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以四大分區做“水文章”守護“中華水塔”
圖為(wei) 青海濕地生態。(資料圖) 談林明 攝
青海省水利廳18日消息,作為(wei) “三江之源”“中華水塔”,青海將以四個(ge) 分區做“水文章”,來打造生態文明高地。
青海生態地位重要,南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三江源,北部橫亙(gen) 青、甘兩(liang) 省“生命之源”祁連山,東(dong) 北部是中國內(nei) 陸最大鹹水湖青海湖,西部是中國“聚寶盆”柴達木盆地。
青海省水利廳副廳長石建平介紹,“十四五”時期,青海省水利事業(ye) 將按照河源重點生態功能區、河湟穀地、柴達木盆地、環青海湖地區(泛共和盆地)4個(ge) 分區進行布局。
青海南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北部橫亙(gen) 青、甘兩(liang) 省“生命之源”祁連山。青海河源重點生態功能區將重點采取預防保護與(yu) 自然修複為(wei) 主的措施,強化水生態空間管控,限製人類活動,必要時實施一批水生態保護與(yu) 修複、重大水源涵養(yang) 工程,加大水土流失預防力度,提高水源涵養(yang) 能力。
而對於(yu) 青海東(dong) 部的河湟穀地,將重點強化節水優(you) 先,在實施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yu) 節水改造基礎上,加快建設湟水北幹渠扶貧灌溉二期、引大濟湟西幹渠灌區等重大工程,開工建設“引黃濟寧”戰略性水利工程,以及本流域中小型水源及配套工程,著力構建多源互補、城鄉(xiang) 統籌、精準調控的“三橫、兩(liang) 縱、多支”湟水流域現代水網。
青海省西部是中國“聚寶盆”柴達木盆地。據悉,柴達木盆地區域缺乏骨幹水資源配置工程,需發揮區域優(you) 勢,強化水資源配置能力。重點推進那棱格勒河、蓄集峽、香日德等重點水源及配套工程建設,加快推動“引通濟柴”前期研究工作,構建“布局合理、蓄引結合、多源互補、豐(feng) 枯調劑、經濟合理”“三橫三縱”水資源配置體(ti) 係,有效提高水資源承載能力。
而環青海湖地區(泛共和盆地)將重點加強係統治理、推動區域綠色發展。按照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要求和青海省國土空間開發功能定位,劃定水源涵養(yang) 、水生態空間範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持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加快推進共和盆地及其外圍水資源配置工程,防止草地退化沙化,促進草畜平衡,支撐生態旅遊、現代畜牧業(ye) 發展示範區建設,合理開發清潔能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嗬護中華水塔 生態保護建設讓牧民受益
“生態管護員機製有效調動了牧民參與國家公園建設的積極性,也有力推動了脫貧攻堅工作。”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赫萬成表示。[詳細] -
“中華水塔”青海水質優良比例達94.7%
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青海省列入國家考核的19個地表水監測斷麵水質全麵達標,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為94.7%,高於國家要求5.2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麵比例為0。[詳細] -
“中華水塔”青海地麵氣象觀測實現全麵自動化
胡文珺表示,相比人工觀測,自動化氣象的觀測能力明顯增強。觀測頻次較人工觀測提高4至8倍,有效彌補了原有人工觀測數據的不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