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青海省瑪多縣犛牛核心群組建暨種畜基地正式落地

發布時間:2021-09-16 11:1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黃河源頭青海瑪多犛牛核心群組建暨種畜基地正式落地
圖為(wei) 瑪多犛牛。瑪多縣委宣傳(chuan) 部 供圖

  記者15日從(cong)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委宣傳(chuan) 部獲悉,地處黃河源頭的瑪多犛牛核心群組建暨種畜基地正式落地。

  青海省果洛州瑪多縣地處黃河源頭,全縣屬高平原地區,海拔大部分在4500~5000米之間,屬高寒草原氣候,一年隻有冷暖兩(liang) 季,無四季之分,大氣含氧量僅(jin) 為(wei) 海平麵的一半,年降水量355.4毫米,年均氣溫為(wei) 零下2.4攝氏度,無絕對無霜期。

  果洛州農(nong) 牧和科技局局長崔宏偉(wei) 說,犛牛是藏族群眾(zhong) 的生活之源,社會(hui) 長治久安的重要抓手;是三江源的生態之魂,是青藏高原的守護神;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產(chan) 業(ye) 之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壓艙石。世界犛牛看中國,中國犛牛看青海,青海犛牛屬果洛。果洛犛牛具有種源優(you) 勢、草場優(you) 勢、組織優(you) 勢、存欄優(you) 勢及品牌基礎,這些都為(wei) 果洛犛牛的厚積薄發,高質量發展積澱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產(chan) 業(ye) 保障。

  瑪多縣委副書(shu) 記賈呈祥介紹,瑪多縣處在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核心地帶,據統計,2020年底,全縣存欄各類牲畜11.76萬(wan) 頭隻匹。

  “我們(men) 結合瑪多犛牛、瑪多藏羊等畜牧產(chan) 業(ye) 的實際狀況,必須走出一條畜牧業(ye) 與(yu) 生態建設融合發展的生態畜牧業(ye) 之路。基於(yu) 此,做大、做強、做好瑪多犛牛產(chan) 業(ye) 是‘打造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輸出地’的具體(ti) 體(ti) 現。”賈呈祥說,“同時,犛牛和藏羊是瑪多縣的支柱產(chan) 業(ye) ,上個(ge) 世紀80年代,瑪多藏羊育種工作已經啟動,經過幾代畜牧人的努力,瑪多藏羊已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識。最近我們(men) 也完成了瑪多藏羊分子遺傳(chuan) 分析,發現瑪多藏羊和祁連白藏羊、歐拉羊、山穀型藏羊、紮什加羊不同,有獨特的遺傳(chuan) 結構和表型性狀,這也為(wei) 後期國家級遺傳(chuan) 資源申報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青海大學畜牧獸(shou) 醫學院院長劉書(shu) 傑表示,種畜基地建設是確保我國種畜供給安全和質量安全的關(guan) 鍵,種畜基地是現代種業(ye) 創新的載體(ti) ,也是種業(ye) 發展中最基礎、最重要的載體(ti) ,是畜牧良種的發展的重要基石。而果洛州處於(yu) 三江源頭,有廣袤的草場和便利的水利資源,是全球四大潔淨區之一,資源生態類型多樣、物種類型豐(feng) 富,發展綠色有機畜牧業(ye) 得天獨厚,為(wei) 此該種畜基地的建成落地,是果洛州發展特色畜牧業(ye) ,做大做強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實現良種有效供給,種畜科技水平顯著提升,地方經濟發展的關(guan) 鍵。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