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探尋三江源頭草原保護修複的“達日樣板”

發布時間:2021-09-15 09:46:00來源: 央廣網

  從(cong) 巴顏喀拉山發源的黃河,在群山中蜿蜒曲折,流經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境內(nei) 後,在開闊平緩的河道中散漫開去,數十條水流時而相匯時而分離,交織出巨型的辮狀水係,轉過山穀,奔向遠方。


達日縣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境內(nei) 黃河在開闊平緩的河道中散漫開去。央廣網 樊永濤 攝

  圍繞著穿境而過的黃河,達日縣下大氣力進行大保護、大治理,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子。

  9月7日,青海全省草原保護修複現場觀摩會(hui) 在達日縣舉(ju) 行,參會(hui) 人員觀摩了達日縣黑土坡治理成效和草原保護修複工作,並作交流發言。

  草原是青海分布最廣、麵積最大的陸地生態係統,在青海乃至全國生態保護建設中具有舉(ju) 足輕重、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特別是在推進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過程中,保護和建設好草原生態,其意義(yi) 不言而喻。

  青海全省草原保護修複現場觀摩會(hui) 現場。央廣網 陳有鈞 攝

  此次會(hui) 議為(wei) 何要選在達日縣召開?在觀摩會(hui) 上,青海省林業(ye) 和草原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李曉南這樣說道:“達日縣克服自然環境嚴(yan) 酷、資金緊張、人才缺乏、技術薄弱等困難,全力推進草原生態全麵保護、綜合治理、係統修複,治理黑土灘122.5萬(wan) 畝(mu) 、黑土坡7.5萬(wan) 畝(mu) ,草原植被蓋度從(cong) 46.7%提高到58%,鮮草畝(mu) 產(chan) 從(cong) 115公斤提高到213公斤,草原生態係統功能不斷增強,草原生態環境明顯好轉,成為(wei) 全省乃至全國草原生態保護建設的樣板。”

  探尋草原保護修複的“達日樣板”,首先從(cong) 直卻溝黑土灘治理項目開始。

  直卻溝位於(yu) 達日縣窩賽鄉(xiang) ,距離縣城隻有十多分鍾路程。在黑土灘治理項目區內(nei) ,種植的牧草已到齊腰高度,草籽相當飽滿。直卻溝黑土灘治理項目從(cong) 2018年開始,投資3500萬(wan) 元。2年間,治理效果特別明顯,一改曾經大麵積黑色裸地景觀。

  不僅(jin) 是直卻溝,達日縣作為(wei) 青海首個(ge) 推廣黑土坡治理項目試點縣,通過兩(liang) 年不懈努力,已探索出了一套黑土灘治理的達日經驗和達日做法,為(wei) 全國高寒草甸修複治理工作提供了樣板。

  據悉,達日縣在退化草原人工種草修複中,優(you) 選鄉(xiang) 土草種進行多品種組合搭配,采取混播種草複綠綜合技術措施,提高種植植被的穩定性;在黑土坡治理中,綜合應用混播種草、配方施肥、多種農(nong) 藝措施組合等技術;在退化草地治理中,開展飛播種草治理新技術,減少對原生態係統的人為(wei) 擾動。此外,積極探索示範推廣草種組合搭配、配方施肥、有害生物防控等技術,為(wei) 草原生態保護修複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達日縣境內(nei) 美麗(li) 的草原。央廣網發 樊永濤 攝

  達日縣屬高寒、高海拔地區,草原生態係統極其脆弱,修複需一個(ge) 長期而漫長的過程,修複後的管護是成效鞏固的關(guan) 鍵。為(wei) 此,達日縣製定了《達日縣林草長製實施意見》,建立了縣、鄉(xiang) 、村、社四級草長製管理體(ti) 係和部門協作機製,確保生態修複長期發揮效益,讓生態效益實現最大化。

  在草原保護修複過程中,達日縣投入的項目資金可以說是力度空前,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6.4億(yi) 元,相繼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二期、退牧還草工程、黑土灘綜合治理、林業(ye) 有害生物防控、草原有害生物防控、退化草原人工種草生態修複、濕地保護等工程。

  “達日縣草原生態治理項目、投資額度、治理規模等均走在全國涉藏地區各縣前列,許多嚴(yan) 重退化的草原重新披上了綠裝,寸草不生的鼠荒地、黑土灘等治理為(wei) 優(you) 質的牧草地。”達日縣委副書(shu) 記、縣長索南嘉曲說,治理效應逐步顯現後,達日縣全力推動牧草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積極構建“生態、產(chan) 業(ye) 、經濟”發展新格局,累計生態收益達220.98萬(wan) 元,走出了一條依靠綠色發展、振興(xing) 縣域經濟的產(chan) 業(ye) 道路。


達日草原如畫的風景。央廣網 陳有鈞 攝

  深秋遼闊。行走在達日縣,記者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高寒草甸上,牧草幹枯,呈現出熟透的金黃;黃河散淡地流淌,不時閃過的藏原羚、草原狼、大鵟和野鴨,帶來了生命的氣息。

  達日縣僅(jin) 僅(jin) 是整個(ge) 青海省以及三江源地區草原生態係統功能穩步增強的一個(ge) 縮影。

  李曉南介紹,隨著青海省統籌實施的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祁連山生態保護和建設綜合治理、退牧還草工程、退化草原人工種草生態修複等重大工程紮實推進。“十三五”期間,青海共建成草原封育圍欄3293.30萬(wan) 畝(mu) ,補播改良918.17萬(wan) 畝(mu) ,治理黑土灘型退化草地797.81萬(wan) 畝(mu) ,治理沙化型退化草地83.07萬(wan) 畝(mu) ,建設人工草地135.32萬(wan) 畝(mu) ,全省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7.4%,比2011年提高了3.2個(ge) 百分點,高於(yu) 全國平均1.6個(ge) 百分點,草原植被蓋度保持穩定及趨於(yu) 好轉的草原麵積占86.85%。青海全省草原退化趨勢得到遏製,草原生態環境持續好轉。

  “青海在大力推進草產(chan) 業(ye) 發展的同時,富民增收作用也得到有效發揮。” 李曉南說,青海省委省政府通過支持發展飼草料生產(chan) 、加工、儲(chu) 備全產(chan) 業(ye) 鏈,在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探索出“園區+企業(ye) +合作社+農(nong) 戶”“公司+合作社+基地+農(nong) 戶”“合作社+基地+牧戶”等多種生產(chan) 經營模式,形成了企業(ye) 、合作社規模化種植加工為(wei) 主、牧戶種植為(wei) 輔、東(dong) 西聯動、農(nong) 牧結合的草產(chan) 業(ye) 格局。同時,通過加大草原生態補償(chang) 力度,設置4萬(wan) 個(ge) 草原生態管護員、積極吸納農(nong) 牧民參與(yu) 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工程,持續增加群眾(zhong) 收入,三江源地區生態管護員年收入達到21600元,實現了保護生態、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多贏。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