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看,國家公園的全新打開方式

發布時間:2021-08-10 09:31:00來源: 光明日報


五月的黃河源景致。靜言 攝/光明圖片

  青海省果洛州瑪多縣位於(yu) 黃河源區域,2019年前,這裏是國家級貧困縣,最重要的脫貧方式是旅遊開發。但過去大眾(zhong) 旅遊的模式不可持續,因此被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於(yu) 2018年叫停。

  雲(yun) 享自然注冊(ce) 於(yu) 青海省瑪多縣,被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授權開展國家公園生態產(chan) 品特許經營,通過“企業(ye) +社區+政府”的模式,依托黃河源當地社區開展牧民參與(yu) 式商業(ye) 項目,為(wei) 公眾(zhong) 和國家公園訪客提供生態體(ti) 驗產(chan) 品和服務。

  2021年5月,記者隨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雲(yun) 享自然等組織的黃河源生態體(ti) 驗團隊,深入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腹地,對未來國家公園生態體(ti) 驗的開展方式進行實地探訪。

  1、找到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的“反應罐”和“催化劑”

  自然保護與(yu) 當地社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之間的矛盾,是國家公園建設需要解決(jue) 的最關(guan) 鍵的問題之一。它不僅(jin) 關(guan) 係到如何協調國家公園體(ti) 製建立中各利益相關(guan) 方的關(guan) 係,在共抓大保護的同時形成生命共同體(ti) ,也決(jue) 定了國家公園的治理結構和管理模式,更影響著國家公園能否可持續地從(cong) 保護與(yu) 發展兩(liang) 個(ge) 角度實現建設目標,即“國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傳(chuan) 承”。在此背景下,“國家公園特許經營”製度創新與(yu) 探索應運而生。

  為(wei) 了加強國家公園的管理,保護其資源價(jia) 值,依照相關(guan) 法律、法規,國家公園管理機構對在國家公園範圍內(nei) 提供的公共產(chan) 品或服務引入競爭(zheng) 機製,選擇合適的經營者,明確責權並對其進行監督管理,使國家公園服務效益最大化,這被稱為(wei) “國家公園特許經營”——顯然,國家公園特許經營是建立健全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關(guan) 鍵路徑。

  很多人認為(wei) ,既然國家公園“實行最嚴(yan) 格的保護”,就應該像自然保護區那樣封閉起來,不應該有生產(chan) 、生活等人類活動,更不應該開展旅遊開發等經營性項目。但在雲(yun) 享自然創始人王蕾看來,中國傳(chuan) 統的“天人合一”觀念和生態文明背景下的“人與(yu) 自然和諧發展”理念,其實也可以理解為(wei) 通過構建人與(yu) 自然的“利益共同體(ti) ”從(cong) 而形成“生命共同體(ti) ”。

  “對三江源而言,讓人民群眾(zhong) 通過保護過上好日子,是激發當地人積極參與(yu) 的內(nei) 生動力,是讓他們(men) 成為(wei) 保護主體(ti) 、實現生態係統和諧可持續發展的關(guan) 鍵,也是建設中國特色國家公園的最終目標。”王蕾強調,三江源國家公園雖然擁有壯美的山川,卻缺少“反應罐”和“催化劑”。要實現由“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隻靠生態補償(chang) ,不僅(jin) 難以充分體(ti) 現保護資源的市場價(jia) 值,更難以反映當地人在保護和共享中的效率差別,而國家公園產(chan) 品品牌增值體(ti) 係和特許經營機製就是一種“反應罐”和“催化劑”。

  2、讓社區居民直接從(cong) 特許經營中獲益

  生活在瑪多縣紮陵湖鄉(xiang) 擦澤村的牧民曲代是第一批生態體(ti) 驗特許經營活動的受益者之一。那是2020年6月初,社區工作人員頂著烈日上門找他商量參與(yu) 特許經營生態旅遊項目的事。“我有輛車,社區就安排我跑運輸,從(cong) 縣城出發一共有三條線路。我們(men) 一個(ge) 車隊七八輛車,一個(ge) 月跑兩(liang) 三趟,一趟就能賺2000多元。”

  生態旅遊的路線深入三江源腹地,往返需要兩(liang) 三天,夜間,曲代會(hui) 休息在線路上其他牧民的家裏。這種“跑一跑歇一歇”的生活讓曲代感到滿足,不過最讓他滿意的,還是如今已煥然一新的家。在參加特許經營後,他終於(yu) 攢夠了錢,在縣城買(mai) 下那台看中了很久的新電視。一轉眼,又是幾趟運輸跑下來,他不僅(jin) 將家裏的老舊電器和家具一件件“翻了新”,餐桌上的蔬菜多了,孩子和妻子的笑臉也多了。

