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越冬水鳥達16.2萬餘隻
記者從(cong) 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了解到,10月22日至27日,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在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內(nei) 開展入冬野生水鳥巡護監測工作,共監測到水鳥32種16.2萬(wan) 餘(yu) 隻,較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6%。
圖為(wei) 保護區工作人員開展巡護監測工作。(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供圖)
圖為(wei) 青海湖鳥島(7月3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 楊濤 攝
大天鵝是青海湖主要的冬候鳥,春秋季節在我國北方、俄羅斯西伯利亞(ya) 等地繁殖,每年10月從(cong) 繁殖地遷徙至青海湖越冬,次年3月底4月初青海湖解凍後北遷至繁殖地,此次巡護共監測到大天鵝330餘(yu) 隻,數量與(yu) 上年同期持平。其餘(yu) 越冬水鳥主要為(wei) 赤嘴潛鴨、紅頭潛鴨、綠翅鴨等,占監測總量的84%。
大天鵝在青海湖上空排隊飛翔。(資料圖)新華網 宋忠勇 攝
青海湖是中亞(ya) —印度、東(dong) 亞(ya) —澳大利亞(ya) 國際水鳥遷徙的重要節點和青藏高原水鳥重要的越冬地,水鳥種類95種,占青藏高原水鳥種類的70%,約占全國水鳥種類的33%。
每年在青海湖繁殖的斑頭雁、棕頭鷗、漁鷗、普通鸕鶿繁殖種群達到全球繁殖種群的30%,每年春、秋兩(liang) 季,途經青海湖遷徙停留的水鳥達10萬(wan) 餘(yu) 隻,其中有11至14種水鳥的種群數量達到或超過全球分布種群數量的1%。
一隻普通燕鷗在青海湖周邊飛翔。(資料圖)新華網 潘彬彬 攝
近年來,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通過實施鳥島管護站、鳥類救護中心、蛋島觀鳥室等項目,水鳥棲息地不斷得到改善,監測設施更加健全。此外,通過開展以“愛鳥新時代、共建好生態”為(wei) 主題的“愛鳥周”係列宣傳(chuan) 活動,社會(hui) 各界和環湖群眾(zhong) 愛鳥、護鳥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監測顯示:青海湖“水-鳥-魚”生態係統持續向好
3日,青海省發布《青海湖生態環境保護狀況》。多項指標表明:青海湖“水-鳥-魚”生態係統持續向好。[詳細] -
青海湖生態轉好 水鳥全年累計25.1萬隻
王延明是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自然保護科的觀測員,當日觀測鳥類的地點位於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江西溝鎮莫熱新村小紅湖的鳥類棲息濕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