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黨旗在雪域高原飄揚 黨史在草原牧區傳揚

發布時間:2021-04-22 16:41:00來源: 青海日報


瑪沁縣東(dong) 傾(qing) 溝鄉(xiang) 馬背宣講隊開展黨(dang) 史巡回宣講。 瑪沁縣東(dong) 傾(qing) 溝鄉(xiang) 供圖

  四月的瑪沁草原春意漸濃,雪域高原上的黨(dang) 旗迎風高高飄揚。鐮刀和錘頭、鮮紅的黨(dang) 旗,讓這裏凝聚起了奔湧向前的力量……

  “沒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過去一頂帳篷一口鍋、一群牛羊四處遊的傳(chuan) 統遊牧生活充滿了艱辛,現在越來越多的牧民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是共產(chan) 黨(dang) 給我們(men) 帶來了光明和希望。”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東(dong) 傾(qing) 溝鄉(xiang) 當前村的老支書(shu) 、老黨(dang) 員紮昂說。這兩(liang) 天,72歲的紮昂在“牧民黨(dang) 課”上,用自己的經曆告訴身邊的人,要緊密團結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周圍,學習(xi) 黨(dang) 史、緬懷先烈、感恩奮進,教育和引導他們(men) ,真正做到感黨(dang) 恩、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

  針對地廣人稀,牧民居住分散且點多線長的實際,瑪沁縣因地製宜、精準施策,將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與(yu) “十化”黨(dang) 建舉(ju) 措充分融合,全縣各級黨(dang) 組織堅持在學中幹、幹中學,在學習(xi) 形式、內(nei) 容、方法上堅持規定動作與(yu) 自選動作結合,注重講活曆史故事、用活紅色資源、搞活教育形式,激活幹事創業(ye) 精氣神的“動力源”,推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開花結果。

  “1+10+N”黨(dang) 建模式,打通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最後一公裏”

  在海拔4200米以上的瑪沁草原,一陣馬蹄聲由遠而近,原來是馬背宣講隊的隊員們(men) 為(wei) 牧區黨(dang) 員群眾(zhong) 送來了“精神食糧”,巡回宣講黨(dang) 史,把黨(dang) 的聲音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關(guan) 懷傳(chuan) 遞至最後一公裏、最遠一家人。

  “各位黨(dang) 員同誌,大家好,今天為(wei) 大家分享雪山愚公自力更生鑿出幸福路的故事。1973年,來自山西的抗美援朝老兵陶振華來到當時的瑪沁縣雪山公社,接任黨(dang) 委書(shu) 記……”最近,東(dong) 傾(qing) 溝鄉(xiang) “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微信群傳(chuan) 來一段悅耳的語音。原來是鄉(xiang) 幹部通過藏漢雙語的方式開展“學黨(dang) 史、頌黨(dang) 恩、跟黨(dang) 走”主題宣講工作,讓牧民黨(dang) 員群眾(zhong) 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黨(dang) 員的“初心”和“使命”。

  黨(dang) 員在哪裏,組織就在哪裏;牧民群眾(zhong) 在哪裏,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就送到哪裏。何謂“1+10+N”?“1”是夯實黨(dang) 在農(nong) 村牧區的執政根基;“10”是黨(dang) 建工作製度化、大眾(zhong) 化、地域化、通俗化、生產(chan) 化、生活化、精準化、具體(ti) 化、時代化、實效化的10項具體(ti) 措施;“N”是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統籌推進各項工作,使得黨(dang) 建成為(wei) 解決(jue) 基層問題的“萬(wan) 能鑰匙”。在“十化”黨(dang) 建模式的指引下,瑪沁縣充分凝聚民智民力,發揮黨(dang) 支部領導下的村民自治組織優(you) 勢,在全縣35個(ge) 行政村成立生產(chan) 發展、糾紛調解、環境保護、互幫互助、衛生評估、治安聯防、教育督導、精神文化、保障聯絡、聯係協調、效率督導11個(ge) 專(zhuan) 項工作組,根據幹部黨(dang) 員群眾(zhong) 專(zhuan) 長編入其中,充分發動群眾(zhong) 、組織群眾(zhong) 、引導群眾(zhong) 自發參與(yu) 到產(chan) 業(ye) 發展、環境治理、矛盾調解等村級事務中去。

  黨(dang) 的曆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shu) 。用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方式講好黨(dang) 史故事,瑪沁縣各地各部門通過開展集中學習(xi) 、交流研討、專(zhuan) 題講座、讀書(shu) 會(hui) 、流動黨(dang) 校、主題宣講、觀看紅色電影、走訪慰問、文藝下鄉(xiang) 、參觀教育基地,以及“馬背宣講隊”“摩托車宣講隊”“紅旗廣播站”“十一個(ge) 專(zhuan) 項工作組(十一支誌願服務隊)”等宣傳(chuan) 載體(ti) ,通過發放藏漢雙語黨(dang) 史學習(xi) 資料,用群眾(zhong) 能聽懂能記住的大白話、家常話深入田間地頭、牧區草場,講百年黨(dang) 史,激發群眾(zhong) 愛黨(dang) 愛國情懷,有效推動全縣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走深走實、不斷升溫。

  激活“紅色細胞”,將學習(xi) 成果轉化成為(wei) 民服務的實踐成果

  雖已到春季,但瑪沁縣時常會(hui) 降雪,從(cong) 各個(ge) 鄉(xiang) 鎮通往縣城的路段積雪給過路的群眾(zhong) 和車輛帶來諸多不便。寒風凜冽,牧民黨(dang) 員和群眾(zhong) 自發集結,帶著鐵鍬、鏟子等工具,一邊清掃積雪、一邊引導車輛安全通過,全力確保道路安全暢通和群眾(zhong) 出行安全。

