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迭部:“紅綠融合”繪鄉村旅遊新畫卷
曾經沒在意過環境衛生的紮尕那村端穩“生態碗”,吃上了“旅遊飯”;地處偏僻、山高路遠的紅色村落高吉村實現美麗(li) 蝶變,吸引遊客紛紛前來“打卡”……位於(yu) 高山峽穀間的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依托綠水青山和紅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鄉(xiang) 村旅遊,蹚出了一條“紅綠融合”的脫貧攻堅之路,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了強勁動力。
政府主導 夯實基礎
一條平坦的柏油路沿著山穀,從(cong) 益哇口向青巒疊嶂處蜿蜒。路的盡頭,就是“人間仙境”紮尕那景區,也是益哇鎮紮尕那村所在地。
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打好基礎是關(guan) 鍵。2015年以來,迭部縣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一場“村莊革命”補齊了基礎設施短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自來水、互聯網入戶,尤其是交通條件的改善,有力打通了鄉(xiang) 村發展的“腸梗阻”。
秋日紮尕那雲(yun) 霧繚繞。新華網 宋燕 攝
條條公路或直通村裏,或從(cong) 村旁經過,串起了藏在“深閨”的好山好水,架起了藏家村落脫貧致富的橋梁。“現在這條通往村裏的路是2019年新升級改造的,進一步提升了遊客體(ti) 驗。”次日紮西一家世代居於(yu) 紮尕那,是這裏發展的見證者。
從(cong) 崎嶇山路到大道坦途,從(cong) 半農(nong) 半牧到多條腿走路,次日紮西坦言,自從(cong) 靠著紮尕那景區發展鄉(xiang) 村旅遊以來,昔日半個(ge) 家在牧場、半個(ge) 家在村子的“別離”少了,開辦民宿、農(nong) 家樂(le) ,編花帽、出租藏服或馬匹……家家戶戶吃上了“旅遊飯”,收入來源日益多元。
紮尕那村一民宿內(nei) 景。新華網 宋燕 攝
環境衛生革命更是為(wei) 鄉(xiang) 村旅遊添翼。盡管迭部縣有好風景,但也曾因髒、亂(luan) 、差的環境衛生被外界詬病。近年來,甘南州開展環境衛生革命,創建全域旅遊無垃圾示範區,迭部縣大小村落的環境衛生發生了質的改變。
“以前人畜混居,垃圾隨處可見,現在走進村裏就像進了花園一樣。”電尕鎮更古村村支書(shu) 達拉次仁說,為(wei) 了實現人畜分離,改善環境衛生,村裏建設了養(yang) 殖小區,同時,還有專(zhuan) 門的保潔員為(wei) 村子“美容”。
在紮尕那村,每個(ge) 周二、周五都會(hui) 全村總動員集體(ti) “大掃除”。“村民們(men) 深知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益哇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劉繼宏說,紮尕那村以前是“伐木村”,停采以後,經過多年的摸索,現在村民們(men) 靠著良好生態環境,端穩了旅遊“飯碗”。
紮尕那、臘子口、茨日那……結合甘南州“一十百千萬(wan) 工程”,迭部縣大力建設旅遊專(zhuan) 業(ye) 村、打造旅遊標杆村,進一步對景區周邊交通便利的自然村基礎設施、環境衛生提檔升級,為(wei) 發展鄉(xiang) 村旅遊鋪路架橋,已建成18個(ge) 旅遊專(zhuan) 業(ye) 村。
“黨(dang) 建+旅遊” 發展有方
支部引領,黨(dang) 員帶頭,鄉(xiang) 村旅遊有了“領頭雁”。
達拉鄉(xiang) 高吉村被連綿的青山環抱,達拉河穿村而過,自然環境優(you) 美,著名的俄界會(hui) 議舊址就位於(yu) 這裏。在建設生態文明小康村,旅遊專(zhuan) 業(ye) 村、標杆村的過程中,高吉村著力發揮黨(dang) 建引領作用,釋放黨(dang) 員帶動力量,激活鄉(xiang) 村發展引擎。
“我們(men) 采取‘黨(dang) 支部+公司+農(nong) 戶’的發展模式,以‘三變改革+產(chan) 業(ye) 扶貧’為(wei) 重點,發展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 達拉鄉(xiang) 黨(dang) 委組織員張連成介紹,2017年高吉村黨(dang) 支部與(yu) 黨(dang) 員致富帶頭人才旺道吉經營的俄界旅遊開發公司合作,共同成立了俄界文旅綜合體(ti) 管理運營公司,發力鄉(xiang) 村旅遊。
達拉鄉(xiang) 高吉村秋景
經過三年的打造,高吉村成了一個(ge) “古樸與(yu) 現代”相融合的秀美藏族村落。村子在保留藏族村落原本麵貌的基礎上,融入了流行的民宿風格,隨處可見的紅色文化元素,也讓其韻味別具。
得益於(yu) 俄界會(hui) 議舊址,高吉村的紅色旅遊一直受青睞。“旅遊公司成立以後,公司負責規劃、設計、建設以及經營,黨(dang) 支部負責管理和監督。”張連成說,專(zhuan) 業(ye) 團隊的運作,盤活了高吉村鄉(xiang) 村旅遊資源,破解了發展難題。
