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放牛青年到創業先鋒 7名藏族青年的彩繪“夢工廠”
邛批正專(zhuan) 注地進行彩繪創作。四川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蘭(lan) 楠 攝
學習(xi) 彩繪後,在省司法廳援助下,邛批和夥(huo) 伴們(men) 成立了丘佩文創工作室。四川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蘭(lan) 楠 攝
桑柏正在進行彩繪創作。四川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蘭(lan) 楠 攝
65名非學齡藏族青年主動報名參加扶貧彩繪實訓班。(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第一次轉變
甘孜舉(ju) 辦非學齡補償(chang) 教育教學班,為(wei) 一批16周歲以上的藏族青年提供學習(xi) 機會(hui)
第二次轉變
省司法廳與(yu) 甘孜州政府推出扶貧彩繪實訓班,65名青年主動加入成為(wei) 項目第一批學員
第三次轉變
邛批等7人成立文創工作室,司法行政係統扶上馬扶到位,援助啟動資金並提供技術等支持
3月9日清晨,陽光照射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鮮水鎮鮮水西路370號,深處海拔3000多米康巴高原腹地的丘佩文創工作室在晨霧環繞中漸漸清晰起來。
製作畫胚、描繪草圖、著色填彩……邛批和夥(huo) 伴們(men) 迎著晨光開始了一天的工作。邛批是這個(ge) 工作室的發起人,“丘佩”是他名字的諧音,工作室總共7個(ge) 合夥(huo) 人,都是20—22歲的藏族青年。
20歲時他走進了課堂
“有機會(hui) 能學點東(dong) 西就學點”
今年22歲的邛批,家裏祖祖輩輩生活在道孚縣玉科片區一個(ge) 小村落。父親(qin) 仁真是唐卡畫師,母親(qin) 挖蟲草、藥材貼補家用。家中一共4兄妹,邛批是老大。那時候他因各種原因未走進課堂。邛批白天在山坡上放牛,閑暇時就和村裏的朋友一起玩耍,“14歲之前,我幾乎沒有見過生人。”
記者很難相信眼前這個(ge) 說著一口流利普通話的青年,小時候居然沒有上過一天學。他的家中,一台電視機擺在顯眼的位置,邛批笑著說:“這就是我的漢語老師。”他喜歡看電視,一遍一遍跟著電視機模仿漢語發音,還讓父親(qin) 給買(mai) 了一本新華字典,對著字幕一字一句地翻查字典。
“父母對我的期待很簡單,能給自己提供一頓飽飯,一張暖和的床就可以了。而我最大的願望是去外麵的世界看看。”2016年,17歲的邛批獨自一人踏上去成都打工的行程。父親(qin) 仁真告訴記者:“那時候,我們(men) 以為(wei) 他很快就會(hui) 撐不住回家的,畢竟他沒讀過書(shu) ,也沒有什麽(me) 一技之長。”但邛批竟在成都站穩了腳跟,在一個(ge) 泥塑廠找到了工作,每月工資3000元左右。為(wei) 了節約錢,他在較為(wei) 偏遠的地方租了一間每月600元的房間。“剛到成都那會(hui) 兒(er) ,坐地鐵對我來說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同事帶著我坐了好幾次才學會(hui) ,經常坐錯方向。有一次想去太古裏逛逛,但在太升南路就下了地鐵,找不到方向,我隻能灰溜溜地原路返回了。”
2019年邛批回老家,得知政府將舉(ju) 辦一次非學齡補償(chang) 教育教學班。“有機會(hui) 能學點東(dong) 西就學點。”他來到道孚縣城報了名。這讓邛批的生命裏出現了新的色彩。
65名藏族青年學上彩繪
“可轉變為(wei) 產(chan) 業(ye) 工人,也可自主創業(ye) ”
在甘孜州,跟邛批年紀差不多的許多年輕人都有共同境遇。州政府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當地有一批16周歲以上的藏族青年,由於(yu) 種種原因沒能進入學校接受教育,沒文化無謀生技能,已經錯過了義(yi) 務教育年齡,所以政府才舉(ju) 辦這樣的教學班,提供讀書(shu) 機會(hui) 。
