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北京累計投入2億多元支援青海玉樹教育

徐美慧 發布時間:2020-08-19 16:14:00來源: 新京報

  8月12日,青海玉樹,玉樹州第四民族高級中學,地理課上,當地老師(左二)正在給學生講解洋流知識。李凱祥 攝

  自2010年北京對口支援玉樹,十年間,北京已經派出先後四批、共計176名援青幹部人才來到青海玉樹進行支援工作。十年來,北京累計投入對口支援資金30.7億(yi) 元,實施各類援建項目324個(ge) 。

  “扶貧必扶智。”在北京對口支援玉樹的各個(ge) 領域中,教育成為(wei) 其中最為(wei) 重要的一環。

  過去十年間,北京已累計投入資金2億(yi) 多元支援玉樹教育發展,並於(yu) 2016年至2019年期間,先後選派了25名教育幹部到玉樹州縣(市)教育部門和學校、教研機構開展援青工作。

  十年間,在北京的對口幫扶下,玉樹在教育方麵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

  實施多項教育重大工程

  北京第四批援青教育團隊領隊、玉樹州教育局副局長劉建新介紹,截至目前,北京已累計投入資金2億(yi) 多元,在玉樹先後實施了中小學校舍安全暨布局調整工程、中小學標準化以及學前教育、中等職業(ye) 教育、教育信息化等重大工程。

  為(wei) 實現由“扶助式援助”到“造血式援助”的轉變,北京援青團隊針對玉樹地區實際,加大了對玉樹地區教育管理者和教師的培養(yang) 力度。

  劉建新介紹,2016年至2017年先後投入資金約170萬(wan) 元,以走出去和走進兩(liang) 種方式開展多項培訓,累計培訓人員370餘(yu) 人次。

  為(wei) 打造高質量教育幹部,援青團隊在玉樹州舉(ju) 辦了教育財務人員培訓班,培養(yang) 了教育係統財務工作骨幹30人,並開辦了玉樹州教育係統管理者培訓班,累計培訓管理者40人。

  為(wei) 培育班主任核心骨幹群體(ti) ,援青團隊針對玉樹地區實際需要,按照麵向未來,培養(yang) 骨幹,推動班級管理現代化、科學化的思路,舉(ju) 辦了玉樹州中小學班主任培訓工作,培養(yang) 骨幹班主任80人。

  此外,針對玉樹高中教育全麵發展的需要,以高中新課改為(wei) 導向,舉(ju) 辦了高中骨幹教師培訓,培訓教師40名。根據玉樹地區理科教育薄弱的實際,培訓小學數學骨幹教師80名。2016年,北京市還聘請國內(nei) 知名幼兒(er) 教育專(zhuan) 家進行幼兒(er) 園骨幹教師培訓,對100名幼兒(er) 園教師進行了幼兒(er) 教育理論與(yu) 實踐兩(liang) 個(ge) 方麵的培訓。

  玉樹州宣傳(chuan) 部常務副部長白明表示,十年來,玉樹州教育發展顯著提升,實施了普通高中、義(yi) 務教育建設、學前教育和教育現代化項目,著力補齊初高中教育和學前教育短板。“初升高升學率從(cong) 32%提高到98%;151所幼兒(er) 園建成投運,幼兒(er) 園入園率從(cong) 3.5%提高到68%;義(yi) 務教育鞏固率從(cong) 90.2%提升至96.1%。”

  援青教師團隊發揮“生力軍(jun) ”作用

  北京對玉樹的教育幫扶,援青教師團隊成為(wei) 中堅力量。

  劉建新介紹,針對玉樹地區教育教學力量薄弱的情況,2016年至2019年,北京市開展團隊式教育援青服務,先後選派25名教育幹部到玉樹州縣(市)教育部門和學校、教研機構開展工作。

  劉建新表示,援青期間,教師團隊充分發揮了“生力軍(jun) ”作用,組織開展課題研究,摸清玉樹理科教育的資源家底、教師家底、工作機製家底,厘清了玉樹理科教育提升質量麵臨(lin) 的各種問題,並形成了《玉樹地區理科教育的現狀與(yu) 發展對策》的報告,提出了玉樹提升理科教育質量的具體(ti) 對策。

  “援青教師團隊充分發揮橋梁作用,成為(wei) 援建項目規劃、教育學術交流、資源聯絡等方麵的雙向互通、縱向聯通、橫向打通的橋梁。”劉建新說。

  異地辦學取得豐(feng) 碩成果

  “異地辦班、異地辦校、異地培養(yang) ,北京對口玉樹的教育扶貧瞄準玉樹州情劍走偏鋒,從(cong) 源頭上阻斷貧窮代際傳(chuan) 遞。”北京青海玉樹指揮部黨(dang) 委委員、玉樹州委組織部長馬晨說。

