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祁連山國家公園裏的新生代管護員

發布時間:2021-09-23 15:33:00來源: 青海日報


張生有和牛抓西文學在查看植物病蟲害情況。葉文娟 三盤俄日 攝

  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有這樣一群新生代管護員,他們(men) 放棄都市繁華的生活,駐守在祁連山深處,和老一輩生態管護員一起櫛風沐雨、爬冰臥雪,默默與(yu) 大山相伴,守護著大山的寧靜和美麗(li)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共有40個(ge) 管護站點,全都地處深山。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上千名管護員平凡得就像山裏的石頭或小草,在祁連山很多很難進入的角角落落裏,卻布滿了他們(men) 的足跡。經過長年累月的堅守,他們(men) 早已和大山融為(wei) 一體(ti) ……

  1999年出生的張生有黝黑俊朗,說話間還有些羞澀,大家都喊他小張。他考進城裏上學,畢業(ye) 後身邊同學都想方設法留在城市,可他一頭就紮進山裏。他說自己已經來了一年多了,越來越喜歡這份與(yu) 大自然相伴的工作。

  別看是個(ge) 新人,小張已經對管護工作深有體(ti) 會(hui) :長達九個(ge) 月的冬季最難熬,大雪斷路意味著巡護線路的中斷,采購基本生活物資都會(hui) 很困難。更難的是,一進山就沒有信號了,除非有緊急情況才能使用衛星電話,大多數巡護的時間是與(yu) 外界隔絕的,隻有和小夥(huo) 伴一起熬。可是小張非但不覺得苦,反而有種本能的向往,“一到大自然裏就很開心”。

  記者在巡護終端上看到,他們(men) 每人每月要在大山中巡護一兩(liang) 百公裏,一年就是幾千公裏……

  今年23歲的牛抓西文學,學的是旅遊服務管理專(zhuan) 業(ye) ,曾經做過很多份工作,今年三月他放棄在大都市工作的機會(hui) ,毅然回到生他養(yang) 他的家鄉(xiang) ——祁連山國家公園門源片區寺溝管護站當了一名專(zhuan) 職生態管護員。從(cong) 小就生活在這裏的他深深愛上了這份職業(ye) 。“小時候聽父輩描述有時上山會(hui) 看到雪豹、棕熊等野生動物,總覺得他們(men) 是在講故事。自從(cong) 幹上這份工作,通過在獸(shou) 道上布設的遠紅外相機拍攝到兩(liang) 隻雪豹、馬麝,讓我真切地感受到確實有雪豹等野生動物就在我們(men) 的身邊。”牛抓西文學對記者說。

  “以前人們(men) 對生態保護意識不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很少,現在通過生態管護員的管護和老百姓對生態意識的增強,我們(men) 生活的環境越來越好了,作為(wei) 一名專(zhuan) 職生態管護員,我對自己的工作也有一份自豪感。”牛抓西文學說。

  在海拔3206米的老虎溝管護站。91年出生的賀成武連續兩(liang) 年拍到荒漠貓、雪豹等野生動物。他告訴記者,以前都把荒漠貓叫作草貓,自從(cong) 去年5月,和北京一所科研團隊在管護站附近用布設的遠紅外相機拍到荒漠貓後,才知道所叫的“草貓”原來就是“荒漠貓”,同時也知道了它是國家的保護動物。

  “為(wei) 專(zhuan) 門拍攝荒漠貓,老虎溝管護站還在管護站附近布設了25台紅外相機,今年又增加到45台。”賀成武介紹。

  如今,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這些新生代管護員不僅(jin) 僅(jin) 是巡山那麽(me) 簡單,他們(men) 還充當起生態攝影師的角色,說不定哪天會(hui) 和祁連山旗艦物種雪豹、荒漠貓、馬麝、馬鹿等來一場“邂逅”。

  雖然與(yu) 管護員共處時間不長,除了看到他們(men) 的淳樸熱情、任勞任怨,也看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滲入到當地百姓的心中。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