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曆任駐村第一書記“回家”重溫入黨誓詞

發布時間:2021-03-15 22:44: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我宣誓,我自願加入中國共黨(dang) ......”錚錚誓言響徹“最美藏家庭院”。3月15日,在即將迎來建黨(dang) 100周年的曆史時刻,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交納村三任第一書(shu) 記、兩(liang) 屆村支部書(shu) 記、老中青三代黨(dang) 員一同重溫入黨(dang) 誓詞。

  他們(men) 中有的來自四川省總工會(hui) ,有的來自甘孜州總工會(hui) ,還有來自村裏的老百姓。多年來,他們(men) 為(wei) 了同一個(ge) “精準脫貧”之夢,在各地揮灑青春和熱血。今天,他們(men) 一起“回家了”。

 
圖為(wei) 重溫入黨(dang) 誓詞現場

  村裏的老支部書(shu) 記九呷大爺現已76歲高齡,擁有56年黨(dang) 齡的他做了55年村支部書(shu) 記。今天,他高興(xing) 地迎來了三任駐村第一書(shu) 記“回家”。56年過去了,當年朝氣蓬勃的青年已年近八旬,但歲月沒有磨掉他對黨(dang) 的忠誠,反而將那顆赤子之心滌蕩得更加明亮。生於(yu) 茲(zi) 長於(yu) 茲(zi) 的他,見證了村裏的基礎設施大改善、村容村貌大變化、村風民風更純潔、群眾(zhong) 收入大增長的跨越之路。

  在交納村紅軍(jun) 展覽室,九呷大爺帶著青年黨(dang) 員重溫“紅軍(jun) 在交納”的點滴故事,飽含熱淚的講解中寄托著對那段崢嶸歲月的無盡追思。

  “從(cong) 貧困的鄉(xiang) 村到如今的最美藏寨,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的。”回憶起2014年第一次來到交納村的情景,第一任駐村第一書(shu) 記德茜記憶猶新:“那時的交納村,沒有自來水,沒有通公路,如今,村裏已全部步入現代化。見證著交納村的變遷,是我最大的快樂(le) 和願望。”談到村子的變化,第三任駐村第一書(shu) 記黃先明和第四任駐村第一書(shu) 記張鬆有著同樣的感受。

  6名黨(dang) 員同舉(ju) 右拳、同戴黨(dang) 徽,在鮮紅的黨(dang) 旗下,莊嚴(yan) 宣誓,重溫入黨(dang) 誓詞,深切感受著黨(dang) 員的責任、使命和榮耀。一張張洋溢著幸福的笑臉,彰顯著交納村幸福的現在與(yu) 未來。(新利平台 通訊員/胡筱紅 仁青卓瑪)

(責編: 隋藝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甘肅駐村扶貧幹部:我是拉阿村“第95戶村民”

    圖為張金利調研適合阿拉村種植的農作物,經過不斷改良技術後,產量大大提高。(資料圖)甘肅省水利廳供圖
    2018年8月,甘肅省水利廳派張金利前往甘南州舟曲縣果耶鎮拉阿村當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第一次來舟曲是跟著單位救援隊在暴洪泥石流災害搶險救災,當再次踏上舟曲之路,有點期待,現在它是什麽樣子。”[詳細]
  • “第一書記”駐村日記:從山高路遠到藏式新村

    W020200730596643370148.jpg
    “村裏環境貧瘠,地質災害頻發……每天看著村民跑到半山腰去拉水,心裏很不是滋味。”2017年6月21日,尖紮灘鄉來玉村“第一書記”李玉棟在自己的駐村日記中寫道。[詳細]
  • 香巴拉深處有個“留村碩士”

    已經脫貧的東宮村換了新顏。201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達9135元;村裏即將修建磨坊,並開辦木工培訓班。作為一名黨員,紮西才讓認為,能有幸參與這樣一場偉大的脫貧攻堅戰,是他一生的寶貴財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