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上“放牛班的春天”
退休前,趙興(xing) 洲響應支教號召,兩(liang) 度遠赴海拔3700多米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民族寄宿製中學(以下簡稱“久治民中”)支教。在那裏,這位生物教師實現了自己長期以來的音樂(le) 夢。
在總人口不到3萬(wan) 、隻有一個(ge) 紅綠燈的久治縣,趙興(xing) 洲的音樂(le) 課總是從(cong) 早開到晚,聽眾(zhong) 覆蓋全縣中小學生、從(cong) 全州各地趕來培訓的教師,以及當地喜愛音樂(le) 的幹部群眾(zhong) 。去年11月,他還把16個(ge) 藏族孩子帶到上海保利大劇院的舞台,表演樂(le) 器和歌舞。這個(ge) 故事被網友稱作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
趙興(xing) 洲是上海市嘉定區楊柳初級中學的一名生物教師,但音樂(le) 是他生活中最大的愛好。他學過二胡、小提琴、古箏、吉他、鋼琴、銅管等多種樂(le) 器,參加過樂(le) 隊,甚至還會(hui) 製作小提琴。他一直想做一名音樂(le) 教師,把這份快樂(le) 分享給他人。
2003年來到上海工作後,除了教生物課,趙興(xing) 洲多次參加培訓班,學習(xi) 了作曲、指揮等知識,還負責組建學校民樂(le) 團。
熱心公益的趙興(xing) 洲,很早就有去貧困地區支教的想法。看到嘉定區教育局的支教報名通知後,他立刻有了參與(yu) 的念頭。最終,作為(wei) 嘉定區支教教師團隊中最年長的成員,他如願踏上青藏高原,成為(wei) 久治民中第一位專(zhuan) 業(ye) 的音樂(le) 教師。
剛到久治縣後的那幾天,趙興(xing) 洲出現了失眠、氣喘等高原反應。然而,當看見高興(xing) 得一擁而上、蹦蹦跳跳的孩子,他覺得自己“什麽(me) 高原反應也沒有了”。
久治民中是一所有950多名學生的初中,絕大部分學生是藏族。和他預想中破破爛爛的鄉(xiang) 村學校不同,這裏的硬件條件甚至比上海一些學校還好。經過上海近年來的援建,這裏有了嶄新的教室和室內(nei) 體(ti) 育館,還有標準的操場、籃球場;音樂(le) 教室裏的多媒體(ti) 大屏幕可以聯網,各方捐助來的樂(le) 器十分齊全。隻因長時間少有人使用,樂(le) 器大都缺乏維護。
於(yu) 是,趙興(xing) 洲買(mai) 來配件,把樂(le) 器一一修好,並重新準備教案,打算從(cong) 認識樂(le) 器、學習(xi) 樂(le) 理開始教音樂(le) 課。他的目標是學生看譜能唱歌,並且不跑調。第一學年,他為(wei) 八年級的9個(ge) 班每周上一節音樂(le) 課。
第一節課的氣氛熱鬧極了。趙興(xing) 洲用二胡演奏《賽馬》、大提琴演奏《天鵝之死》、小提琴演奏《梁祝》、鋼琴演奏《致愛麗(li) 絲(si) 》、吉他彈唱《送別》,並講解樂(le) 器名稱和樂(le) 曲來曆。孩子們(men) 一下子對音樂(le) 和樂(le) 器產(chan) 生了濃厚的興(xing) 趣,下課後一擁而上,挨個(ge) 兒(er) 撫摸樂(le) 器。趙興(xing) 洲忙囑咐他們(men) 要輕拿輕放,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樂(le) 器。
趙興(xing) 洲認為(wei) ,音樂(le) 教育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影響巨大,能賦予人寬廣的視野和心胸,還能讓人找到生活的樂(le) 趣。他在教學中欣喜地發現,這裏的孩子不但喜歡音樂(le) ,而且有很好的音樂(le) 天賦。
有一天下午,趙興(xing) 洲在給八年級上課時,一些七年級的孩子就站在門口聽,於(yu) 是他接著給七年級孩子上課,直到下午6點多。他還利用工作日午休和周末下午的時間,在音樂(le) 教室一對一指導孩子學樂(le) 器。不用通知,孩子們(men) 就從(cong) 各個(ge) 班級聚來了。一個(ge) 叫旦增更宗的八年級孩子原本就會(hui) 唱歌跳舞,跟趙興(xing) 洲學習(xi) 一年後,她能用鋼琴彈唱。
2020年11月,旦增更宗等16個(ge) 藏族孩子跟著趙興(xing) 洲第一次坐飛機來到上海。嘉定區相關(guan) 部門主辦了一場主題為(wei) “夢行千裏 樂(le) 在雲(yun) 巔 脫貧攻堅奔小康”的音樂(le) 交流演出活動,這些藏族孩子登上保利大劇院的舞台,和雲(yun) 南楚雄彝族自治州、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的學生,以及上海當地的孩子一起表演,還參觀了東(dong) 方明珠、外灘等。16歲的旦增更宗說,她以後想繼續學習(xi) 音樂(le) ,將來成為(wei) 一名歌手;13歲的卓瑪吉則想成為(wei) 一名主持人,以後考到大城市學習(xi) ,然後回去建設家鄉(xiang) 。
在久治,趙興(xing) 洲的名字漸漸傳(chuan) 開了。第一學期末,縣民族小學校長通過教育局找到趙興(xing) 洲,邀請他為(wei) 民族小學二至五年級學生上音樂(le) 課。於(yu) 是,第二學期開始,趙興(xing) 洲每周上午在民族小學上課,下午在久治民中上課。再後來,他連晚上的時間也安排了音樂(le) 課。
支教的意義(yi) 不僅(jin) 是“輸血”,更在於(yu) “造血”。2020年5月,趙興(xing) 洲應果洛藏族自治州教育局邀請,和另一位在西寧支教的教師一起,培訓全州60所學校的60名教師。這些教師中,學過音樂(le) 專(zhuan) 業(ye) 的僅(jin) 12名。短短一周,培訓效果十分有限,但趙興(xing) 洲仍耐心地為(wei) 他們(men) 講解基礎樂(le) 理知識、左右手配合彈奏的方法等。
後來,趙興(xing) 洲一直通過微信群與(yu) 參訓教師保持溝通,他了解到不少學校開始重視音樂(le) 課教學了,但部分學校還需要教師兼職教課。
支教的日子過得飛快,趙興(xing) 洲主動延長支教期限,直到去年底滿60歲,他才退休回上海。最後一節音樂(le) 課上,孩子們(men) 簇擁著請他簽名,有的孩子沒帶本子,就讓他簽在校服上,甚至手背上。全班學生給他獻哈達,他感動得熱淚盈眶。
雖然已回到上海,但趙興(xing) 洲仍和當地師生保持聯係,還在籌劃有關(guan) 音樂(le) 幫扶方麵的事宜。他盼望著,當地孩子以後能夠接受更全麵、優(you) 質的音樂(le) 教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上海六旬教師二赴高原 圓孩子“音樂夢”
“再次回到久治,我想在做好藏族學生音樂啟蒙工作的同時,組建一支小樂隊,未來我想帶他們去上海參加音樂節,帶他們去看看大山外麵的世界。”趙興洲說。[詳細] -
北京老師支教青海玉樹 “三件事”感受最深
自2010年“4·14”玉樹地震以來,北京累計投入對口支援資金2億多元,用於玉樹州的教育設施建設,劉海雅支教的“四高”,便是從對口支援資金中拿出2000萬元啟動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