  馬晨介紹,2015年,玉樹州初中畢業(ye) 生出現井噴式增長,州內(nei) 基礎教育資源供給嚴(yan) 重不足。在北京對口支援的支持下,玉樹製定“異地辦學計劃”,即每年向異地輸送1000名學生。這個(ge) 被稱為(wei) “異地辦班”的異地教育模式從(cong) 此浮出水麵。

  2015年開始,玉樹州每年從(cong) 北京對口支援資金中拿出3780萬(wan) 元用於(yu) “異地辦班”高中生食宿、往返交通、體(ti) 檢、保險等費用,人均年支出費用兩(liang) 萬(wan) 元,已累計補助資金1.89億(yi) 元。

  2017年,玉樹在北京對口支援的支持下開始實施“異地培養(yang) ”的“3·30”人才計劃,連續三年每年挑選10名本州各行業(ye) 中的優(you) 秀人才送到北京大學等北京高校進行為(wei) 期1年的研究生課程跟班就讀。

  2018年,在北京的支持下,玉樹州又推出“異地辦校”之舉(ju) ,在海拔較低的海東(dong) 市建成玉樹海東(dong) 高級中學,並委托中央民大附中進行管理。

  今年,玉樹州參加高考的玉樹北京班學生245人,本科上線187人,其中本科一段上線65人。州藏理科、藏文科、英文科第一名都出自玉樹州的異地高中班——“北京班”。

  白明稱,在北京對口支援下,玉樹異地辦學取得豐(feng) 碩成果,“民族教育大州逐步向民族教育強州目標邁進。”


8月12日,玉樹州人民醫院,李建國正在接受高原適應性治療。

  ■ 對話

  援青教師李建國:即便離開仍會(hui) 關(guan) 注玉樹教育發展

  李建國是北京市海澱區中法實驗學校的高中語文老師,去年7月底,作為(wei) 第四批援青教師就來到了青海省玉樹州第四民族高級中學進行為(wei) 期一年的對口支教工作。

  按照計劃安排,8月底,第四批援青教師將完成援青工作,離開玉樹返回北京。

  新京報:日常教學工作是什麽(me) 樣的?

  李建國:我們(men) 的援青工作主要圍繞這所學校的教師培訓展開。

  四高是一所新興(xing) 的高中校,全校教師包括學校領導在內(nei) ,平均年齡26歲左右,一線任課教師教齡大都在三年以內(nei) ,教學經驗較少,校內(nei) 師資力量也極為(wei) 貧乏。

  我們(men) 來到學校的第一步,便是配合學校進行入職教師培訓,包括思想觀念和知識技能方麵,爭(zheng) 取讓年輕教師更快融入四高的教育、教學體(ti) 製,做到規範化、專(zhuan) 業(ye) 化。之後,我們(men) 通過聽課等方式了解教學情況,同時進行大範圍的調研,以此提出建議。

  我們(men) 還針對各自負責的科目“深挖”。以我負責的語文學科為(wei) 例,我們(men) 剛來的時候,教學教研體(ti) 製比較鬆散,連語文教研組都沒有,於(yu) 是我們(men) 組建教研組,並劃分備課組,把每周的教研活動分為(wei) 單雙周製度,雙周全體(ti) 教研組老師活動,單周以備課組為(wei) 單位活動。此外,我們(men) 還進行了多輪聽課、評課,通過不斷的打磨,現在的課堂效果已有了很大改觀。

  新京報:如果給過去一年的工作打分,你給自己打多少分?

  李建國:我會(hui) 打80分。援青工作開展一年,還是有讓自己不滿意的方麵。一方麵,時間比較短,很多心中的想法還沒有得以實施;另一方麵,來到高原地區工作,由於(yu) 身體(ti) 等種種局限性,導致對老師的教育工作或者培訓工作以及跟學生的密切接觸還不夠。

  新京報:一年支教工作即將接近尾聲,有什麽(me) 想囑托或者未完的心願?

  李建國:我們(men) 幾批援青教師團隊都特別想給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優(you) 秀教師團隊,但現在隻能說“我們(men) 還在路上”,而且這條路還很漫長。

  希望我們(men) 離開玉樹後,能跟玉樹進行一個(ge) 良性的互動交流。比如說我們(men) 跟四高學校這麵達成了一個(ge) 共識,就是隻要這邊的老師來北京我們(men) 的學校交流學習(xi) ,我們(men) 學校就免費接待食宿,我們(men) 希望通過這樣一個(ge) 良性的對接互動,持續不斷地幫助學校及老師的成長。

  這裏對我來說已經是第二故鄉(xiang) 了,即便過段時間我們(men) 將回到北京回歸本職工作,但我們(men) 也會(hui) 持續跟學校的師生繼續聯係,分享一些教學經驗以及研究課題,共同進步。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