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貴德縣:循環農牧業打造“清清黃河”邊“小而美”農莊
圖為(wei) 青海貴德縣新街鄉(xiang) 村民在田間勞作。才讓本 攝
初秋,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拉西瓦鎮羅漢堂村一派田園風光,遠處養(yang) 殖場內(nei) 一群犛牛正悠然覓食。
青海綠甸園農(nong) 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一豐(feng) 正和工人為(wei) 即將拉往外地的有機肥打包裝車。“我們(men) 在養(yang) 殖繁育犛牛的同時,將動物糞便製成顆粒再還田利用,這樣既保護環境又營養(yang) 農(nong) 作物。”他介紹。
圖為(wei) 青海貴德縣新街鄉(xiang) 林下雞養(yang) 殖合作社收獲雞蛋。才讓本 攝
目前該公司已建成年產(chan) 5萬(wan) 噸有機肥生產(chan) 線,引進微生物處理技術,通過規模機械化生產(chan) ,將牛羊糞堆肥發酵、加工成商品有機肥。
擁有“天下黃河貴德清”美譽的貴德縣,是黃河流域重要的生態屏障。近年來,該縣依托當地農(nong) 牧科技企業(ye) ,逐步實現飼草種植、牲畜養(yang) 殖、糞便加工、有機肥還田、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開發的“牧繁農(nong) 育、以農(nong) 補牧”循環發展格局,打造閉環式產(chan) 業(ye) 體(ti) 係。
在貴德縣新街鄉(xiang) 下卡村,養(yang) 雞場的幾處棚子隱蔽在蔥蘢樹林中,成百上千隻雞被放養(yang) 在林子裏,采食雜草、昆蟲,輔以適量玉米和稻穀,不僅(jin) 節約飼料,禽糞亦可肥地。
“我們(men) 實行分散養(yang) 殖、集中管理,合作社負責雞苗、防疫、技術指導、銷售等工作,農(nong) 戶隻負責養(yang) 殖。”下卡村綠色生態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法人冶玉蘭(lan) 介紹,如今合作社養(yang) 雞規模超3萬(wan) 隻,銷售肉雞和雞蛋的年純利潤可達40多萬(wan) 元。
“‘林禽結合’模式可同步提升林業(ye) 生態與(yu) 經濟效益,促進林業(ye) 生態看護轉向生態、生產(chan) 、生活良性互動。”新街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張萬(wan) 沛說。
圖為(wei) 青海貴德縣新街鄉(xiang) 村民在田間勞作。才讓本 攝
走進貴德縣河西鎮團結村美地花田生態農(nong) 場,幾棟獨立木屋掩映在梨花、丁香花叢(cong) 中。
農(nong) 場以花田觀光、休閑度假、青少年戶外活動為(wei) 主,原生態畜禽產(chan) 品生產(chan) 銷售為(wei) 輔。“振興(xing)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是根本,村子的環境美起來、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起來,村民們(men) 的口袋才能鼓起來。”團結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羊壯太說。
近年來,貴德縣深挖農(nong) 業(ye) 生態功能和旅遊內(nei) 涵,相繼建成黃桃、櫻桃、杏采摘園,薰衣草觀光園、休閑農(nong) 莊等,並完善基礎設施,創新農(nong) 業(ye) 經營服務,吸引旅客觀光體(ti) 驗,促進農(nong) 業(ye) 與(yu) 旅遊融合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小小羊肚菌:撐起致富“傘”,紮下發展“根”
從種植到采摘、從公司的一線工人到管理人員,本科村80%的村民都跟卓辰農業公司結下了不解之緣。一株小小的羊肚菌將大家連在一起,解決了當地的就業,帶動大家增收致富。[詳細] -
黃河岸畔“脫貧戰歌”:村民感受“穩穩的幸福”
如今,曲丹峪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擁有1775戶居民,搬離偏遠貧困山村,過上了交通便利、配套完善、有利發展的縣城生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