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四川省石渠縣:探索生態修複+模式 讓綠水青山重現

發布時間:2021-09-16 10:40:00來源: 人民網-四川頻道

拉姆和她的朋友們(men) 在砂場修複點耍壩子。甘孜州石渠生態環境局供圖
拉姆和她的朋友們(men) 在砂場修複點耍壩子。甘孜州石渠生態環境局供圖

  九月初的紮溪卡草原繁花似錦,家住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宜牛鄉(xiang) 的藏族姑娘拉姆一早就開始準備犛牛肉、糌粑和酥油茶,因為(wei) 今天她和夥(huo) 伴們(men) 約好了要去“耍壩子”。“我在我家附近發現了一個(ge) 寶藏地方,那裏山靈水美、綠草茵茵,漂亮得不得了!”拉姆說。

  拉姆和當地村民最近喜歡“打卡”的這一寶藏地方,兩(liang) 年前呈現在人們(men) 麵前的還是生態受損、環境汙染、一片狼藉的景象。

  二十一世紀初,高寒農(nong) 牧區迎來基礎設施建設的高峰期,包括大量的牧民定居點建設和縣城基礎設施建設。為(wei) 確保建設項目的如期推進,部分砂廠應運而生,拉姆的家鄉(xiang) ,位於(yu) 宜牛鄉(xiang) 的宜牛二村砂場就是其中一個(ge) 。由於(yu) 開采年限長、麵積大,長期以來未得到有效治理和恢複,加上自然侵蝕和水土流失,河床嚴(yan) 重改道,垃圾汙水淤積,給當地生態帶來了嚴(yan) 重的破壞。

  兩(liang) 年前,修複這片土地被正式列入石渠生態環境局重要工作。

  “看,人工湖裏麵來了一群斑頭雁!這情形我已經好久沒看到過了。”說這話的人,正是石渠生態環境局局長曲龍清,這個(ge) 地方他已經數不清是第幾次來了。對他而言,這個(ge) 地方如同自己的孩子,從(cong) 項目最初的立項到實施再到後期的維護,他帶著一群有著同樣信念的人排除萬(wan) 難、親(qin) 曆親(qin) 為(wei) 、紮實苦幹,終於(yu) 有了今天的成效。

  “修複這片土地著實不易,一路上越過了無數的溝溝坎坎,但是很慶幸,我們(men) 成功了,而且還摸索了一套我們(men) 石渠自己的生態修複模式。”曲龍清說,當地縣委、縣政府克服了重重阻力,在財政相當緊張的情況下拿出了750萬(wan) 元生態修複資金,保證了項目的順利實施。

  具體(ti) 怎麽(me) 進行生態修複?曲龍清介紹,在修複過程中,首先是堅持立足科學,將生態修複與(yu) 流域汙染治理、科學實驗和旅遊觀光、惠民利民等有機結合起來;其次,石渠縣始終堅持自然恢複的理念,有效推進生態“再野化進程”,製定了一套以自然恢複為(wei) 主、輔以人工幹預的修複方案,因勢利導進行恢複作業(ye) ;另外,在修複過程中,生態部門和林草部門通力合作,在修複地內(nei) 設置試驗田用於(yu) 篩選最適合石渠本地環境的優(you) 質草種,為(wei) 今後的其他修複工程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在修複地日常的管理維護中,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社會(hui) 團體(ti) 的作用,共同抓好管理維護工作。

  經過當地各部門的努力,昔日破舊難聞的宜牛二村砂場已經煥然一新,一個(ge) 集生態修複、流域汙染治理、科學實驗和旅遊觀光於(yu) 一體(ti) 的生態修複示範項目展現在村民眼前,成為(wei) 當地村民新的打卡地。

  “隨著我們(men) 的經驗不斷積累與(yu) 提升,我相信生態修複工作將會(hui) 越做越好。希望不久的將來,石渠百姓、外地遊客,無論在哪裏都可以開開心心耍壩子、賞美景!”曲龍清說。

宜牛二村砂場生態修複後狀況。甘孜州石渠生態環境局供圖
宜牛二村砂場生態修複後狀況。甘孜州石渠生態環境局供圖

宜牛二村砂場生態修複後狀況。甘孜州石渠生態環境局供圖
宜牛二村砂場生態修複後狀況。甘孜州石渠生態環境局供圖

宜牛二村砂場生態修複前狀況。甘孜州石渠生態環境局供圖
宜牛二村砂場生態修複前狀況。甘孜州石渠生態環境局供圖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