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生態管護員:“三江源保護,咱一刻也不能閑!”

發布時間:2021-04-12 16:35: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白紮林場護林員在巡護。薑峰 攝

  春季的青海玉樹有時候還挺冷,生態管護員圖丹東(dong) 珠和格江像往常一樣,在代曲村納宗山下巡邏。忽然,他倆(lia) 發現山坡上有一隻全身土黃色長毛、拖著灰色長尾巴的動物。

  “是狼還是狐狸?”他倆(lia) 拿不準,趕緊拍了張照片,傳(chuan) 回縣裏。

  當天下午,曲麻萊縣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傳(chuan) 來好消息:那隻動物叫“豺”,是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在玉樹通天河流域首次現身。

  圖丹東(dong) 珠和格江高興(xing) 壞了:“珍稀保護動物出現,說明啥?咱這兒(er) 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嘛!”

  生態管護員盡職盡責,林草專(zhuan) 家也沒閑著。在玉樹的北山,州林草局局長昂江多傑正帶著一行人在山崖間蹣跚而行。他們(men) 的任務,是“難比登天”的高原植樹。昂江多傑還叫上林草規劃部門的設計人員,大家對照規劃圖紙,在“造林會(hui) 戰”前實地再走一遍。

  這兒(er) 種祁連圓柏,那兒(er) 栽青海雲(yun) 杉,還有榆葉梅、珍珠梅、丁香……昂江多傑和夥(huo) 伴們(men) 邊走邊說,個(ge) 個(ge) 興(xing) 致高昂,像是眼前已有千畝(mu) 林。

  行到高處,一覽玉樹小。群山環繞的這座“丁”字形高原新城,過去因為(wei) 高寒幹旱,“風吹石頭跑”,冬春之際沙塵漫天。如今,舉(ju) 目碧空如洗,這得歸功於(yu) 近兩(liang) 年玉樹在南北山先後栽下的5000畝(mu) 樹,而2021年計劃造林量幾乎是之前總量的2倍。

  “劉工,圖紙這塊不對吧?”指著跟前的岩石,昂江多傑皺了皺眉,“這石頭上也能種樹?你標出來,抓緊調整一下。”

  北山造林,自西向東(dong) 綿延10公裏長,他們(men) 此行就是要查漏補缺,為(wei) “造林會(hui) 戰”做好充足準備。“不能讓工人無處下鍬。”昂江多傑邊說邊加快了步子。

  昂江多傑告訴記者,“玉樹市南北兩(liang) 山綠化灌溉工程”是州裏今年的一項重點工作,計劃造林9300畝(mu) ,配套設施、路水管網已到位,但在玉樹這樣的高原地區,植樹窗口期隻有短短45天,必須從(cong) 4月中旬開始搶春時、緊著幹。

  這10公裏山路,徒步走下來怎麽(me) 也得3天。他們(men) 從(cong) 牙縫裏擠時間,實在餓得不行,就隨便找個(ge) 平坦處一坐,拿出幹糧快速吃完又去趕路。

  全國兩(liang) 會(hui) 後,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治多管理處組織了首次生態管護員代表研討會(hui) ,上百位康巴漢子來自6個(ge) 鄉(xiang) 鎮20個(ge) 行政村的68個(ge) 村民小組,代表著治多縣4047名生態管護員。怎麽(me) 守好“中華水塔”?三江源的生態優(you) 先今年怎麽(me) 幹?大夥(huo) 打開話匣子,討論得熱火朝天。

  “神仙會(hui) ”開完,“泥腿子”上山。多彩鄉(xiang) 4個(ge) 村的20餘(yu) 名生態管護員組成小分隊,出了會(hui) 場直奔“戰場”——對通天河支流聶恰曲的源頭水量變化進行巡護摸底。治多管理處專(zhuan) 職副書(shu) 記才仁鬧布點將,讓旦正多傑當隊長。

  旦正多傑來自多彩鄉(xiang) 達生村,是一名生態管護員,這幾年記錄、拍攝了767處泉眼水源、125個(ge) 大小湖泊、300餘(yu) 種野生動植物的“生態家底”,對這棵樹、那種鳥,他如數家珍,是牧民們(men) 眼裏的“土專(zhuan) 家”。

  摟起帳篷被褥,拎上鍋碗瓢盆,備足用作燃料的牛糞,旦正多傑和隊員們(men) 騎著摩托出發,開往海拔近5000米、聶恰曲的上遊昂欠湧曲所在地。他們(men) 的路,還很長。

  可別小看基層管護員,他們(men) 是江源第一線的“耳目”和“腿腳”,目前三江源國家公園已有17211名生態管護員持證上崗,園區內(nei) 全麵實現“一戶一崗”。對這些放下牧鞭的管護員,青海已投入5億(yi) 多元,戶均年收入可增加2.16萬(wan) 元。旦正多傑說:“三江源重現‘千湖美景’,不容易呢!咱管護員也是紅利共享者,所以更要認真幹。三江源保護,咱一刻也不能閑!”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