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西寧:綠水青山繞古城 一江清水向東流

發布時間:2021-05-07 16:47:00來源: 青海日報


在北川河上建成的北川河濕地公園。祁國彪 攝

  作為(wei) 黃河在省內(nei) 最大的一級支流,湟水河是青海的母親(qin) 河,在青海境內(nei) 流域約330公裏,由於(yu) 流域內(nei) 人口相對密集,工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布局集中,流域水資源利用率超過60%,曾經很長一段時期,水環境質量總體(ti) 呈中度或重度汙染。於(yu) 是,省市兩(liang) 級政府決(jue) 定下大力氣整治湟水河及沿岸生態。

  西寧市紮實貫徹落實習(xi) 總書(shu) 記對青海提出的“三個(ge) 最大”省情定位和“守護好中華水塔”的重大要求,結合實際,創新思路和舉(ju) 措,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攻堅克難、多措並舉(ju) 推進湟水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經過不懈的努力,如今湟水河流域生態明顯好轉,發揮了省會(hui) 城市的引領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hui) 效益。

  生態廊道修複與(yu) 休閑共存

  4月的西寧春意盎然。4月5日,在經曆雨水的衝(chong) 刷後,天空呈現了久違的“西寧藍”,北川河濕地公園在此映襯下更加美麗(li) 、愜意,這裏水係蜿蜒曲折、碧波蕩漾,兩(liang) 岸綠草茵茵、鳥語花香,河麵上水鳥時而在空中滑翔,時而在水麵上悠閑休憩,市民們(men) 在湖光山色間流連忘返,有人不時舉(ju) 起手機拍照。

  “西寧的生態好了,珍稀禽鳥都回來啦!”與(yu) 家人一同前來散心的市民沈梅花說道:“作為(wei) 土生土長的西寧人,近幾年我們(men) 看著湟水河水質一點點變好,心裏格外驕傲。”

  誰能想到,十多年前由於(yu) 受周邊工業(ye) 、生活汙水和垃圾的影響,北川河渾濁不堪甚至瀕臨(lin) 斷流。

  北川河是湟水河的重要支流,也是湟水河生態和水質變化的縮影。2016年,西寧市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青海時提出的“青海最大的價(jia) 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等重大要求,啟動了湟水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北川河綜合治理項目,通過水體(ti) 淨化和保持、景觀工程實施等項目。今天,一條集生態防護、休閑綠地、旅遊景區、文化展示、自然生態環境功能恢複等為(wei) 一體(ti) 的綠色景觀生態廊道已具規模。

  西寧市生態環境局水環境生態科副科長徐玲說,北川河濕地公園水體(ti) 采取多級蓄水和沉沙工程,行人步道采用先進的滲水材料,河流沿線建設了全部雨汙水收集管網工程,最大程度減少對北川河水的汙染。作為(wei) 湟水河流域綜合治理的一部分,北川河濕地公園不僅(jin) 改善了湟水河水質,還優(you) 化了生態環境,斑頭雁、漁鷗、白鷺、赤麻鴨等珍稀鳥類紛紛在這裏“定居”,也成為(wei) 許多候鳥遷徙時的重要棲息地。

  湟水河岸治理與(yu) 建設同行

  不隻北川河,西郊河、南川河等的滔滔河水也都注入湟水河從(cong) 西寧城區奔流而過。“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製宜、分類施策,上下遊、幹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2015年至2020年,西寧市爭(zheng) 取中央、湟水河流域水汙染防治專(zhuan) 項資金11.5億(yi) 元,先後實施北川河、南川河等重要河段和重點支流的水汙染治理與(yu) 水生態修複,加速打造湟水河生態活力軸,促進生態環境優(you) 化與(yu) 經濟永續發展良性互動,展開了“高原綠、西寧藍、河湖清”的生態畫卷。

  東(dong) 起寧湖濕地公園,西至湟水濕地公園,湟水河濱水綠道沿湟水河將城市公園、居住區、商業(ye) 區等通過綠廊串聯起來。

  在寧湖濕地公園的湟水河河麵上,數十隻漁鷗嬉戲,叫不出名的水鳥有許多種,它們(men) 或仰頭鳴叫,或低頭戲水。最近,這裏成了攝影愛好者常去的地方。攝影愛好者崔振林說,他每年都來寧湖公園拍照,相比前幾年,這裏的水鳥多了很多,除了漁鷗,還有綠頭鴨、白骨頂雞、鳳頭 等珍禽。

  “寧湖濕地緊挨湟水河,在濕地種植蘆葦、香蒲等根係發達的植物,除了有環保和觀賞價(jia) 值,還為(wei) 鳥類棲息提供了難得的環境。”徐玲說,許多水鳥願意到寧湖濕地生活,這與(yu) 寧湖濕地良好的水質有很大關(guan) 係。寧湖濕地是青海省湟水河治汙的亮點工程,這片人工濕地不僅(jin) 是市民納涼、休閑的好去處,更重要的是發揮了涵養(yang) 水源、淨化水質的生態功能。寧湖濕地的用水通過管道從(cong) 汙水處理廠出水口引出後,先進入潛流濕地利用和淨化,後又通過表流濕地匯入湟水河。自然潛流的水,從(cong) 地下滲出後,經過地麵植物吸收,達到淨化水質的效果。