  從(cong) 曲代的生活變化可見三江源國家公園的特許經營已經初見成效。據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黃河源園區的生態體(ti) 驗特許經營自2020年7月10日開始,截至當年底共接待訪客7批79人次,運行收入累計31萬(wan) 元。

  如果說特許經營探索的是如何明確企業(ye) 經營的業(ye) 務範圍、利用強度和類型、時間、空間,那麽(me) 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的目標就是在為(wei) 公眾(zhong) 提供環境教育服務的同時,讓社區通過參與(yu) 生態體(ti) 驗經營活動受益。

  然而,國家公園特許經營機製前景美好,但落地困難重重,涉及眾(zhong) 多利益群體(ti) 且現行法律政策約束較多。目前,三江源國家公園仍處於(yu) 體(ti) 製試點階段,因此特許經營機製建設也在摸索前行。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內(nei) ,包括雲(yun) 享自然在內(nei) 的三家特許經營者都有一個(ge) 共同特點,就是讓社區能夠直接從(cong) 訪客接待與(yu) 活動組織中獲益,讓居民就近就業(ye) 並且增加收入,且收入按勞取酬。

  從(cong) 事自然保護研究與(yu) 實踐多年,王蕾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把“最嚴(yan) 格的保護”理解和執行為(wei) “一刀切”式的禁入。“目前,黃河源園區內(nei) 的紮陵湖鄉(xiang) 營地隻設計了12張客床,由訪客接待帶來的現金收入中,60%至70%當月返回給提供服務的社區合作社和牧民,原住民在獲得生態管護員工資外,還能通過綠色發展分享到保護成果。”據王蕾介紹,雲(yun) 享自然特許經營方案中,將扣除運營成本費用之後的盈餘(yu) ,通過社區參股特許經營企業(ye) 的模式,一半分紅給社區合作社,其他留作企業(ye) 發展和員工激勵。“我們(men) 希望通過在黃河源探索和示範的這一特許經營項目,給當地社區提供就業(ye) 崗位,帶領牧民參與(yu) 生態產(chan) 品生產(chan) ,並將取得的收益大部分回報給當地。”

  在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地委員會(hui) 副秘書(shu) 長、國家林草局昆明勘察設計院高級工程師薑波看來,相較於(yu) 國外成熟的生態旅遊特許經營模式,此次黃河源生態體(ti) 驗活動最大的亮點在於(yu) 盡最大努力將社會(hui) 力量與(yu) 社區參與(yu) 緊密結合起來,“特別是‘企業(ye) +政府+合作社+居民’的現代化生產(chan) 組織方式和‘土地入股+按勞分配+二次分配’的利益分配模式”。

  “所謂‘企業(ye) +政府+合作社+居民’,即一頭連著國內(nei) 外生態旅遊市場,一頭連著社區千家萬(wan) 戶,把政府、企業(ye) 、合作社和居民結成命運共同體(ti) ,克服了過去一家一戶‘農(nong) 家樂(le) ’式旅遊模式存在的抵禦市場風險能力脆弱、產(chan) 品影響力不大、同質化現象嚴(yan) 重等弊端。”薑波指出,這種新型生產(chan) 組織方式有利於(yu) 充分發揮各方優(you) 勢,政府發揮組織協調和監督管理優(you) 勢;企業(ye) 發揮線路設計、人力資源管理配套和市場運作優(you) 勢,合作社承擔承上啟下、組織協調作用,帶動社區居民參與(yu) 經營活動,從(cong) 而探索出一體(ti) 化、規模化、專(zhuan) 業(ye) 化的國家公園生態體(ti) 驗新路子。

  而相對於(yu) 其他特許經營利益分配模式,黃河源生態體(ti) 驗特許經營的利益分配模式“土地入股+按勞分配+二次分配”更具有社區發展帶動性,可有效解決(jue) 自然保護與(yu) 社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之間的矛盾。“特許經營企業(ye) ‘反哺’給社區的活動收益中,首先以勞務的方式回報給從(cong) 事體(ti) 驗服務的社區居民,再以近乎均分的方式對社區居民進行二次分配,試點期中當地收入占到生態體(ti) 驗活動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鏈的70%。據參與(yu) 活動的當地居民反饋,大家很願意接受這種合作模式。”薑波認為(wei) ,作為(wei) 土地入股的一次探索,這種分配方式強調社區居民是特許經營的重要參與(yu) 者和受益者,並通過利益一次、二次分配尋找平均分配和按勞分配的平衡點,既體(ti) 現出勞動價(jia) 值,又減少分配差距,薑波因此建議,在其他國家公園特許經營中可推廣複製這一作法。

