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畔藏族夫妻直播帶貨:蟲草走向世界的新途徑
寒冬已至,青海湖畔的寒風呼嘯著讓人無法前行。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江西溝鎮的牧民紮西卓瑪和丈夫彭毛多傑卻正在家中忙得熱火朝天,他們(men) 根據網友的訂單,把東(dong) 西分類打包裝箱,過兩(liang) 天,這些來自青海湖邊的特產(chan) 就會(hui) 出現在中國各地的買(mai) 家手中。
紮西卓瑪告訴記者:“以前隻能賣給到青海湖旅遊的遊客,沒想到可以通過網絡把家鄉(xiang) 特產(chan) 賣出去。”3年前,卓瑪不知道網購、不懂直播,放牛、采蘑菇、挖蟲草和照顧家人就是她生活的全部。
2017年,卓瑪看到女兒(er) 在手機上逛淘寶,隻要點幾下就能買(mai) 到東(dong) 西。卓瑪的第一反應是,看不見老板、摸不著東(dong) 西,怎麽(me) 知道是不是騙人的呢。在丈夫和女兒(er) 的勸說下,紮西卓瑪第一次嚐試網購,貨到之後,她驚喜地發現,這個(ge) “看不見的老板”賣的東(dong) 西質量還挺好。
晚上睡覺時,丈夫提出:“我們(men) 是不是也可以通過淘寶賣東(dong) 西?”可卓瑪認為(wei) ,像她們(men) 這種沒文化的人,好好放牛就行。但卓瑪的女兒(er) 勸她,如果不去了解就會(hui) 落後,以後大家都會(hui) 在網上買(mai) 東(dong) 西。
自此,夫妻兩(liang) 人每每閑下來就研究淘寶,為(wei) 深入了解,從(cong) 未出過遠門的兩(liang) 人“頭腦一熱”,第一次坐上飛機,飛到山東(dong) 省去找電商朋友“取經”。
2019年,一個(ge) 叫“藏族大姐紮西卓瑪”的賬號在淘寶直播開通。
“起初,我隻能在直播間唱歌跳舞,也看不懂網友發的彈幕。”卓瑪說,為(wei) 了做好直播,她讓孩子教她認字,跟著《新聞聯播》和影視劇學說普通話。
看她對著手機蹦蹦跳跳,一些流言蜚語慢慢在村裏傳(chuan) 開,“不光村裏的人,就連親(qin) 戚朋友也不理解,覺得我整天不務正業(ye) ,對著手機自言自語。”為(wei) 此,卓瑪幾度想要放棄,停播了好久。
2020年5月,紮西卓瑪一邊挖蟲草一邊直播賣蟲草,這讓千裏之外的網友看到了挖蟲草的真實過程,貨賣得比以前好了,有時候直播一天抵村民一年的收成,有些村民開始將自家的東(dong) 西拿到卓瑪這裏代賣。
漸漸地,“卓瑪那兒(er) 可以拿貨換錢”的消息在鎮上傳(chuan) 開。“如今每天都有近100名牧民來找我‘拿貨換錢’,每人至少也能換400元(人民幣,下同),最多可以換1000元。”卓瑪說。
除了蟲草和黃蘑菇,還有牛肉幹、枸杞、藏紅花……正式直播不到半年,卓瑪已經賣出50萬(wan) 元的特產(chan) 。鎮長聽說卓瑪在做直播,就將一個(ge) 電商扶貧項目放在她家,辦起了青海湖周邊第一家個(ge) 體(ti) 犛牛肉加工廠。卓瑪希望有更多的青海特產(chan) 通過她的直播間走向世界。
如今紮西卓瑪最想做的事是把村裏讀過書(shu) 的人都召集起來,組成團隊,銷售青海特產(chan) 。紮西卓瑪說:“村裏有很多孩子沒考上大學,隻能回家放牛放羊,我覺得太可惜了,他們(men) 的腦子裏麵不該隻有草原和牛羊。”
據中國商務部監測,僅(jin) 2020年1至11月,中國電商直播就超過2000萬(wan) 場。淘寶直播平台上,像卓瑪這樣的“農(nong) 牧民主播”已超過10萬(wan) 人,帶動了100萬(wan) 農(nong) 牧民致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藏族女孩迷藏卓瑪和她海拔4000米的直播間
創業到今天,她覺得,成功是慢功夫。但有一點毋庸置疑,互聯網是件有用的事情,短視頻給了她機會,能讓她紮根家鄉,把這裏的山貨賣給千裏之外的人,也讓他們知道家鄉有多麽美好。[詳細] -
青海湖畔“花海直播間”:“甜蜜”帶貨助農增收
“希望大家在未來更多關注、幫扶養蜂群體,”鄔娜表示,“我們的蜂產品也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篩選和管控,保證品質,在幫助蜂農的同時保護消費者權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