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同心·共鑄中國心】幫助患者重拾美好生活 心裏很欣慰

發布時間:2021-07-11 12:30: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從(cong) 2017年,我和他一起到西藏林芝義(yi) 診,此後每一次同心·共鑄中國心的義(yi) 診活動我們(men) 都在一起。”坐診了一個(ge) 上午,為(wei) 20餘(yu) 名群眾(zhong) 看診的北京市石景山醫院呼吸科主任張作清,此時嗓音已明顯沙啞,但談起共同義(yi) 診的經曆,她笑逐顏開。而她口中的親(qin) 昵的“他”,正是在同一家醫院共事的丈夫,北京市石景山醫院婦科主任盛曉濱。


圖為(wei) 張作清、盛曉濱在青海果洛州義(yi) 診 (組委會(hui) 供圖)

  “壓力都大,但好在誌同道合。”同為(wei) 醫生的夫妻倆(lia) ,在工作中麵臨(lin) 著巨大的壓力。談起丈夫,張作清說:“他常常是早上8點出門,有時半夜12點才離開醫院。”然而同有一顆熱心公益、熱愛義(yi) 診的心的他們(men) ,在早出晚歸的繁忙生活中,擁有了攜手同行的情懷。

  “很難忘我們(men) 一起參加同心·共鑄中國心義(yi) 診活動的經曆。”盛曉濱說。多年來,這對義(yi) 診伉儷(li) 的足跡早已走遍西藏、青海、雲(yun) 南、寧夏等地。

  回憶起跟隨同心團隊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義(yi) 診經曆,張作清仍然記憶猶新。“當時有一位藏族患者,有多年咳嗽病史,由於(yu) 沒有得到正確的治療,常年患病不能工作。我們(men) 來了之後,確診他為(wei) 肺炎,並通過藥物治療使他很快恢複健康,挽救了他的家庭。”張作清說:“我們(men) 能把偏遠地區的病人治好,讓北京的醫療資源可以幫助各族群眾(zhong) 重拾美好生活,我們(men) 心裏是很欣慰的。”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北京市石景山醫院被確定為(wei) 新冠肺炎疫情定點收治醫院。作為(wei) 一名從(cong) 抗擊非典走過來的老將,身為(wei) 醫院呼吸科主任的張作清,克服身體(ti) 困難每天堅守在一線。“呼吸科醫生不去讓誰去?”樸實的話語背後卻是她最堅定的決(jue) 心。

  2020年4月,張作清被授予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稱號;2020年12月,張作清被評為(wei) 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她每年堅持在業(ye) 餘(yu) 時間為(wei) 社區醫務工作者開辦講座、講授醫療知識。“醫療就是要走向基層、走向百姓。” 張作清說:“走到哪裏,我們(men) 就把醫術傳(chuan) 遞到哪裏,更把溫暖傳(chuan) 遞到哪裏。”

  當談及今年參加同心·共鑄中國心青海行義(yi) 診活動的初心時,盛曉濱表示,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再次來到涉藏州縣,為(wei) 民族團結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張作清說:“今年是建黨(dang) 100周年,我們(men) 會(hui) 永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圖為(wei) 張作清和燈塔鄉(xiang) 的藏族女孩格措吉合影留念 (組委會(hui) 供圖)

  在義(yi) 診活動結束之時,一名來自燈塔鄉(xiang) 的藏族女孩格措吉感激地擁抱了張作清,和她依依不舍地道別。“每走到一個(ge) 地方,我們(men) 總是會(hui) 認識一些新朋友。我和她說,等她結婚了,我一定會(hui) 來喝她的喜酒。” (新利平台 通訊員/楊建濤 記者/王智霖)

(責編: 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