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甘孜:老書記退休不忘振興鄉村 甘當“白發書記”左膀右臂
“老書(shu) 記”澤鄧珠退休(左)和“白發書(shu) 記”文雪鬆(右)。 康宇翔 攝
6月初夏,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漢戈村綠意盎然。漢戈村晉級“四川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先進示範村”;為(wei) 該村熬白頭的第一書(shu) 記文雪鬆獲評“四川省脫貧攻堅新進個(ge) 人”……看著今非昔比的漢戈村,最欣慰的莫屬該村的老書(shu) 記澤鄧珠。
去年,文雪鬆手捧家鄉(xiang) 特產(chan) 的照片在網上熱傳(chuan) ,吸引網友的不隻是他手裏的黑青稞餅幹,更是這位扶貧幹部的一頭白發。那時他才37歲。
幾年前的漢戈村,還是不通水、不通電、不通路的落後村,白白辜負了緊鄰“稻城-亞(ya) 丁旅遊幹線”的絕佳區位。
可短短三四年光景,受益於(yu) 脫貧攻堅好政策,漢戈村搖身一變,成了濯桑鄉(xiang) 最富的村。僅(jin) 在2020年,腰包漸鼓的5戶村民就一起買(mai) 了轎車,並排開進漢戈村。
澤鄧珠今年56歲,當了38年村幹部,2020年年底依政策退休,扶貧幹部和村民改稱“老書(shu) 記”。澤鄧珠蠻喜歡這個(ge) 稱謂,這是大家夥(huo) 兒(er) 對他畢生工作的認可。
其實,“老書(shu) 記”不止一人。2019年5月,甘孜州煙草專(zhuan) 賣局派駐漢戈村第一書(shu) 記文雪鬆到任,不到半年就滿頭白發,看上去比澤鄧珠還“成熟”些。
看著文雪鬆38歲就白了頭,有村民心疼地說:我們(men) 村有兩(liang) 位受人尊敬的“老書(shu) 記”,一個(ge) 年紀大,一個(ge) 麵相老。
澤鄧珠和文雪鬆搭過一年多班子,在他看來,這位“麵相老”的文書(shu) 記,思想卻很“新”。
“挖蟲草、撿菌子是村裏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雖然收入可觀,但要看天吃飯,饑一頓、飽一頓的,不穩當。”2012年擔任漢戈村支部書(shu) 記後,澤頓珠一直想給村裏物色個(ge) 長遠產(chan) 業(ye) 。
他先是看上了黑青稞,但因信息閉塞、銷路不暢,每斤兩(liang) 三元的價(jia) 格根本提不起村民興(xing) 趣。後來,擴產(chan) 的黑青稞成了牲畜的口糧,產(chan) 業(ye) 探索也就作罷。
但澤頓珠打下的產(chan) 業(ye) 基礎,啟發了文雪鬆。到任沒多久,文雪鬆和其他駐村幹部自費購買(mai) 了設備,空了就聚集在宿舍區搞“科研”。
2020年初春的一天,文雪鬆神秘兮兮地把澤鄧珠喊到宿舍,拿出一盤黑青稞餅幹給他試吃。入口即化、軟糯清香,澤鄧珠得知是扶貧幹部自己琢磨的配方時,連呼“神奇”。
配方敲定後,文雪鬆又帶隊和成都一家食品廠談妥合作事宜——使用村屬“漢戈花村”商標生產(chan) 係列餅幹,黑青稞粉由漢戈村特供,廠家按照每斤6元收購。
2020年下半年,借著丁真的爆紅,“白發書(shu) 記”也靠直播帶火了黑青稞餅幹,銷售額月均突破10萬(wan) 元。
產(chan) 品銷路打開後,麵對全國各地的訂單,餅幹質量能否跟得上?最重要的原料供應能否繼續保持地域特色?在慶幸新產(chan) 業(ye) 快速起步的同時,澤鄧珠也為(wei) 文雪鬆的“餅幹事業(ye) ”暗自心焦。
正當澤鄧珠打算“善意提醒”時,文雪鬆先一步找上門來:“老書(shu) 記,我想請您出山,親(qin) 自把關(guan) 青稞粉製作。”這句話像“定海神針”一樣,讓澤鄧珠的擔憂瞬間消散。
在文雪鬆看來,原料特供既是黑青稞餅幹的獨特優(you) 勢,也是讓村民長久受益的倚賴,質量這一關(guan) 由德高望重的澤鄧珠把著,妥妥的。
兩(liang) 人一合計,達成共識:所有青稞粉必須由澤鄧珠研磨,廠家隻從(cong) 澤鄧珠家收購原料。一來防止村民以次充好,二來防止原料來源不明。
特供原料,也成了“漢戈花村”餅幹的一大賣點。
接著,抖音平台助推帶貨、村屬網上微店開通、四川煙草扶貧商城納入……在文雪鬆的多方奔走下,餅幹銷售迎來更多機遇。
如今,借力“餅幹事業(ye) ”和其他輔助產(chan) 業(ye) ,漢戈花村人均年收入逾萬(wan) 元。這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關(guan) 鍵數據裏,離不開兩(liang) 位“老書(shu) 記”的滿腔熱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高原“白發書記”帶貨記
“常吃黑青稞,身體更健康!”在一個直播平台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濯桑鄉漢戈村第一書記文雪鬆,化身產品代言人,賣力推銷黑青稞餅幹。[詳細] -
村裏來了個“背包書記”
她是農牧民眼中的任書記,是孩子們心中的“姐姐”,是農牧民夜校裏的“老師”,也是新時代甘孜州司法行政係統中一位有擔當的“90後”。她叫任敏,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濯桑鄉下汝村第一書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