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拓寬合作領域 全麵促進青海湖流域水生態係統保護
圖為(wei) 掛牌儀(yi) 式現場。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供圖
6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在青海湖鳥島舉(ju) 行“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海湖高原湖泊濕地生態環境科學觀測野外台站”掛牌儀(yi) 式。
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nei) 陸鹹水湖,是世界高原內(nei) 陸湖泊濕地類型的典型代表,是水鳥重要繁殖地和遷徙通道的主要節點,是我國西部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地和水氣循環通道,是維係青藏高原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ti) 。
據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長殷戰介紹,為(wei) 進一步加強對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下青藏高原湖泊濕地生態係統的演化、生物多樣性維持及水生態環境保護等科學問題的研究,更好的服務於(yu) 青海湖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科技需求,為(wei) 青海湖國家公園建設提供科技支撐。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決(jue) 定成立“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海湖高原湖泊濕地生態環境科學觀測野外台站”。
據介紹,2019年8月,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與(yu)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重點圍繞青海湖水生態環境保護開展水生態環境監測、水生態係統健康評價(jia) 、水生態修複等一係列合作並取得了矚目的成果,為(wei) 青海湖國家公園建設提供了水生態環境相關(guan) 領域的專(zhuan) 業(ye) 技術支撐與(yu) 谘詢服務。
“今天,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海湖高原湖泊濕地生態環境科學觀測野外台站的成立,標誌著局院合作進入了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新階段。”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副局長高靜宇表示,“我們(men) 將以此為(wei) 契機,充分利用各自資源優(you) 勢和科研優(you) 勢,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致力於(yu) 青海湖流域水生態修複和水環境綜合治理,同時,充分發揮野外台站對青海湖水生態環境保護的科技支撐和技術指導作用,全麵促進青海湖流域水生態係統健康及生物多樣性保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湖衛星定位係留式浮標布放正式完成
多年來,觀測到的連續水文氣象數據已經用於氣象衛星的輻射定標以及青海湖大氣和湖麵環境狀況背景特征的研究,為中國遙感衛星輻射校正場建設作出了貢獻。[詳細] -
青海湖潛水區域首次實現“無人船”定位采樣
記者26日從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獲悉,為進一步實現采樣工作專業化、信息化,青海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首次利用智能無人采樣船完成了對青海湖湖水的定點采樣工作。[詳細] -
青海湖水環境不斷向好 水鳥數量持續增加
1日,記者從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管理局獲悉,日前,該局組織開展2021年春季水鳥監測及普氏原羚專項調查,曆時5天,圓滿完成了春季遷徙水鳥、普氏原羚種群監測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任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