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四川省爐霍縣:“飛地”大棚聯動貧困村和非貧困村

張明海 雷倢 發布時間:2020-10-30 10:38:00來源: 四川日報

  爐霍縣斯木鎮吉絨村飛地產(chan) 業(ye) 園區,按照“土地集中、各村飛地、龍頭經營、入股分紅”思路建起的蔬菜大棚基地。四川日報 楊樹 攝

  一縣一策

  國慶節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斯木鎮吉絨村的蔬菜大棚基地內(nei) ,朗吉、曾興(xing) 蓉等附近的村民正忙碌著采摘高原小番茄,之後熟練地包裝和裝車。“每天我們(men) 這裏都要運走上萬(wan) 斤小番茄,多的時候達到兩(liang) 萬(wan) 斤,基本上一年365天不斷貨。”爐霍縣鮮水源農(nong) 業(ye) 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王誌華說。

  “這裏每天采摘的番茄收入中,也有我們(men) 一份。”距此30公裏外的泥巴鄉(xiang) 次郎村第一書(shu) 記陳旺告訴記者。

  兩(liang) 個(ge) 相距30多公裏的村,如何搞同一個(ge) 蔬菜大棚?爐霍縣扶貧開發局局長亞(ya) 瑪裏初介紹:“脫貧攻堅中,我們(men) 在甘孜州率先探索‘飛地園區扶貧’模式,斯木鎮蔬菜基地裏300個(ge) 蔬菜大棚中有259個(ge) 覆蓋了全縣88個(ge) 貧困村和83個(ge) 非貧困村。”

  資源分布不均 探索建起飛地園區

  斯木鎮吉絨村,平均海拔3800多米,鮮水河流過這片土地,這裏是爐霍縣少有的地勢平坦的宜農(nong) 區域,適宜大規模建設蔬菜大棚。

  “通過招商引資,2015年我們(men) 在這裏種植大棚蔬菜。”王誌華表示,當初看中了這裏,一方麵當地群眾(zhong) 有吃菜的現實需求,另一方麵這裏日照好、晝夜溫差大,土地、水、空氣非常潔淨,特別適合種植高端蔬菜。

  與(yu) 吉絨村相比,泥巴鄉(xiang) 次郎村則完全不一樣:耕地較少,且大多數坡度都在30度以上,不適宜耕作。同時,交通還極為(wei) 不便,不在幹道上,從(cong) 一個(ge) 自然村到另一個(ge) 自然村最短距離也在5公裏以上。

  亞(ya) 瑪裏初介紹,爐霍縣貧困村88個(ge) ,貧困戶2364戶10019人,大部分地區發展農(nong) 業(ye) 優(you) 勢都不明顯,脫貧產(chan) 業(ye) 需要載體(ti) ,自然資源分布不均衡,怎麽(me) 辦?他們(men) 探索出利用基礎條件比較好的地方,跳出小圈子、建立產(chan) 業(ye) 園,跨村培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集中發展特色產(chan) 品的產(chan) 業(ye) 扶貧“飛地”模式。

  這樣的思路也有產(chan) 業(ye) 基礎:之前王誌華所在的鮮水源公司已在此進行了3年多的蔬菜大棚種植,30多個(ge) 品種的蔬菜長勢良好,銷售喜人。

  從(cong) 2017年開始,爐霍縣3年投入資金1.69億(yi) 元,新增大棚259個(ge) ,覆蓋88個(ge) 貧困村和83個(ge) 非貧困村。“我們(men) 利用鮮水源的技術優(you) 勢和銷售渠道,建起飛地園區進行深度探索。而企業(ye) 也通過規模效應來實現市場占有,這是一種雙贏。”亞(ya) 瑪裏初說。

  打好高原特色牌 小番茄成“搶手貨”

  10月,走進吉絨村的蔬菜大棚內(nei) ,溫度一下子升起來,甚至有一些夏天的感覺,與(yu) 大棚外的冷雨形成鮮明對比。

  “我們(men) 這裏的番茄,不僅(jin) 品相好,而且甜度特別高,比內(nei) 地的要高4%-6%,完全可以當作小水果來吃。”王誌華順手摘下幾個(ge) ,請記者品嚐。

  “大棚裏種有黃瓜、茄子、海椒、西葫蘆、西紅柿等大路菜,最多的就是小番茄。”王誌華介紹,因為(wei) 小番茄的經濟價(jia) 值更高,除每年向爐霍縣本地供應80噸左右的新鮮蔬菜外,300個(ge) 大棚中有280個(ge) 大棚都用來種植小番茄。每年產(chan) 500萬(wan) 斤小番茄,發往成都、珠海、廣州、上海等地。“小番茄我們(men) 賣出價(jia) 是8-11元/斤,在成都超市可以賣到20多元/斤。”王誌華介紹,他們(men) 同時還與(yu) 伊藤、盒馬、金果園合作進行線上銷售。

  300個(ge) 大棚的基地,在給吉絨村等附近的村子帶來流轉土地收入的同時,也吸引了包括貧困戶在內(nei) 的168名當地村民就業(ye) 。

  “以前我家種青稞,辛苦一年,10畝(mu) 地收入3000多元,現在將土地租給公司,一年收入5000元;加上老公在公司配送蔬菜,一月收入5000元。加起來我們(men) 兩(liang) 口子每年有七八萬(wan) 元收入。”對於(yu) 在家門口掙到的收入,曾興(xing) 蓉非常滿意。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這個(ge) 覆蓋全縣88個(ge) 貧困村和83個(ge) 非貧困村的“飛地園區”,已實現集體(ti) 經濟分紅900萬(wan) 元,貧困戶戶均增收800元。

  “飛地園區打破現有行政區域界限,以村為(wei) 單位投入產(chan) 業(ye) 發展資金,將全縣貧困村納入產(chan) 業(ye) 園,實現了不同村組間優(you) 勢互補、資源共享、利益共有、共同發展。”亞(ya) 瑪裏初介紹,未來5年,爐霍縣將力爭(zheng) 建設蔬菜大棚1000個(ge) ,並配套啟動冷鏈倉(cang) 儲(chu) 中心、生態菜籽油加工廠、有機肥加工廠建設。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錦江“飛地+” 為四川爐霍插上騰飛雙翼

    在爐霍縣高原現代農業“飛地”產業園工作了4年多的她,現在已經成為小組長,帶領30多號人,管理著園區100多個蔬菜棚的大小事務。“必須看好這些棚,不隻是我們村的產業支撐,更是全縣其他村致富的希望。”[詳細]
  • 草原牧區變景區 牧民吃上“旅遊飯”

    宗塔七色草原位於爐霍縣東北部,距離縣城68公裏,從夏至秋,草長鶯飛,遍開七色花。2018年,宗塔鄉七色草原生態度假村開門營業,降巴牧場“遊牧生活體驗區”成為七色草原環線旅遊八大特色景點之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