  “今天屋裏屋外收拾了嗎?生活垃圾倒了沒有?”在東(dong) 柯河村五社,東(dong) 柯河村衛生評估組的忠措正挨家挨戶進行環境衛生日常檢查。

  “放心吧,院裏院外都打掃過了,村道我也順帶掃了。現在環境變美了,生活條件比以前有了明顯變化,家裏幹淨了,心情特別好。”村民塞日吉說。幹淨整潔的院落,為(wei) 美麗(li) 的草原增添了無限生機;陽光透過幹淨的窗戶把客廳照得亮亮堂堂,這就是塞日吉的家,也是整個(ge) 瑪沁縣農(nong) 村牧區環境整治的縮影。

  “‘十化’黨(dang) 建工作的有效開展,極大提升了村級黨(dang) 組織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服務的能力,黨(dang) 員群眾(zhong) 參與(yu) 社會(hui) 治理的榮譽感和主人翁意識空前高漲。”讚根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官卻深有感觸地說。多年來,他和他的矛盾糾紛調解隊伍穿梭於(yu) 牧民的帳篷、牧場中,以拉家常等形式了解牧民群眾(zhong) 所思所盼,及時掌握群眾(zhong) 生活生產(chan) 中的摩擦和矛盾糾紛。如今“官卻個(ge) 人調解工作室”已經成為(wei) 當地牧民群眾(zhong) 心目中公平正義(yi) 、說理講法的“金字招牌”。

  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身影。全縣各級黨(dang) 組織堅持把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抓在經常、融入日常,並與(yu) 推動“十化”黨(dang) 建舉(ju) 措、生態文明建設、脫貧成果鞏固、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社會(hui) 治理、民族團結等重點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組織開展“戴黨(dang) 徽、亮身份、樹形象”“一名黨(dang) 員一麵旗”“曬成績、亮承諾、作表率”“黨(dang) 員誌願服務”等活動,激活廣大黨(dang) 員幹部“紅細胞”。聚焦辦實事,發揮好優(you) 勢,以法治宣傳(chuan) 服務,矛盾糾紛化解、為(wei) 民排憂解難等多種形式,開展了“誌願暖人心”“送法進社區進寺院”“上門辦證送溫暖”“百萬(wan) 警進千萬(wan) 家”“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等係列活動,主動適應人民群眾(zhong) 需求,將學習(xi) 成果轉化成為(wei) 民服務的實踐成果。

  以紅色動力驅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讓農(nong) 牧民樂(le) 享幸福生活

  沐浴著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的春風,瑪沁縣積極傳(chuan) 承紅色基因,汲取紅色動力,紮實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春暖時節,拉加鎮賽什托村氣溫依然在零下4℃,但村裏的13個(ge) 蔬菜大棚裏卻滿目翠綠,西紅柿、辣椒、黃瓜等蔬菜生長旺盛。村民旦珍一邊在大棚裏采摘蔬菜,一邊高興(xing) 地說:“以前靠放牧為(wei) 生,現在在技術人員的鼓勵和指導下,我們(men) 學習(xi) 種植技術,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ye) 。前不久,剛銷售了250公斤的油菜,再過20多天,新一批的油菜就又可以采摘上市了,到了年底這個(ge) 棚至少可以為(wei) 集體(ti) 經濟創收5萬(wan) 元。”

  又到了春耕備耕的好時節。在賽什托村的田間地頭,村裏的黨(dang) 員帶著村民們(men) 拿起鋤頭鐵鍬開始翻地,為(wei) 土豆、蘿卜等蔬菜的種植做好準備。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南科說,“黨(dang) 建引領不是喊口號,你得實實在在幹,才能得到群眾(zhong) 信任。通過‘十化’黨(dang) 建工作舉(ju) 措,如今黨(dang) 支部最大的動力就是來自於(yu) 全村黨(dang) 員群眾(zhong) 的支持信任。今年我們(men) 將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ti) 經濟,切實增加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收入。”

  在大武鄉(xiang) 格多村,村“兩(liang) 委”班子根據“十化”黨(dang) 建工作思路,努力探索生態保護和村集體(ti) 經濟發展的路徑,建立“黨(dang) 建+企業(ye) +合作社+牧戶”的工作模式,推廣“草-畜-肥-草”循環生產(chan) 模式。全村188戶603人以股份製形式100%入社,2019年格多村治理黑土灘、依靠種草獲得了近60萬(wan) 元收入。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多布旦說:“現在村裏依托‘十化’黨(dang) 建成立了專(zhuan) 項工作組,老百姓都參與(yu) 進來了,我們(men) 更加有信心了。現在我們(men) 種草已經從(cong) 黑土灘向黑土坡延伸,治理範圍越來越大,成效越來越好,分紅也肯定會(hui) 越來越多,老百姓的日子也會(hui) 越過越紅火。”

  “感念黨(dang) 恩成為(wei) 瑪沁百姓的行動自覺,國旗是最好的‘護身符’,共產(chan) 黨(dang) 是最穩的‘靠山’已經成為(wei) 瑪沁縣廣大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的普遍共識。下一步,我們(men) 將結合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拓展深化‘十化’黨(dang) 建品牌,把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作為(wei) 根本,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瑪沁縣委副書(shu) 記洪軍(jun) 說。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