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切片 聚焦四川甘孜農牧民新生活
“湯古鎮已經發展為(wei) 一個(ge) 旅遊勝地,當地旅遊搞得熱熱鬧鬧,感謝你們(men) 的熱情招待。”5月20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龍縣湯古鎮崩崩衝(chong) 村,村民高素珍接到海南遊客苟女士的感謝電話。5月中旬,苟女士根據親(qin) 戚介紹,帶著40多人的旅遊團到崩崩衝(chong) 村旅遊,其間,吃住都在高素珍家,高素珍也首次嚐到了旅遊經濟的甜頭。
高素珍今年63歲,為(wei) 人熱情好客,她說:“國家想方設法創造條件讓大家過上新生活,我們(men) 更要加油奮鬥!”
近年來,甘孜基礎建設、交通設施、教育衛生條件等方麵得到進一步改善,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水平全方位提高。近日,記者下鄉(xiang) 入戶,近距離觀察甘孜鄉(xiang) 村農(nong) 牧民的幸福新生活。
切片一 村容村貌大變樣
崩崩衝(chong) 村位於(yu) 九龍縣城北部,距縣城約5公裏,距離湯古鎮政府約10公裏,平均海拔3100米。雖然該村並非貧困村,但以往受地理地形因素影響,村上發展不盡如人意,村民靠天吃飯,生活質量時好時壞。
打贏脫貧攻堅戰後,崩崩衝(chong) 村297戶村民與(yu) 高素珍一樣,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該村先後建成達標衛生室、有了合格的鎮村醫生(巡診)、完善了圖書(shu) 室、文化站設施,鋪設了硬化通村道路,設立了村級綜合服務設施、電子商務配送點,開通了客運公交車,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生活硬件條件好了,還要更上一層樓。我們(men)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第一步,計劃從(cong) 旅遊入手。”崩崩衝(chong) 村村主任葉洪成介紹,隨著伍須海、獵塔湖等景區的配套建設逐步完善,處於(yu) 景區外圍的崩崩衝(chong) 村,也能“背靠大樹乘涼”,成為(wei) 外來遊客體(ti) 驗藏家新生活的好地方。目前,部分村民正逐步擴建自家舊房,或改造民宿,或發展餐飲;村上將統一打造一批藏族特色鄉(xiang) 村酒店,建成特色避暑區;離縣城較近的五佰尼組,計劃發展周末休閑農(nong) 莊,將集中連片的土地建成城市居民休閑體(ti) 驗區,將田邊地角改建為(wei) 步遊道和自行車騎行道,並提供相應的療養(yang) 、休閑、娛樂(le) 及親(qin) 子遊戲等特色服務。崩崩衝(chong) 村正在熱火朝天地烹飪“旅遊飯”。
切片二 便民路變成產(chan) 業(ye) 路
道路通暢關(guan) 乎地區發展,影響村民生活。“木絨通鄉(xiang) 路建成,直接打通了我們(men) 村的‘大門’。外出到縣城打工的多了,就連網購包裹都多了。”家住雅江縣木絨鄉(xiang) 木絨村的多吉和瓦紮說起這一年多村裏的變化,臉上全是欣喜愉悅。
木絨鄉(xiang) 通鄉(xiang) 公路是全國、全省最後一條通鄉(xiang) 路。該通暢工程路線起於(yu) 雅江縣兩(liang) 河口慶大溝橋,終點在木絨鄉(xiang) 政府,途經沙學、木絨等村,實際建設裏程31.8公裏。2019年底,該項目的建成,極大改善了當地農(nong) 牧民的出行條件。
“剛通車時,我們(men) 預計可以惠及沿線群眾(zhong) 近5000人。現在發現實際效用遠遠不止。除了沿路群眾(zhong) ,道孚縣亞(ya) 卓鎮群眾(zhong) 也是受益者,惠及8000餘(yu) 人。”木絨鄉(xiang) 鄉(xiang) 長克珠降澤說,通路後一年多,當地孩子們(men) 越來越多到縣城讀書(shu) ,普通話更是越說越流利;年輕人收購鬆茸、買(mai) 賣中藏藥材的人數逐步增加,生意做得紅紅火火;老年人走親(qin) 訪友的頻率也高了,外出看看不再難……
木絨鄉(xiang) 通鄉(xiang) 油路除了便民出行,還是群眾(zhong) 增收的一條產(chan) 業(ye) 通道。“路好了,發展藥材產(chan) 業(ye) 也更加有底氣。”木絨鄉(xiang) 安桂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致富帶頭人珠可說。木絨鄉(xiang) 和雅江縣農(nong) 牧農(nong) 村和科技局進行對接,爭(zheng) 取到了1萬(wan) 株羌活試種。目前,羌活長勢喜人。鄉(xiang) 上計劃,首批羌活取得良好效益之後,將在全鄉(xiang) 範圍內(nei) 種植,發展集體(ti) 藥材經濟。
切片三 “富民安康”育人才
“我們(men) 家有4個(ge) 小孩要上學,雖然隻有父親(qin) 一個(ge) 勞動力,但家裏一直鼓勵我們(men) 努力讀書(shu) 。”杜吉她吉是道孚縣各卡鄉(xiang) 約呷村第一個(ge) 考上本科的大學生。三年前,她考入西南民族大學,姐姐也考入阿壩師範學院。家裏一下出了兩(liang) 個(ge) 大學生,成為(wei) 當地的美談。如今,弟弟妹妹也通過“富民安康”教育政策,憑借優(you) 異的成績到綿陽、德陽就讀高中。“感謝國家的教育政策,我實現了走出去的夢想。”杜吉她吉說,“我一定好好讀書(shu) ,將來回報社會(hui) 。”
村民的“口袋”鼓了,生活質量也提高了,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重視教育。
“我們(men) 村的變化在持續,特別是村民送子女入學的思想觀念不斷加強,有些甚至開啟陪讀生活。駐村的這幾年,村裏考上大學的孩子越來越多,全村24戶人,出了12名大學生。”成都師範學院駐道孚縣各卡鄉(xiang) 約呷村隊員李胤說。
近年來,隨著文化條件改善,教育惠民政策進一步落實,道孚縣堅持素質教育為(wei) 主線,不斷推進教育內(nei) 涵發展,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
“人才振興(xing) 需要教育持續發力。”道孚縣教育和體(ti) 育局負責人介紹,截至去年底,道孚教育基礎建設32個(ge) 項目已完成17項,其中,重點項目道孚縣城關(guan) 第三完全小學食堂及附屬工程竣工驗收,鮮水鎮幼兒(er) 園竣工並投入使用,部分片區學校1—6年級集中到縣城第一完全小學,並整體(ti) 搬遷到教育園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脫貧後的四川甘孜農牧民:在家門口走上了“致富路”
依靠著黃金莢,肖學鳳家在2019年順利脫貧,現在家裏冰櫃、電視、無線網全有了,5口人都換了新床,打開冰櫃看著滿滿一櫃的肉和凍貨,肖學鳳就樂得合不攏嘴。[詳細] -
脫貧後的四川甘孜藏區農牧民:遍地黃金莢 等待梨花開
春節剛過,位於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縣天氣陰冷。一大早,嶽紮鄉八科村村民肖學鳳獨自一人下地勞作,為三月份的黃金莢種植做準備。[詳細] -
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農牧民“趕場”忙
據悉,在春節和藏曆新年期間,理塘縣各鄉鎮、社區還將舉辦傳統馬術表演、文藝匯演、法治宣講、趣味體育比賽等各類活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