  3、市場是否認可企業(ye) 的創新尚需時日觀察

  三江源國家公園擁有舉(ju) 世矚目的自然聖境和豐(feng) 富的生物多樣性,但缺乏生態產(chan) 品的價(jia) 值轉化機製。2019年,民間環保組織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和漂流中國運動發展有限公司向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申請了特許經營權,以探索社區如何增加收入並可持續發展。目前,這些項目都在試點中。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規劃財務處處長趙海霞坦言:“三江源國家公園作為(wei) 首個(ge) 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參考國外的經驗和國內(nei) 其他行業(ye) 的例子,才有了特許經營製度。”

  顯然,國家公園特許經營與(yu) 社區協調發展的願望很美好,實施起來卻困難重重。

  “如果特許經營隻依靠當地居民,受知識、技能水平和人生閱曆的影響,就會(hui) 出現同質化、缺乏科學管理、雜亂(luan) 無章的現象——顯然,這跟國家公園的建設初衷與(yu) 訴求並不相符;如果隻依靠企業(ye) ,就會(hui) 出現商業(ye) 逐利問題,缺乏對周邊社區的帶動作用。因此,需要政府和合作社來平衡關(guan) 係,實施監督管理,引導企業(ye) 向國家公園建設的訴求方向發展。”薑波指出。

  在他看來,社區居民與(yu) 國家公園特許經營企業(ye) 存在著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關(guan) 係,具體(ti) 包括地理依存、經濟依存和文化依存:首先,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範圍與(yu) 社區居民“三生空間”高度重合,訪客在黃河源生態體(ti) 驗活動中路過的牧場都是當地牧民賴以生存的重要生產(chan) 資料;其次,特許經營是安置生態移民和轉產(chan) 轉業(ye) 居民的有效方式——相對於(yu) “直接輸血”型的生態補償(chang) 方式,特許經營更能調動社區居民參與(yu) 的積極性與(yu) 主動性,通過特許經營優(you) 先權、免稅權、土地入股、企業(ye) 分紅、提供就業(ye) 崗位、技能培訓等“造血型”補償(chang) 方式,可以更好地帶動社區發展;最後,生態產(chan) 品的價(jia) 值不僅(jin) 體(ti) 現在自然資源的產(chan) 品價(jia) 值上,還應包含傳(chuan) 統文化產(chan) 品價(jia) 值,而社區居民是原汁原味的傳(chuan) 統文化繼承者和發揚者,因此國家公園特許經營企業(ye) 必須跟社區居民合作,讓居民在深度參與(yu) 中獲益。

  站在特許經營企業(ye) 負責人的角度,王蕾認為(wei) ,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的重點是建體(ti) 製、機製,而不是建“公園”。“這是關(guan) 鍵問題,畢竟國家公園以生態保護為(wei) 第一要務,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在特許經營上,隻能將保護的成果可持續地轉化為(wei) 收益,而且必須是製度化、係統化的。”

  那麽(me) ,在特許經營過程中,如何從(cong) 體(ti) 製機製上協調自然保護行為(wei) 與(yu) 商業(ye) 經營活動的關(guan) 係?

  據了解,三江源國家公園不僅(jin) 有試點方案、總體(ti) 規劃,也有生態保護、生態體(ti) 驗和環境教育、產(chan) 業(ye) 發展和特許經營、社區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專(zhuan) 項規劃。其中,《三江源國家公園產(chan) 業(ye) 發展和特許經營專(zhuan) 項規劃》明確,以進一步減少對自然資源的直接利用、促進民生改善為(wei) 總目標,製定園區產(chan) 業(ye) 發展正麵清單及其培育、扶持、鼓勵政策,製定特許經營清單和管理措施。

  國家發展改革委2018年1月印發的《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ti) 規劃》也限定了特許經營範圍,包括生態體(ti) 驗和環境教育服務業(ye) 、有機畜產(chan) 品加工業(ye) 、民族服飾、餐飲、住宿、旅遊商品及文化產(chan) 業(ye) 等,鼓勵開辦牧家樂(le) 、民間演藝團體(ti) 、民族手工藝品、生態體(ti) 驗等特許經營項目,給予政策扶持。

  “這樣規範的製度基礎,可以確保特許經營不走偏,但對於(yu) 特許經營企業(ye) 的實際探索和創新實踐,市場是否認可,還需時日觀察。”王蕾表示。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