從(cong) 小放牛的羅吾絨布、單親(qin) 家庭的各日降則、來自貧困家庭的桑柏等丘佩文創工作室合夥(huo) 人都曾在教學班學習(xi) 。但教學班結束後,學員們(men) 依然缺乏穩定就業(ye) 的專(zhuan) 業(ye) 技能。
2019年8月,省司法廳與(yu) 甘孜州人民政府簽訂合作協議,深入開展依法治理保穩定行動、法律服務強普惠行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抓法治行動、司法扶貧促就業(ye) 行動等,聯合啟動針對非學齡藏族青年的扶貧彩繪實訓項目。省司法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機構改革後重新組建的省司法廳,工作邊界已拓展到立法、執法、司法、普法及依法治理的整個(ge) 法治建設領域,推出扶貧彩繪實訓班在內(nei) 的州廳合作項目,就是充分整合和發揮全省司法行政係統職能優(you) 勢,為(wei) 甘孜州依法常態化治理貢獻司法行政智慧和力量。
本著自主自願的原則,教學班結束後,65名藏族青年主動加入扶貧彩繪實訓班,成為(wei) 項目的第一批學員。“實訓期間不需要交任何費用,還包吃住。我對畫京劇臉譜很有興(xing) 趣,我們(men) 第一個(ge) 月學習(xi) 繪畫基本功,第二個(ge) 月開始,根據成品質量,就可以計件得酬勞,學習(xi) 期間我每月能掙500多元。”邛批說。
四川司法行政扶貧幹警、扶貧彩繪實訓班班主任何曉劍介紹:“我們(men) 帶來了項目、技術、資金、材料、管理團隊、現代企業(ye) 理念,開展了為(wei) 期3個(ge) 多月的立體(ti) 化實訓,學員繪製‘三國’‘仕女’等各類臉譜上萬(wan) 個(ge) ,掌握了彩繪基本技藝,40%的學員能獨立完成彩繪新產(chan) 品繪製。實訓結束後,學員可轉變為(wei) 產(chan) 業(ye) 工人,也可自主創業(ye) ,成為(wei) 脫貧致富帶頭人。”
實訓班不僅(jin) 僅(jin) 強調技能的培訓。“對學員的教育是浸潤式的,寓教於(yu) 樂(le) 樹立文明新風。針對學員們(men) 的法治需求和生活中遇到的法治問題,我們(men) 還特別準備了以案說法的法治課程,提供無償(chang) 法律谘詢。”道孚縣司法局局長、實訓班法治課負責人胡文炳表示。
創業(ye) 階段扶上馬扶到位
援助啟動資金,派遣骨幹進行指導
2020年6月18日,實訓班第一批學員順利結業(ye) 。邛批說:“結業(ye) 前,我們(men) 討論過未來的去向,有的想去上海、深圳打工,有的想回家找工作,我產(chan) 生了自己創業(ye) 成立工作室的想法。”
邛批的想法得到了另外6名學員的積極響應。“這事最吸引我的就是能在家門口掙錢。我是單親(qin) 家庭,家裏有外婆、媽媽、弟弟要照顧,這個(ge) 工作室能讓我做到工作和生活兼顧。”各日降則說。
“得知他們(men) 創業(ye) 的想法,我們(men) 便決(jue) 定要支持到底。”何曉劍介紹說,四川司法行政係統援助了25萬(wan) 元作為(wei) 啟動資金,並回購其創業(ye) 過渡期的全部成品。同時,還派遣工藝和技術骨幹線上線下進行技術指導。創業(ye) 過渡期,務工學員薪資采用保底補貼+計件績效,保證平均工資待遇在2000元/月以上。
2020年7月確定工作室選址,8月12日成功辦理營業(ye) 執照,11月完成工作室裝修,12月原材料到位開始生產(chan) ……
邛批有清晰的打算。“我們(men) 的創業(ye) 分為(wei) 三個(ge) 階段。第一階段,依托司法行政係統的幫扶,進行訂單生產(chan) 和回購,生產(chan) 簡單的彩繪產(chan) 品;第二階段,希望能與(yu) 道孚縣特色文化產(chan) 業(ye) 合作,將現代彩繪工藝與(yu) 本地民族文化特色有機結合,進一步提升產(chan) 品檔次,拓展產(chan) 品類型;第三階段,希望能實現產(chan) 品分包生產(chan) ,由我們(men) 提供技術和原材料,定期進行產(chan) 品回收,讓更多青年有機會(hui) 創業(ye) ,讓更多在家婦女能輕鬆掙錢。”
