(yu) 首師大附中現場連線、雙向互動,將北京的海量課程資源源源不斷輸送到囊謙。

  要知道,在一年前,央吉拉毛們(men) 要想上高中,都得到省外去。作為(wei) 全國主體(ti) 民族比例最高的少數民族自治州,玉樹州長期存在著高中教育資源不足的突出短板。從(cong) 2008年開始,全州啟動了異地辦學工作,先後在北京、遼寧、湖北、廣東(dong) 、四川等地開設玉樹高中班25所,每年輸送異地高中生3700多名,讓高原格桑花盛開在祖國各地。雖然政府承擔了主要的費用,但也給學生就讀帶來了諸多不便。新學校的落成,將使“格桑花們(men) ”在家門口讀高中的夢想變為(wei) 現實。

  和這所高中一起投入運行的,是整個(ge) 囊謙縣教育園區。該園區坐落於(yu) 紮曲河畔的香達鎮,整體(ti) 占地353畝(mu) ,總投資4億(yi) 元,2017年啟動建設,今年8月基本完工。除了高中學校外,還建設有初中、小學、幼兒(er) 園,實現了各學段全覆蓋,全部投運後能夠提供5000餘(yu) 個(ge) 學位,有效解決(jue) 了縣城中小學“大校額”“大班額”、超負荷運轉等“老大難”問題。

  學校建成了,教師不夠用,怎麽(me) 辦?北京市西城區伸出援手,每年從(cong) 對口幫扶資金中拿出600萬(wan) 元,資助囊謙縣聘請編外教師147人,補充到新學校,補足教師缺口。同時,在全縣範圍內(nei) 持續推進“師擇、局薦、校聘”的教師交流機製,盤活師資力量。

  “這是我們(men) 匯聚多方力量,整合多個(ge) 項目,回應萬(wan) 千群眾(zhong) 期待,踐行‘教育優(you) 先發展戰略’建成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囊謙縣委書(shu) 記張琨明說,教育園區的投入運營,將為(wei) 辦好涉藏地區家門口的教育奠定堅實基礎。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北京累計投入2億多元支援青海玉樹教育

    自2010年北京對口支援玉樹,十年間,北京已經派出先後四批、共計176名援青幹部人才來到青海玉樹進行支援工作。十年來,北京累計投入對口支援資金30.7億元,實施各類援建項目324個。[詳細]
  • 一圖讀懂:青海玉樹教育十年成績單

    十年磨一劍,玉樹州堅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加大投入力度,推動保障力度、深化改革力度,玉樹教育厚積薄發、破土重生,成為了全省民族教育中一顆閃亮的明珠。[詳細]
  • 青海異地辦班圓藏區孩子“求學夢”

    因為經濟發展相對落後,青海藏區還存在教育資源不足、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等問題。為此,青海省不斷改善藏區學校辦學條件,提高藏區師資水平,通過異地辦班等“智力援助”來圓藏區孩子的“求學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