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上千建設者8年艱苦奮戰 成蘭鐵路榴桐寨隧道貫通

發布時間:2021-04-27 15:2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4月26日,四川茂縣,航拍成蘭(lan) 鐵路榴桐寨大橋。中新社記者 劉忠俊 攝

  26日上午,隨著最後半米拱部圍岩成功鑿通,上千名建設者經8年艱苦奮戰,成(都)蘭(lan) (州)鐵路(下稱:成蘭(lan) 鐵路)榴桐寨隧道順利貫通,為(wei) 該條鐵路全線貫通奠定了堅實基礎。

  成(都)蘭(lan) (州)鐵路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規劃網“蘭(lan) 廣”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時速200公裏,是繼青藏鐵路後我國又一條在海拔3000米高原修建的“天路”。


4月26日,四川茂縣,航拍成蘭(lan) 鐵路榴桐寨大橋。中新社記者 劉忠俊 攝

  榴桐寨隧道位於(yu) 四川茂縣渭門鎮和溝口鎮境內(nei) ,由中鐵二院設計、中鐵十二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隧道全長16.312公裏,隧道最大埋深達1410米,埋深500以上段落近11公裏。“榴桐寨隧道是成蘭(lan) 鐵路軟岩大變形最嚴(yan) 重的隧道之一,為(wei) 降低施工及運營風險,設計采用了雙洞分修方案。”中鐵二院成蘭(lan) 鐵路項目經理周躍峰稱。

  “全隧圍岩岩性均為(wei) 極為(wei) 軟弱破碎的千枚岩、炭質千枚岩,其中IV、V級圍岩占比達85%以上。對施工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極大。”中鐵十二局成蘭(lan) 鐵路項目總工楊衛介紹,榴桐寨隧道地質地貌十分複雜,具有“四極三高”顯著特點。四極為(wei) :地形切割極為(wei) 強烈,構造條件極為(wei) 複雜活躍,岩性條件極為(wei) 軟弱破碎,汶川地震效應極為(wei) 顯著,三高為(wei) :高地殼應力、高地震烈度、高地質災害風險。榴桐寨隧道位於(yu) 位於(yu) 薛城至臥龍“S”型構造帶北東(dong) 段與(yu) 石大關(guan) 弧形構造帶東(dong) 段複合部位,岷江斷裂帶南段。受區域構造影響,斷層、褶皺發育。隧道總體(ti) 穿越由永頂倒轉向斜和火燒坡向斜、火燒坡倒轉背斜組成的複式褶皺構造,中間被大岐山斷層所切斷。


4月26日,四川茂縣,成蘭(lan) 鐵路榴桐寨隧道建設者代表合影留念。中新社記者 劉忠俊 攝

  成蘭(lan) 鐵路有限責任公司成蘭(lan) 指揮部副指揮長肖霞林表示,榴桐寨隧道2013年開工以來,克服了岷江斷裂帶地震頻繁、岩性軟弱,地應力高達37Mpa,洞內(nei) 發生嚴(yan) 重大變形,且群洞效應明顯等地質困難。通過科研攻關(guan) ,施工中采用高墩基礎三聯跨超大型明洞,將橋、站台、車站行車室等共同防護,並采用壩形空心基礎,外吊模台車等創新方案解決(jue) 軟弱基礎及既有橋梁等條件下修建大型明洞的難題,在控製大變形方麵,采用主動控製技術,創新提出長短錨杆組合及大斷麵開挖快封閉的工法等一係列大變形處理技術,解決(jue) 了近5公裏軟岩大變形問題。

  據了解,成蘭(lan) 鐵路建成通車後,將結束川西北地區沒有鐵路曆史,與(yu) 既有寶雞成都鐵路、蘭(lan) 州重慶鐵路及四川西藏鐵路、成都西安鐵路共同構建連通西北、西南及華南沿海的幹線鐵路通道。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