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青海柴達木盆地腹地喜迎豐收季

發布時間:2021-09-24 09:4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青海柴達木盆地腹地喜迎豐(feng) 收季
圖為(wei) 柴達木枸杞迎來豐(feng) 收季。宗布爾 攝

  金九銀十豐(feng) 收季,伴隨著收獲的喜悅,全國農(nong) 牧民迎來了又一個(ge) 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

圖為(wei) 收割機正在麥田收割。宗布爾 攝

  喜看小麥千重浪

  在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市河西農(nong) 場八連村民哈守珍也迎來了今年的小麥大豐(feng) 收。

  哈守珍說:“今年我種了11畝(mu) 小麥,產(chan) 量達到1萬(wan) 多斤,這兩(liang) 天天氣好,我把這些小麥收拾幹淨、晾一晾、曬一曬,包裝好,等著賣個(ge) 好價(jia) 錢。”

  哈守珍是格爾木市河西農(nong) 場種植大戶。2017年,他挖掉了種植多年的枸杞樹,改種藜麥和小麥。從(cong) 最初試種幾畝(mu) 藜麥、小麥擴大到現在的30畝(mu) 和11畝(mu) 。今年,受充足的雨水天氣影響,再加上精心管護,小麥長勢良好。

  “今年小麥的價(jia) 格是1塊6左右,我的1萬(wan) 斤小麥可以賣個(ge) 好價(jia) 錢。”哈守珍說。

  近年來,格爾木市圍繞土地“做文章”,按照“合作社+農(nong) 戶”的方式,著力推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在種植枸杞、苦水玫瑰等經濟作物基礎上,近年來開始推廣種植優(you) 質小麥,發展糧食作物,讓沙漠地煥發生機,變成致富沃土。


圖為(wei) 柴達木盆地種植的藜麥。宗布爾 攝

  五彩大地結碩果

  河西農(nong) 場農(nong) 民劉旦智種了30畝(mu) 藜麥,紅色、白色、黑色的藜麥,在藍天白雲(yun) 的映襯下,勾勒出一幅高原秋收的美景圖。“今年藜麥長勢不錯,一畝(mu) 地大約600多斤,如果每斤按4塊錢算,一畝(mu) 地可以收入3000多塊錢,經濟效益很不錯。我還種了40多畝(mu) 枸杞,長勢跟去年差不多,1斤能賣20多塊錢。”劉旦智高興(xing) 地給記者算著賬。

  二十年前,劉旦智跟著父輩來到河西農(nong) 場,剛開始種植小麥、青稞類的農(nong) 作物,2011年,他開始種植枸杞,闖出了一條富民利家的致富之路。這些年,紅枸杞銷量不錯讓他嚐到了甜頭,積累了一定的種植經驗。

  近年來,格爾木市把發展藜麥產(chan) 業(ye) 作為(wei) 優(you) 化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促進農(nong) 業(ye) 提質增效的重要舉(ju) 措來抓。為(wei) 拓寬農(nong) 民增收渠道,實現農(nong) 民增收,格爾木市進一步調整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努力創造新的農(nong) 業(ye) 經濟增長點。加快了對藜麥等優(you) 勢產(chan) 品全產(chan) 業(ye) 鏈的建設,糧食作物種植麵積0.82萬(wan) 畝(mu) 。


圖為(wei) 農(nong) 民采摘枸杞。宗布爾 攝

  枸杞豐(feng) 收采摘忙

  說起一個(ge) 多月的采摘生活,讓格爾木河西農(nong) 場八連的采摘工印象最深的還是來自四川雅安的采摘能手金曉平,她在這片枸杞地裏以日采摘230斤鮮果的成績,成為(wei) 采摘冠軍(jun) 。

  “我是第一次到格爾木采摘枸杞,大概一天能摘230多斤,按照每斤一塊二計算,一天能掙270多塊錢。”金曉平一邊摘著枸杞,一邊說。

  據悉,今年的枸杞采摘時間為(wei) 7月底至10月中旬,枸杞采摘價(jia) 格為(wei) 1-1.5元/每斤,熟練工每天的收入可達300元。格爾木人社就業(ye) 部門提前通過青海省內(nei) 和寧夏人社就業(ye) 部門動員當地勞務經紀人組織富餘(yu) 勞動力來格爾木采摘枸杞。目前已有來自青海省內(nei) 外上萬(wan) 名采摘工前來采摘枸杞。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