  目前,西寧湟水濕地公園已建成海湖濕地、北川濕地、寧湖濕地三大核心區。“十三五”期間,西寧市落實“水十條”製定水汙染防治實施方案,經過多年水汙染防治攻堅,西寧市地表水斷麵水質改善顯著,2017年湟水河幹流全麵消除劣V類水體(ti) ;2018年各考核斷麵水質達標率達到100%,水質優(you) 良率為(wei) 87.5%;2019年,西寧市考核斷麵水質優(you) 良率達到100%;2020年在保持以往水環境質量的前提下,小峽橋斷麵穩定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IV類標準。今年1至2月,西寧城市水質綜合指數較2020年同期提升9.5%,水質指數在全國參與(yu) 排名的333個(ge) 地級市排名第152位,較去年同期提高30位。

  “目前,湟水河治理在由單一治理向生態修複和景觀建設相結合的綜合治理轉變。”徐玲說,將河道治理、片區開發、截汙納管、河岸綠化及景觀功能提升等項目統籌整合、打包實施,目前已治理河道137公裏;建成508.7公頃的湟水國家濕地公園,打造了一批集生態防護、休閑綠地等為(wei) 一體(ti) 的城市特色濱水空間和活力岸線。

  通過河道底質改良、微生物淨化、水生植物配置、濕地綠化提升等措施,湟水河日漸清澈。加快推進“湟水河生態活力軸”和園博園、西堡生態森林公園、元堡子濕地公園等重點項目建設,湟水河流域功能品質也不斷優(you) 化提升。

  西寧市紮實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hui) 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要求,堅持綜合治理、係統謀劃,將以湟水河幹流和北川河、南川河等6條支流為(wei) 統領,從(cong) 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三水”角度係統分析水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及成因,謀劃重點任務和重大項目,研究提出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ti) 思路和措施,全麵排查城鎮生活汙水處理設施短板,建立問題清單,精準有效補齊排水基礎設施短板,不斷構建完善湟水河流域全麵係統治理。

  綜合規劃產(chan) 業(ye) 與(yu) 環保雙贏

  亭台、曲徑、水域……一幅自然的生態景觀,扮靚了原本為(wei) 臭水溝的南川河。河濱綠道串聯了蓮湖公園、塔爾寺、沿線公園、居住區、商業(ye) 區等,將自然環境及曆史人文自然景觀融為(wei) 一體(ti) 。

  從(cong) 蓮花湖到湟水濕地公園,從(cong) 老爺山到體(ti) 育公園,悠悠綠道見證了綠色西寧的蛻變,也將見證建設現代美麗(li) 幸福大西寧的新征程。

  在實踐中,西寧市堅定不移地踐行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理解把握“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自然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觀、“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民生觀……立足公園城市建設,將公園形態和城市空間有機融合,全麵開展了“幸福西寧·花園城市”綠化美化彩化行動。

  合理規劃布局城鎮空間,加快建設花兒(er) 、果蔬、森林康養(yang) 等特色小鎮,打造一批具有曆史記憶、地域風情、民族特點的特色小鎮和美麗(li) 城鎮。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用產(chan) 業(ye) 帶動經濟,提升城鄉(xiang) 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拓展綠水青山轉化為(wei) 金山銀山的方法路徑,發揮高原生態資源優(you) 勢,推動生態與(yu) 三次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實現生態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生態化。建設國家農(nong) 業(ye) 科技園區湟中核心區和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推進化肥農(nong) 藥減量增效行動……綠色西寧的發展活力正在持續釋放。

  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確保‘一江清水向東(dong) 流’”的諄諄囑托,西寧市將繼續以湟水河流域綜合治理為(wei) 工作主線,聚焦綠色發展目標,著力塑造湟水風韻,持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打造水麵豐(feng) 富、水體(ti) 靈動、水質自淨的生態水係新格局。

  青山綠水見證,西寧人不懈地努力著,並且還將繼續努力打造具有公園城市形態、美麗(li) 城市風範、幸福城市品質的現代美麗(li) 幸福大西寧。如今,湟水河沿岸已成為(wei) 一幅亮麗(li) 的山水城市景觀圖,我們(men) 堅信更多的生態福利將惠及沿岸百姓。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築起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屏障

    “十三五”期間,全省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較2015年大幅提高,19個地表水國考斷麵水質優良比例較考核基準年提高15.8個百分點,湟水河出省斷麵Ⅲ類水質占比不斷提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現全覆蓋…… [詳細]
  • 青海玉樹:牢記殷殷囑托守護“中華水塔”

    三江源18個核心保護區中,有10個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巍巍的蒼莽雪山間,保護區麵積達9.6萬平方公裏,占玉樹州總麵積的41%,占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麵積的72%,玉樹生態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