高吉村一民宿內(nei) 的多肉植物景觀。新華網 宋燕 攝
目前,高吉村已有民宿經營戶10戶。遊客接待中心、生態停車場等景區“標配”均已到位。自2019年7月投入運營後,已接待遊客逾兩(liang) 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0餘(yu) 萬(wan) 元。不僅(jin) 帶動高吉村戶均增收3000多元,而且帶動達拉鄉(xiang) 185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000元。
守著“美麗(li) ”,如何點“綠”成金,實現生態脫貧?這個(ge) 問題也曾困擾過更古村。不過,更古村與(yu) 高吉村一樣,找到了“黨(dang) 建+旅遊”的“金鑰匙”。達拉次仁介紹,以隸屬於(yu) 更古村的自然村——謝協村為(wei) 試點,通過推進黨(dang) 組織建在產(chan) 業(ye) 鏈,黨(dang) 員聚在產(chan) 業(ye) 鏈,農(nong) 民富在產(chan) 業(ye) 鏈,找到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兩(liang) 山”之間有機轉換的關(guan) 鍵點。
“支部建設越來越強,黨(dang) 員帶頭作用越來越好,百姓的日子就會(hui) 越過越紅火。”張連成說。
村民參與(yu) 動力十足
保主的廚藝終於(yu) “出師”了,他不僅(jin) 會(hui) 做特色藏餐,而且做起諸如大盤雞、幹鍋土豆片、農(nong) 家暖鍋等常見漢餐也都不在話下。
三個(ge) 月前,年近六旬的保主報名參加甘南州組織的旅遊業(ye) 相關(guan) 技能培訓班時,不假思索地選擇了烹飪。一方麵是因為(wei) 他素來喜好下廚,另一方麵,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盤”:開一家農(nong) 家樂(le) 。
保主是電尕鎮謝協村的村民,開農(nong) 家樂(le) 的底氣來自於(yu) 這些年來村裏親(qin) 近自然山水、體(ti) 驗民族風情的遊客日益增多。“擱以前肯定不會(hui) 有這個(ge) 念頭。”他說,現在村子變得更加漂亮了,門前屋後就是風景,今年村裏還打造了花海,建了“網紅景點”彩虹大道。
鬧加和他的樹雕作品。新華網 宋燕 攝
鄉(xiang) 村旅遊升溫了,同樣年近六旬的高吉村村民鬧加則開辟了新副業(ye) ——做樹雕。一個(ge) 個(ge) 樹瘤、枯樹根,經過打磨、加工以後,就成為(wei) 了花架、擺件等可以拿來出售的旅遊商品。
同時,鬧加還當起了民宿老板。作為(wei) 高吉村第一個(ge) 積極配合村裏旅遊公司,將自家閑置的房子騰出來改造民宿的村民,鬧加說,自己很看好鄉(xiang) 村旅遊的前景,“以前遊客來了,沒地方吃,沒地方住,自家房屋又不具備遊客住宿的條件”。現在,除了和公司合作的兩(liang) 間民宿外,他又另外拾掇出來兩(liang) 間空房自己攬客,“旺季的時候,一房難求”。
發展鄉(xiang) 村旅遊的落腳點,是讓村民實實在在受益。在迭部縣,越來越多像保主、鬧加一樣的農(nong) 牧民正在搭上鄉(xiang) 村旅遊快車,敲開了通往幸福的大門。截至目前,迭部縣發展農(nong) 家樂(le) 180餘(yu) 家,民宿床位3500餘(yu) 張,通過發展文化旅遊業(ye) 解決(jue) 了約6000人的就業(ye) 問題,有效增加了景區周邊農(nong) 牧民收入。
當下,紮尕那村計劃為(wei) 羊肚菌、蘑菇等“山貨”注冊(ce) 商標、打造品牌;高吉村二期、三期旅遊開發在逐步推進;謝協村引進李子等特色林果產(chan) 業(ye) ,在謀求發展鄉(xiang) 村旅遊的基礎上,探索植被綠化與(yu) 村民增收的雙贏模式……“紅綠融合”激發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內(nei) 生動力,一幅產(chan) 業(ye) 興(xing) 、生態美、村民樂(le) 的和諧畫卷正在迭部山水間徐徐鋪展開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桃花源”裏育新機——甘肅省迭部縣紮尕那村發展旅遊脫貧致富
截至目前,紮尕那村群眾自主經營主體已從2013年的10戶發展到現在的146戶,日接客量達3000人以上,農牧村群眾年人均純收入從2013年的5100元增長到2019年的11000元。[詳細] -
甘肅省迭部縣:“紅綠融合”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迭部縣主打“紅綠融合”旅遊牌,將文旅產業與脫貧攻堅、環境治理、鄉村振興等工作相結合,帶領群眾增收致富。[詳細] -
甘肅省迭部縣:高吉村的詩和遠方
選一處幽靜民宿,看山色如黛、聽清脆鳥鳴,整個世界仿佛都安靜下來。這曾無數次出現在電影裏的場景,如今已成為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高吉村的日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