近期,工作室正與(yu) 道孚縣一家藥泥產(chan) 品開發公司洽談,預計今年下半年雙方將聯合創作上新30餘(yu) 種文創產(chan) 品。該公司的負責人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四龍降澤,他製作的藏式藥泥麵具傳(chuan) 承著1300多年的藏族工藝文化。“我願意跟這幾個(ge) 孩子合作的原因是,希望通過思想的碰撞,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民族特色文創產(chan) 品,並向更廣泛的地區、更廣闊的市場銷售。我也希望能為(wei) 藏式藥泥麵具製作找到傳(chuan) 承人,讓這一瀕臨(lin) 絕跡的技藝能繼續傳(chuan) 承下去。”
甘孜州政府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扶貧彩繪實訓班的開展和文創工作室的建立,是有益探索。青年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青年強則國家強,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青年教育和就業(ye) 問題,全力構建“產(chan) 業(ye) +培訓+就業(ye) +孵化”的幫扶新模式。希望通過這樣的技能培訓,進一步帶動甘孜特色文化產(chan) 業(ye) 和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融合並進、協調發展,讓文創產(chan) 品成為(wei) 甘孜產(chan) 業(ye) 扶貧的特色品牌,以點的發展帶動麵的發展,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
記者手記
如果有夢想就要去捍衛它
采訪中,讓記者印象最深刻的是邛批引用的一句話:“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
“在文創方麵,我趕不上很多接受專(zhuan) 業(ye) 院校教育的人,但是我了解藏族文化,這是我最大的優(you) 勢。在致富方麵,我趕不上很多有資本的成熟商人,但是我希望能帶領鄉(xiang) 親(qin) 一同奔康,這是我最大的動力。讓自己的家鄉(xiang) 更美好、自己民族的文化可以走得更遠,這是我創立工作室的初衷,也是為(wei) 之奮鬥的目標。”邛批表示,創業(ye) 路上也許會(hui) 遇到許多“摩擦”“困境”“掙紮”,但隻要不忘記初衷與(yu) 目標,一切都能克服。
加大對民族地區教育事業(ye) 和就業(ye) 保障的投入力度,知識正改變著邛批這些青年的人生,他們(men) 將成為(wei) 改變家鄉(xiang) 麵貌的新生力量,推動地方社會(hui) 經濟發展。
記者采訪結束準備離開時,邛批和夥(huo) 伴們(men) 一起唱起了讚美家鄉(xiang) 的藏歌《邦金梅朵》:“雪域高原上的邦金梅朵,在日月間伸展,宇宙的驕傲邦金梅朵,是我的家鄉(xiang) 是家鄉(xiang) ……”
“我們(men) 會(hui) 再見麵,哪怕不是見到我,你也一定會(hui) 與(yu) 我的作品見麵。”說這話時邛批陽光而自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藏族新青年紮西培楚的“創生活”
運營有兩個在當地小有名氣的本地公眾號,主理一家原生態藏餐廳,同時還是一家建築設計事務所的項目總監建築師。1995年出生的紮西培楚,雖算不上雲南香格裏拉最成功的藏族青年,但肯定代表雪域高原上的新生代。[詳細] -
三江源藏族青年:希望讓更多人品嚐到藏族美食
2016年,拉東大學畢業,一心想為家鄉脫貧致富作貢獻的他,放棄了留在西寧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創業,他經營的公司主要是製作並銷售黑青稞製品。[詳細] -
尤拉太返鄉記:讓爸媽過上更好的生活
尤拉太工作後,家中生活條件有了巨大變化,父母對生活很滿意,最大心願是弟弟安拉太可以考研成功。“我在政府幫助下找到一份好工作,還要繼續努力,讓爸爸媽媽過上更好的生活。”尤拉太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