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三江源”生態生產生活良性循環
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加強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濕地生態保護治理,使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三江源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河流的發源地,是我國水資源的重要補給地,是高原生態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是亞(ya) 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氣候變化敏感區的重要啟動區,關(guan) 係到全球的生態安全和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生態戰略地位。為(wei) 此,加強三江源地區的生態保護,關(guan) 乎西北地區乃至全國的生態安全,探索人與(yu) 自然怎樣才能更加和諧發展已成為(wei) 當務之急。
有利於(yu) 實現好人水和諧的生態安全。我國麵積最大的天然濕地分布區——三江源地區,素有“中華水塔”和“亞(ya) 洲水塔”之稱,是我國重要的淡水供給地,不僅(jin) 維係著全國乃至亞(ya) 洲水生態安全命脈,也關(guan) 係到人民群眾(zhong) 的切身利益。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縮,直接影響高原湖泊和濕地的水源補給,眾(zhong) 多的湖泊、濕地麵積縮小甚至幹涸、消失,泥炭地幹燥並裸露,水源涵養(yang) 能力急劇減退,並已直接威脅到了長江、黃河流域乃至東(dong) 南亞(ya) 諸國的生態安全。保護好三江源區生態對實現人水和諧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yi) 。
有利於(yu) 維護好高原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三江源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地貌特征決(jue) 定了其具有豐(feng) 富的生境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遺傳(chuan) 多樣性。三江源嚴(yan) 酷的高寒環境,構成了獨特的生命繁衍區,成為(wei) 珍貴的種質資源和高原基因庫。該區占我國國土麵積不到0.4%,卻擁有全國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國25%的動物種數。該區域內(nei) 棲息著珍稀瀕危動物滇金絲(si) 猴、羚羊、雪豹、孟加拉虎、黑頸鶴等77種國家級保護動物和禿杉、桫楞、紅豆杉等34種國家級保護植物。近些年,由於(yu) 草地大規模的退化與(yu) 沙化,優(you) 質牧草逐漸被毒、雜草所取代,一些草地危害動物如鼠類乘虛而入,導致草地載畜量減少,野生動物棲息環境質量減退,棲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樣性降低。加強三江源區生態保護有利於(yu) 維護好高原地區的生物多樣性。
有利於(yu) 三江源區和中下遊經濟社會(hui) 持續發展。三江源區共有人口121萬(wan) ,其中藏族人口占77.4%。做好生態保護、民生改善、區域發展的工作是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的重要載體(ti) ,是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實現民族團結、社會(hui) 長治久安的重要途徑和現實舉(ju) 措。然而,近些年來,由於(yu) 自然和人為(wei) 因素的破壞,三江源區生態破壞嚴(yan) 重,土地荒漠化麵積擴大,湖泊水位下降甚至幹枯,水土流失嚴(yan) 重,致使該地區生態環境惡化,不僅(jin) 影響三江源區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也導致三江中下遊廣大地區旱澇災害頻繁、工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受到嚴(yan) 重製約。保護好三江源區的生態環境,不僅(jin) 關(guan) 係到三江源區經濟社會(hui) 的可持續發展,也關(guan) 係中下遊地區經濟社會(hui) 的可持續發展。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要結合三江源區的實際狀況,堅持底線思維,處理好環保與(yu) 經濟發展關(guan) 係,構建生態保護統籌協調機製,建立生態法治保障體(ti) 係,促進三江源區人與(yu) 自然的和諧共生。
堅持生態環境保護的底線思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這為(wei) 我們(men) 劃出了一條清晰的、明確的、不可逾越的底線,對於(yu)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起到了準繩和規矩的作用。要堅持不懈開展三江源地區退耕還林還草,推進荒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改善流域生態環境水平,加快建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的目標責任體(ti) 係,係統構建全過程、多層級生態環境風險防範體(ti) 係。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you) 先、保護優(you) 先、自然恢複為(wei) 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同時,保護好三江源地區生態,要堅持規劃先行。強化三江源區國土空間發展規劃和用途管控,明確生態紅線,加快形成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落實生態保護、基本農(nong) 田、城鎮開發等空間管控邊界,減少人類活動對三江源區自然空間的占用,在空間上對經濟社會(hui) 活動進行合理限定,進一步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處理好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關(guan) 係。