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花湖有約 今年首批黑頸鶴提早歸來

發布時間:2021-03-24 10:55:00來源: 四川日報

  3月6日,今年的第一批黑頸鶴比往年提早了半個(ge) 月飛回若爾蓋濕地,大草原上呈現出人與(yu) 珍稀鳥類和諧共處的溫馨畫麵。尹鋼 攝


3月6日,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生態護濕員如科冒雪清理棲息地周邊的隱患。尹鋼 攝

  3月6日,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花湖設立的高科技無人觀測塔(右後)正全天候觀察濕地鳥類的活動。尹鋼 攝


3月9日,若爾蓋縣唐克鎮九曲黃河第一灣的日出。尹鋼 攝


3月9日,在麥溪鄉(xiang) 濕地,一隻草原烏(wu) 鴉和一隻高山兀鷲爭(zheng) 鬥。尹鋼 攝


3月9日,在若爾蓋濕地最北部濕地深丘,一群藍馬雞正享受著午後的陽光。尹鋼 攝


2007年4月8日,當地群眾(zhong) 在若爾蓋縣麥溪鄉(xiang) 和轄曼鎮實施防沙治沙項目。尹鋼 攝

  2021年3月6日拍攝的若爾蓋縣麥溪鄉(xiang) 和轄曼鎮實施防沙治沙項目。該項目取得良好效果,高原紅柳覆蓋沙化麵積達85%以上。尹鋼 攝

  3月6日清晨,雪後陽光下,數千隻黃鴨、赤麻鴨、藏鴛鴦、棕頭鷗、斑頭雁等飛禽在光影交錯的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花湖嬉戲翱翔,為(wei) 初春的高原濕地平添靈動與(yu) 生機。在草原濕地深處,一群剛剛從(cong) 雲(yun) 貴高原“度假”歸來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正漫步水草間悠然覓食。不遠處,新年前後成群歸來的大天鵝早已開始享受若爾蓋縣麥溪鄉(xiang) 終年不凍濕地帶來的豐(feng) 茂食物。

  當天上午,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科科長索郎奪爾基和生態護濕員如科用高倍望遠鏡仔細觀察濕地鳥類,他們(men) 驚喜地告訴記者:“花湖濕地入水口的鳥類數量和種類比往年同期又增加了,今年第一批黑頸鶴竟然比往年提早了半個(ge) 月飛回來!”據保護區統計,1999年發現黑頸鶴407隻,2013年發現黑頸鶴893隻,2018年發現黑頸鶴1000隻左右,2020年達到了1200隻以上。進入3月,索郎奪爾基和同事們(men) 正加緊調試監控設備,清理鳥類棲息地周邊的隱患……為(wei) 迎接濕地“頭牌明星”黑頸鶴的“大部隊”歸來做著準備。

  若爾蓋濕地地處青藏高原西北邊緣、黃河上遊。作為(wei) 黃河上遊的水源涵養(yang) 地,若爾蓋濕地在豐(feng) 水期和枯水期對黃河上遊的水量補給約占黃河上遊來水總量的29%和45%。2000年初開始,記者數十次進入若爾蓋濕地采訪,見證了由於(yu) 氣候變暖、降雨量減少、過度放牧、開溝排水等因素造成的沙化現象嚴(yan) 重、濕地麵積減少等嚴(yan) 峻的生態挑戰。

  近年來,若爾蓋縣製定了一係列生態恢複工程。截至目前,若爾蓋已增加造林3.2萬(wan) 畝(mu) ,實施禁牧458萬(wan) 畝(mu) 、草畜平衡518餘(yu) 萬(wan) 畝(mu) ,治理各類沙化草原3450餘(yu) 公頃,恢複濕地6400餘(yu) 公頃。2019年至2020年,新增造林麵積近1萬(wan) 畝(mu) ,治理各類草原沙化麵積近6萬(wan) 畝(mu) 。若爾蓋沙化趨勢得到遏製,水源涵養(yang) 能力提升,草原濕地生態係統穩定性增強,河流出境斷麵水質保持Ⅲ類以上,基本實現天藍、水淨、草綠。若爾蓋濕地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國際重要濕地”,被中外專(zhuan) 家譽為(wei) “中國西部高原之腎”和“中華水塔”重要組成部分。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地處若爾蓋縣最北部濕地的麥溪鄉(xiang) 黑河村,過去土地沙化嚴(yan) 重的草原,如今水草豐(feng) 美鳥兒(er) 翱翔。黑河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阿紮深有感觸地說:“近年來,村裏實施了輪牧、休牧、濕地河流保護等生態修複保護工程,昔日的荒灘變成了‘天鵝湖’。我們(men) 要抓住創建若爾蓋國家公園的機遇,促進當地生態旅遊業(ye) 發展,讓草原濕地更美、牧民群眾(zhong) 更富。”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