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瑪曲草原成候鳥樂園
近日,在位於(yu)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的甘肅黃河首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裏,3萬(wan) 多隻黑鸛、黑頸鶴、斑頭雁、赤麻鴨等候鳥聚集。甘肅黃河首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曼日瑪保護站工作人員王佳陽告訴記者,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初,黑鸛、黑頸鶴、斑頭雁等候鳥就會(hui) 聚集在這裏準備集體(ti) 南遷過冬,次年3月再返回,進入繁殖期。
“這和生態保護成效密不可分。”王佳陽說,“根據我們(men) 在河曲馬場、曼日瑪浪曲喬(qiao) 克濕地日常巡護和打樣線等估算,今年的候鳥集群現象更加明顯,有3萬(wan) 多隻。”
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自2016年起,首曲自然保護區內(nei) 的候鳥數量不斷增多。據介紹,大量候鳥集群的出現,反映出黃河首曲保護區近年來在濕地沼澤資源保護方麵的顯著成效。此外,在候鳥繁殖期間,保護區采取的24小時巡邏等生態保護措施,也為(wei) 候鳥繁殖提供了更為(wei) 適宜的環境和充足的食物。
隨著生態保護的不斷加強,瑪曲濕地保護區鳥類種類數量不斷增多,出現了大量的黑鸛、黑頸鶴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斑頭雁、赤麻鴨等珍稀鳥類也隨處可見。
位於(yu) 青藏高原東(dong) 部邊緣的甘、青、川接合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是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補給區和生態功能區,被譽為(wei) “世界最大最美的濕地草原”。瑪曲縣有562.5萬(wan) 畝(mu) 集中連片濕地,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形態最原始、特征最明顯、物種資源最豐(feng) 富、最具代表性的高寒沼澤濕地,也是黑頸鶴等珍稀瀕危候鳥重要的繁殖棲息地。
近年來,瑪曲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不斷完善草原承包和基本草原劃定,全麵落實草原補獎政策,認真實施退牧還草工程、沙化草原治理項目,加強草原鼠害綜合防治,實施黃河幹流瑪曲段防洪治理工程、推進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加強草原法治體(ti) 係建設、加快傳(chuan) 統畜牧業(ye) 轉型,大力實施生態文明示範村建設等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使首曲草原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得到有效遏製,生態環境不斷好轉,為(wei) 候鳥提供了極為(wei) 理想的棲息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甘肅修複黃河“首曲”生態:有效遏製草原沙化、荒漠化
過去,人為挖沙、采礦、過度放牧等原因,造成草場沙化嚴重,黃河沿岸出現沙化帶,如今治理成效顯著,近年來夏日的草原滿眼都是綠。[詳細] -
黃河“首曲”雨後風景如畫
8月13日,甘肅瑪曲縣,一場秋雨過後的黃河“首曲”在夕陽照射下美景如畫。黃河流經瑪曲大草原時,突然鬥折而行,形成了秀美絕倫的“天下黃河九曲十八灣”之首曲景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