良好的生態蘊含著無窮的價(jia) 值,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關(guan) 鍵要找準平衡點和著力點。一方麵,高質量發展須是綠色、可持續的發展。要注重轉型發展主攻方向,堅持一手抓改造升級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一手抓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推進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推進企業(ye) 深度治理,就能有效減少企業(ye) 汙染排放,促進空氣質量改善。另一方麵,須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加快生態綠化建設,形成綠色生產(chan) 方式和生活方式,促使環境質量不斷提升,也能為(wei) 經濟發展提供更大空間,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構建生態保護區域統籌協調機製。根據生態文明建設的係統性、整體(ti) 性特點,三江源區須做好統籌協調,以便生態文明各領域能夠更好地發揮整體(ti) 效能,協同共進。一是推進三江源流域生態補償(chang) 的頂層設計。由中央相關(guan) 部門牽頭協調,相關(guan) 流域省份共同協商,製定《三江源流域生態補償(chang) 試點方案》,明確各區域生態補償(chang) 的具體(ti) 責任,共同推進三江源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二是建立三江源生態補償(chang) 機製。要將建立長江、黃河、瀾滄江流域協同保護三江源生態環境共建共享機製作為(wei) 深化改革重要內(nei) 容,進一步完善草原獎補、公益林補償(chang) 等政策措施;以水資源補償(chang) 為(wei) 重點,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持力度,形成長效的生態補償(chang) 機製,完善全流域協作聯動機製。加大中央財政和受益發達省市對三江源區域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並設立三江源區域生態補償(chang) 專(zhuan) 項賬戶,建立三江源流域生態補償(chang) 基金,通過項目支持、合作開發、信貸擔保貼息等方式,承擔對三江源區域的生態補償(chang) 。三是建立三江源流域共建共享機製。樹立流域生命共同體(ti) 理念,建立長江、黃河、瀾滄江流域省份協同保護三江源生態環境共建共享機製,促進青海省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加入長江經濟帶,完善“瀾、湄”合作機製,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推動沿黃河生態經濟帶建設,形成生態共建、環境共治、發展共享的良好局麵。
建立健全生態保護法治保障體(ti) 係。堅持“問題引導立法,立法解決(jue) 問題”思路,正確把握生態立法宏觀思維與(yu) 微觀製度設計,借鑒各地生態立法經驗,進一步完善和落實三江源生態文明保障製度。把生態立法與(yu) 接續扶貧結合起來,推動三江源生態保護區移民條例立法,探索建立草原生態休養(yang) 生息和生態環境修複機製。理順生態保護體(ti) 製機製,建立生態治理多元模式,構建全民參與(yu) 共建共治共管共享大格局。建立健全生態保護政績考核機製和生態環境責任追究製,建立完善幹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審計和離任“生態審計”製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由“軟約束”變成“硬條件”,以日常督導、跟蹤問效為(wei) 抓手,以督導促落實、以檢查促宣傳(chuan) ,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政策規定入心入腦、落地落實。對出現重大環保事件的單位在年度績效考核中實行“一票否決(jue) ”,不斷提升巡護執法水平。持續開展巡護執法,嚴(yan) 查違法犯罪行為(wei) ,深入開展水源地汙染、野生動物保護整治等專(zhuan) 項行動。建立邊界聯防合作機製,形成製度化、常態化、高效化的警務合作機製,實現警務信息互通、警力資源共享、邊界聯防互動、執法辦案互助、共建監測網絡的邊界警務聯防體(ti) 係。
三江源區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導,樹牢大抓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導向,建立科學完善的考核指標體(ti) 係,壓實築牢生態保護責任擔子,履行源頭責任、作出源頭貢獻,確保一江清水向東(dong) 流、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為(wei) 國家提供更多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開創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文明發展道路,為(wei) 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作出生態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嗬護中華水塔 生態保護建設讓牧民受益
“生態管護員機製有效調動了牧民參與國家公園建設的積極性,也有力推動了脫貧攻堅工作。”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赫萬成表示。[詳細] -
三江源國家公園累計投資47億元 生態保護成效凸顯
記者26日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三江源國家公園共落實中央和省級投入資金47億元,用於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和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科研監測、草原獎補、生態公益崗位補助等,為今年正式設園奠定基礎。[詳細] -
三江源國家公園5個專項規劃正式印發 嗬護地球“第三極”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基礎上,三江源國家公園5個專項規劃經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同意,近日已由青海省官方正式印發。[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